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柏良,1963年出生,浙江慈谿人。1983-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先後獲有機化學碩士、博士學位;1989年獲首屆科學院院長特別獎;1990-1994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大學化學系Hanessian教授實驗室做博士後工作。1994-1998年先後在美國加州Cytel公司和Ontogen公司做研究員;1997-1998年在美國Kentucky州Helios藥物公司做高級研究員;1998-2001年在美國Kentucky州Advanced SynTech藥物公司任化學部主任。2004年7月在中關村匯龍森創業園成立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樓柏良
- 出生地:浙江慈谿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康龍化成新藥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碩士、博士學位
簡介,樓柏良-創業夢想,
簡介
樓柏良是開發區認定的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北京市“海聚工程”,曾獲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獎,申請專利15項,發表論文、著作50餘篇。一直從事化學合成方面的工作,曾任美國Advanced SynTech藥物公司化學部主任,其獨創的“七巧板”技術套用於新藥發現和設計研究中,提高了新藥設計及合成的成功率。2004年回國,在開發區成立了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有限公司,業務範圍涉及化學合成、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生物、藥理學、生產工藝研發等各個領域,完成了藥物臨床前研發的全流程服務平台的建設。
樓柏良博士一直從事化學合成方面的工作,擁有發明專利12項,著有論文8篇,曾任美國Advanced SynTech藥物公司化學部主任。2004年,在開發區成立了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有限公司,在組合化學、藥物化學、有機合成化學等領域為全球製藥公司和生物製藥研發機構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新藥研發外包服務。到目前為止,包括國際上前十大製藥公司中的7家企業在內的共約40家企業和研究機構已成為公司的客戶。
樓柏良-創業夢想
康龍化成(北京)公司是一家為國外製藥公司提供新藥研發服務外包服務的高新技術公司,擁有約13000平方米實驗室,500餘名員工,是國內該行業的前三強,包括默克、輝瑞在內的數家國際著名的製藥企業已成為公司的客戶,而這一切,發生在短短3年時間裡。
在康龍化成的總裁樓柏良看來,這都要歸功於他們的創業團隊:“公司有今天的成就,主要靠的就是我們強大的研發能力,公司的發展要感謝我們的研發團隊。”
在歸國創業以前,樓柏良心裡有著激烈的鬥爭。畢竟在國外,他已經闖出了一定的名堂。但一方面,看到國內一些醫藥企業多年以來停留在對國外二類、甚至三類藥的仿製生產模式里,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擁有智慧財產權的國際一類新藥,由於國內缺少專業的新藥研發機構,國內已有越來越多的化學專業人才在畢業後轉行,從而造成國內化學人才的極大流失和高等教育的浪費;另一方面,看到國內日益完善的創業投資環境,這使他回國創業的念頭愈益強烈。
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他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就是在國內建立研發公司,為知名醫藥企業提供研發服務外包,既可以為中國的化學新藥研發開闢出一條新路,為國內有志於從事化學研究的人才提供一個充分展示個人才能和知識創新的舞台,又可以把多年在國外積累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於是,他回到北京創辦了康龍化成公司。
至於為什麼選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樓柏良也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人才方面的優勢。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很多醫藥產業在這裡集聚,而且對於我們這種高新技術第三產業企業,開發區有很優惠的政策來支持,正是這些吸引我把公司搬到了這裡。”
樓柏良經常說:“康龍化成培養的人才不僅要為康龍化成所用,更要為國家所用,為社會所用,即便以後他可能離開康龍化成,他也是北京的人才,是國家、社會的人才!是祖國開闊的市場成就了我創業的夢想,也是祖國賦予了我回報社會的機會!”
