樣態

樣態:康德在推動邏輯學從傳統形式邏輯走向現代辯證邏輯的過程中所提出的全新範疇,包括可能與不可能、存在與不存在、必然與偶然等三組邏輯判斷。

概念產生的背景:18世紀,康德在長達41年之久的教學生涯中,曾經講授《邏輯學》28次。這期間,康德雖然使用埃爾教授的《邏輯學》,並且其講授也在總體上遵守了原書的章節。但他不僅對原書內容進行了一些增補刪減,還曾公開對原書的某些論點進行辯駁。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康德於“實體”、“數量”、“性質”、“關係”等傳統邏輯判斷範疇之外,又創設了“樣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樣態
  • 外文名:State
  • 提出者:康德
  • 包括:三組邏輯判斷
“樣態邏輯”的影響:就如康德指出,舊的形式邏輯在“形上學領域”之中排中律、矛盾律和同一律的演繹邏輯思維,均是不論內容的。隨著在範疇表中新增加了樣態一欄,可能與不能、存在與不存在、必然與偶然的邏輯判斷必須涉及邏輯的具體內容。於是,康德的“樣態邏輯”也就孕育了現代邏輯學從形式邏輯到辯證邏輯的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