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古街

樟木古街

樟木古街位於岑溪市區的東北部,成型於明朝嘉靖年間,繁榮於清末民初,為岑溪市現存較為完整、古民宅最多的古民居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樟木古街
  • 外文名:Zhangmu streets
  • 地理位置:岑溪市區的東北部
  • 類型:古民居群
  • 全長:480米
特色,街巷,房屋造型,門面,樟木大井,古樟樹,古街生活,保護改造,地圖信息,

特色

街巷

“龜背形”路面
樟木古街
樟木圩舊時又名“長寧圩”,由兩街四巷組成。兩街為肇福街和回龍街,肇福街位於西段,呈丁字形,全長470米;回龍街位於東段,與肇福街相接,全長480米。
兩街南北兩側分布四條小巷,分別為葉京巷、鄧公廟巷、鹽埠巷和竹行巷。四條小巷各有歷史,如葉京巷是舊時周邊鄉鎮居民挑農副產品到集市去賣的必經之路,鹽埠巷是專門買賣鹽的地方,竹行巷則專門交易竹子和竹織品。
舊時因沒有暗排設施,古街路面大多使用取自山澗小溪,稍呈“龜背形”的鵝卵石鋪設,雨水排放順暢路面乾爽。
古街街巷路彎彎曲曲,左拐右進,主街旁諸多縱橫交織的無名小巷,整條古街有一種曲徑通幽、綿延悠長的感覺。

房屋造型

廣府特色
古街房屋廟堂多為清末民初建造,具濃郁的廣府建築特色。整個樟木古街呈梳式布局,以肇福街和回龍街中心巷為中軸,民宅分布在街道南北兩側。
由於岑溪氣候炎熱風雨常至,古街民居一般為小開間、大進深、多天井、布局緊湊,而在建築細節上,則多深門廊、大挑檐、水瓶狀石柱基礎、牆面彩畫、卷棚屋頂這樣的特色。
古街的民居一般有三進,中間設小天井,縱深為25至30米,後面沒有門出入,這種民居又被當地民眾戲稱為“豬籠屋”。
與北方的四合院相比較,古街民居可稱為三合院,通常是一個家庭幾人至數十人居住,房子多為左鄰右舍共用一牆,體現著舊時居民融洽的鄰里關係。

門面

商業氣息濃郁
清朝光緒年間,樟木古街“家家開鋪”、“戶戶經商”。濃郁的商業氣息在體現在建築上,為各家各戶門面均是清一色的中門加兩側半窗結構。
三扇中門分別象徵“丁”、“財”、“祿”,木門旁有專供交易,大小不等的木窗,保存著小商品交易方便靈活的特色。
一些字號大名聲響的商鋪,還有“推籠門”。“推籠門”由名貴木材製成,門檻裝滑齒滑輪,可橫向推拉,既方便大貨進出,又能防盜。

樟木大井

列岑溪名井之首
樟木大井坐落回龍街東側,過去是古街居民唯一的飲用水源,也為岑溪市級保護文物,列岑溪四大名井之首。
據史料記載,樟木大井建於200多年前。據乾隆初縣誌記載:“長寧圩東南有泉,從葛仙地脈湧出,亦清冽可飲。”
大井井水甘甜可口,可用來泡茶、釀酒;用來煮食,飯菜不易餿。當年樟木古街最出名兩大美食——百合米粉和豆腐釀,就是用樟木井水做出的。
按照當地風俗,每逢大年初一,古街的小媳婦兒必須到大井上香,並挑回新年第一擔泉水,以求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樟木大井為古街居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當地居民為銘記大井恩德,專門立了一座碑塔供人感念。

古樟樹

樹齡超過三百載
古樟樹位於樟木古街東面進出口,樹高約15米,樹冠覆蓋面積達700平方米。據岑溪縣誌記載,該樹距今已有366年歷史,為岑溪珍稀古樹之一。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當年進出樟木古街東部的人,經過古樟樹時都會稍作休息。到了晚上,古樟樹底既是孩子們玩耍的天地,也是老人家講古乘涼的集散地。
大樟樹下還有路粥攤,最多時達到十幾檔,歸義、大業、誠諫等地的民眾到古街趕集,走累了都會停下休息,並喝上兩碗粥。當時樹下還有個路牌:“上路走新圩,下路走水汶”,相當於今天的交通路標。

