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新取異(拼音:biāo xīn qǔ yì)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標新取異”指形容故意與眾不同以顯示自己,在句子中可充當作主語、謂語、定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標新取異
- 拼音:biāo xīn qǔ yì
- 注音字母:ㄅㄧㄠ ㄒㄧㄣ ㄑㄩˇ ㄧˋ
- 成語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 語法結構:聯合式
- 語法屬性:作主語、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用法,
成語出處
《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後遂用支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標新取異”。
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在建康白馬寺有一個叫支道林的和尚。支道林從小聰明機靈,悟性極佳,而且飽讀詩書,通曉各家諸子之言。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領會深奧的哲學道理,因此很受當時的名士們的賞識。支道林曾一度隱居山林,潛心研究佛經,深諳佛經中的義理。25歲出家以後,每次講經的時候,他的分析都能別出心裁,獨樹一幟,為其他僧眾所不及。
支道林的許多新奇的言論引起一代名士謝安的注意。當時其他名士也相繼與支道林交往,如王羲之、許詢、王洽等。這時候的支道林在與名士的交往中,對《莊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莊子》是戰國時著名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周的代表作,晉代的向秀和郭象都曾為《莊子》作注,並且在社會上廣泛流傳。《逍遙遊》是《莊子》中的第一篇,一直以來也是當時名流學士辨析討論的焦點。當時許多著名的學者都挖空心思深入鑽研體味這篇文章中包含的道理,但都沒有超出郭象、向秀的見解。
有一次,支道林與一些社會名士在建康白馬寺聊天。當他們談到《莊子·逍遙遊》時,支道林開始只是坐在一邊凝神靜聽,不發一言,後來見眾人所談全都出自郭象和向秀的註解,並無新意,就連連搖頭並打斷他們,說出了自己對《逍遙遊》的見解和體會。
支道林以他獨到的見解為《莊子·逍遙遊》重新作注,賦予它新意。支道林的《逍遙遊》注釋大大超出郭象、向秀的解釋,樹立了一種新的見解,眾人一聽,都很驚異,但細想之下,又覺得頗有道理,超出許多著名學者的認識。後來,人們就借用支道林的看法來解釋《逍遙遊》了。
成語寓意
標新取異其實就是一種改革、一種創新、一種別出心裁。支道林之所以能用新的認識來解釋《逍遙遊》,並獲得眾人認同,是因為他飽讀詩書,通曉諸子百家之言,這可以說是他創新的基礎。因此,創新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實力。如果沒有深厚的功力作為基礎,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即使勉強提出一些新想法,也多是稚嫩之作,注定要被實踐所淘汰。
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標新取異”在句子中可充當作主語、謂語、定語;形容故意與眾不同以顯示自己。
- 運用示例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十八回:“秦妃子既能標新取異,剪彩為花,與湖山增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