學者型商人
樓柏良現在有了康龍化成,他是一名商人,但是他的受教育經歷決定了他是一名學者型商人。
康龍化成實驗室
樓柏良1963年生於浙江慈谿,1978年在恢復高考第二年考取了寧波師範專科學校。當時他年僅15歲。3年後,1981年他在當地任人民教師,教了兩年化學。但是天生聰明的他從小就知道學無止境,教書的兩年期間,他認真複習準備考取中科院的研究生。
“當時沒有人能夠理解我,因為大家都認為考上大學,當上老師,就已經出人頭地,足以讓人羨慕,考什麼研究生呢?”樓柏良說。
但是,工夫不負有心人,樓柏良於1983年如願以償地成為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在這裡,他師從戴立信教授,勤勤懇懇、認真地學習專業課程,並於1986年拿到碩士學位,1989年又拿到博士學位。期間,讓樓柏良引以為豪的是他成為中科院第一個獲得中科院院長特別獎學金的學生。博士畢業後,樓柏良留在中科院作了一年的研究員。90年代末,到加拿大蒙特婁大學讀博士後,1994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後學位。
在國外讀書的4年裡,樓柏良感悟頗多。他感受最深的是動手能力。他對記者說,與其他學科相比,搞化學的動手能力更要強,但在國外動手能力要求更高,除了做實驗,其他的細節問題也要自己解決。這樣就培養了他事必躬親的習慣,他打趣地說他甚至連衣服都會做。
然而,經歷了25年學習和工作磨鍊的樓柏良又開始考慮一個新的問題:是否與其他中國留學生一樣自己創辦實業?美國是創業者的天堂,也是創業者的墳墓,成功固然令人鼓舞,而失敗也可能讓人破產。
最終樓柏良放棄了優越的中產階級生活,他選擇了創業,2003年康龍化成(美國)公司誕生了,2004年康龍化成(北京)公司誕生了。
其實,樓柏良成立的公司完全有的放矢。他說,分子藥理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高度發展,使得人們可以直接從分子水平上探索底物與生物蛋白的相互作用。生物活性篩選技術的標準化、自動化,大大提高了新藥篩選能力,許多篩選技術處於“吃不飽”狀態,迫切需要大量的結構多樣性藥源。康龍化成主要從事的就是新藥研發技術環節中的“新藥發現”,以化學合成為手段,發現併合成各種藥用小分子化合物,完全屬於自主研發,在收取委託方一定的研發經費後,可將智慧財產權部分或全部轉讓給委託方。為客戶提供設計好的有特定結構的有機小分子藥物中間體和藥物候選物,並順利進入後續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從而實現藥物研發的目標。
樓柏良表示,新藥研發技術環節中的“新藥發現”技術在國內剛剛起步,康龍化成力圖作為該項技術在國內的帶頭人,推動中國合成藥技術的發展。通過與國內外西藥廠家的廣泛合作,在藥物先導化合物的提供上占據20%-30%的國內市場份額,並利用化合物優良的性能和合理的成本,占據部分國外市場。
眾所周知,中國醫藥市場在未來世界醫藥業上具有重要地位,占領了國內市場也就意味著為國際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目前康龍化成共有實驗室用旋轉蒸發儀和各類水泵、油泵200多台,每層配備1個標準的分析室,有核磁共振儀、色譜質譜儀2台及1台液相儀和1台氣相色譜儀,較充分的滿足了公司對實驗結果分析的要求。同時公司現有的設備都自成體系,能夠獨立運轉。截至2006年7月底,公司共有科研技術人員243人,本科以上學歷近90%。公司在研發過程中利用“七巧板”技術,使得公司能夠給客戶提供快速、質優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實時管理信息系統”的引用,更好地保護了客戶的智慧財產權,同時實現與國外客戶的無間隙、無障礙的即時溝通等等,這些都將使公司在未來的競爭態勢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記者從康龍化成了解到,樓柏良在做商人之餘,還是喜歡做研究,他經常穿梭於各種各樣的學術交流會,並且經常與國內外知名的學者會晤。樓柏良對此解釋說,高技術產業生命核心是始終保持科技創新的同業領先地位,而作為企業的領導者,需要保持對新技術動態的高度敏感性。
篤守誠信
康龍化成的行銷方式以直接銷售為主。行銷內容將分為技術行銷和產品行銷:技術行銷包括為各醫藥公司和其他有關客戶提供新型藥用小分子及藥物先導化合物研究方面的技術諮詢、
樓柏良
技術服務以及技術轉讓等;產品行銷則以銷售公司研製的化合物庫為主,銷售對象為各新藥研製單位。而基於此,他們的行銷目標是力爭在今後兩年內實現銷售額達到1500萬-2000萬美元,在行業內初步樹立起良好企業形象, 並具備一定知名度。
這樣的公司願景能否實現?記者問樓柏良:“您認為這樣的規劃是否符合實際,除了您的人才、核心技術,還有什麼?”
樓柏良表示,“我們的規劃一定能夠實現,這是基於我們現有的契約量經科學研究後定出的,更主要的一點,我們用誠信吸引了一大批客戶。”
在樓柏良看來,誠信可以上升到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層面上。他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2005年8月美國一家公司發來訂單,要求提供用於治療高血壓的篩選化合物,並要求在半個月之內提供樣本。接到訂單後,我們發動國內和美國雙邊的力量,夜以繼日地進行研發,但是在研發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的成本付出遠遠高於訂單的報價。當時,在公司的管理層內部發生了很大的分歧,有人認為賠本的買賣不能做,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契約即已簽署就應該執行。期間,他們與訂貨方進行交涉,說明原委,但對方是一家小公司,資金有限。於是,公司決定堅決按照契約內容執行,結果,我們雖然損失了近20萬美元,但在客戶面前贏得了聲譽,也贏得了包括這家企業在內的十幾家客戶。
“現在我們公司的平均收入水平在高科技企業中屬於中等,但是,我們用誠信留住了一大批人才。因為我們給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可以預見的經濟收入。”樓柏良坦言。
記者在康龍化成了解到,在誠信兩個字的黏合劑作用下,公司的年輕人幹勁十足,目前在國際同行業中,率先研發出化合物篩選實驗室研究軟體,解決了中國和美國之間時空障礙問題,讓研發工作具有延續性和互補性。目前,該軟體有望在國際同行業實驗室中間推廣。
在採訪的最後,樓柏良給記者伸出三個手指頭,他說分別代表著人才、核心技術和誠信,並斬釘截鐵地說:“有這三條,我們會比同行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