古街生活

溫暖親切有滋有味
在一些樟木古街老人的記憶里,古街集市上蕩漾著的讀書聲、叫賣聲、說話聲、腳步聲、車輪聲,夾雜著溫暖、親切的眾生相和世態情,這就是古街值得追憶的生活節拍。
古街80多歲的老人聞人美深還記得,“民國”時期,古街上當年唯一一家學校名為“專修學堂”,那時念的書多為四書五經、唐詩、《古文觀止》、《東萊博議》和珠算。“那時的教書先生教學嚴格,頗有古風。學生背不出書就得挨打。”在“專修學堂”四年讀書生涯里,鐘振英已記不清自己的手掌被教鞭抽過多少回。“專修學堂”畢業後,家境殷實的子弟才有機會進入岑溪私立中學繼續念書,當時岑溪私立中學每年學費為100多銀元。
而在商業上,樟木圩興衰與商業密切相關,明清時期,古街商號眾多,小商品經濟繁榮發達。至民國時,亨昌、益泰、遠利、合興、進昌、德利、仁和隆等等著名商號經營蘇杭雜貨、紗布、萬金紙;農貿市場有穀米行、雞鴨行、牛行、竹織行、木薯行等。
清朝光緒年間,廣東人在樟木圩開辦16間茶莊,前店後坊經營茶葉生意。民國初年還開設有金融性質的當鋪“裕通押”。
解放初,梧州食品土禽產品進出口公司還在樟木圩設點,與私商合營收購農副產品出口。直到1956年以後,樟木古街的商貿活動逐漸西移,熱鬧也慢慢消退。
80多歲的老人聞人美深回憶,民國時期,樟木古街形成自給自足的服裝加工產業鏈——古街周邊農戶種植棉花後賣給商家,商家即彈花松紗,然後搓成棉條。農婦再購回紡紗,在家中編織粗布後再行染色、剪裁,製成服裝後再送回古街售賣。
“那時的衣服質地極好,有‘銅錢厚’,可以穿三代。”聞人美深表示,那時服裝便宜,多用銀元交易,每件衣服只售0.6元,當時一擔谷才售賣3元。
那時居民服裝主要為長袍馬褂、中式褲、黑布鞋。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外來的花布增多,本地服裝產業逐步萎縮。
有滋有味的生活,不能不提到樟木古街的日常生活和飲食。粗茶淡飯是古街大多數民眾的生活常態,居民們一日三餐基本吃木薯、粥、青菜。除了春節等節日,平時吃不上肉和白米飯。街上也有人經營餐飲,但品種單調,只有米粉和雲吞。
如今岑溪三寶之一的豆腐釀,是當時居民過節的必備食品。做法是用石磨磨豆腐,剁豬肉作肉餡,再往肉餡里添加韭菜、胡蘿蔔或蘑菇等,然後把豆腐橫切成薄片,兩片豆腐中間夾餡後,最後放鍋里燉或煎。
民國時西醫尚未進入古街,街上只有四家中藥鋪,字號分別為“廣福堂”、“普澤堂”、“普生堂”以及“雲開藥店”。居民們生病了,就到藥房內泡中草藥飲用。
古街還有一家字號為“同利”的理髮鋪,每逢圩日,顧客幾乎踏破門檻。廣東客商多入住“814”客棧,客商用火柴交換古街居民的物品——包括頭髮、鵝毛、雞毛等。

保護改造

岑溪市將斥資5000萬元對古街實施保護改造工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岑溪市經濟不斷發展,樟木古街的住戶們逐漸向外遷居。隨著古街日漸破敗,老人們相繼離世,關於古街的記憶和故事亦越來越模糊。保護改造古街,成為不少岑溪人的願望。
如今,古街正發生著變化,與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新城區相比,偏居一隅的古街已顯得頹舊:破敗的古屋,長滿野草的屋角,坑窪的道路……
不僅如此,由於老屋成了危房,許多居民將房子拆除或者翻建。久而久之,古街逐漸多了許多高低不一,與原本風貌格格不入的三四層樓房,甚是扎眼,而古街上的商鋪也有種破落的感覺。
目前,少數老人仍然在古街居住生活。70多歲的老人高孔文住在肇福街111號,退休後,他時常在門口置把竹椅,曬曬太陽,看看報紙,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和街上的老朋友打個招呼,過著安詳的生活。
說起古街,高孔文認為“空心街”的現狀令人擔憂,他說:“年輕人或出門打工,或者外出另築新居,古街里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沒人住,沒人氣,房屋遲早會倒掉。”
多年來,不少樟木古街的老人不斷奔走呼籲,希望政府部門能保護改造古街。
不少已外遷的老人則盼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落葉歸根,重新回遷到出生長大的地方。80多歲的古街老人聞人美深說:“樟木古街是岑溪的縮影,是岑溪的根,政府部門更應該注重古街的保護改造。”
2014年該市將啟動樟木古街改造重修工作,年內將投資5000萬元,對古街實施保護改造工程。
岑溪市副市長覃廣平介紹,資金投入方向為:統一對所有房屋進行立面改造,重修古街地下排水設施,將屋舍之間如蛛網密布的電線深埋入地,並設立消火栓。
現在樟木古街的出入口窄狹,從方便遊覽的角度考慮,政府部門打算將古街新的出入口設定在義洲大道,在新出入口周邊重新建設仿古街,然後把牛娘戲等有岑溪特色的文化產業引進古街,再通過示範作用盤活整條樟木古街。覃廣平還表示,改造的過程中會充分尊重市民民眾的感受和意見。
樟木古街改造工程的業主單位,岑溪市國城工業區開發公司負責人鐘飛鶴表示,古街保護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啟動。據悉,岑溪市政府對樟木古街中長期的保護改造思路為:
——恢復古街繁茂時期的“大圩”場景,恢復涉及古街文化脈絡的街巷布局、重點建築、廟社戲台,完善古街歷史文化系統。
——拓寬街道以容納更多的人流,在提取古街建築元素的基礎上,重建更利於商業活動的新建築,打造一條充滿活力,充分反映岑溪歷史文化的新古街。

地圖信息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岑溪市北環大道359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