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人類認識之謎

模糊性:人類認識之謎

《模糊性:人類認識之謎》是現代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模糊性:人類認識之謎
  • 作者:李曉明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 CN : 2001.302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以當代科學發展前沿中突現出來的人類思維機制問題為研究領域,依據思維發展史和哲學發展史的事實,概括和引進了模糊數學、現代思維科學和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學科的成果,以思維精確性和模糊性的對立統一關係為主線,深入分析了認識矛盾運動的內在機制,闡述了模糊化思維作為人類智力發展的槓桿和思維“活性”的特徵在整個認識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本作用。書中還對認識論史的基本線索和現代西方科學哲學主要流派發展的內在聯繫提出了獨特見解,批駁了把人類認識史和思維過程描述為確定、精確知識的線性積累過程以及把科學和知識看作是單純確定性事業的流行偏見,進而說明了現代認識論莊重研究模糊化認識及其與精確化認識之間辯證關係的必然性和現實意義。全書共五章。第一章從基本原理角度闡述了模糊概念及其在思維不確定諸要素中的地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和發生學方法,引進了相對性原理,闡明了認識模糊性產生的客觀來源和本質,批判了把模糊性歸結為客體固有屬性或主觀側度的片面觀點,明確指出模糊性是相對於主客體具體認知關係的歷史結構—-—“認知場”而言的客觀特性,是對象連續運動在思維活動中的辯證投射。第二章從人類種族思維自然演進史、個體思維發育和認識具體過程、科學概念和科學語言演化程度、人類一般知識形態等方面,考察了思維發生髮展的自然過程和特點機制。第三章以科學確定思維的王國——數學為對象,勾勒了數學思想發展的歷史過程。分析了數學在不同發展階段揚棄和解決模糊性、不確定性的原則和方法,揭示了數學思維與不確定思維之間的實質聯繫,說明模糊數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及其認識論意義。第四章以模糊性與精確性、不確定性與確定性為基本線索,剖析了東西方民族哲學思維發展史和思維傳統方式,考察了歐洲經驗主義者和唯理主義者片面追求思維確定性和認識精確化的歷史結局,指出了現代西方科學哲學忽略思維模糊機制的研討而產生的理論困難。分析了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模糊化特徵對民族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第五章通過對電子計算機、人工智慧發展中困難的分析及其與人腦智慧型結構和功能的比較,闡明模糊化思維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強調了思維模糊化是人腦智慧型的活性特徵,是把握人類認識能動性的基本環節之一。預示了現代社會信息革命所導致的人類思維方式的深刻變革。
該書資料翔實,立論深入淺出,文筆通俗,不失為一本頗有學術價值的認識論專著。該書收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叢書”。

出版信息

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14.4萬字,責任編輯:方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