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遺址基本信息,挖掘出的文物,
遺址基本信息
面積八十平方米。有個天然洞穴,相傳曾是“毛野人”居住過的地方。上世紀60年代初,當地一位叫王效武的牧羊人,在這個“毛野人洞”里躲雨時,發現了一個很大的牛角。事後他拿著這個牛角去縣城,想賣掉換些錢用,無意中被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發現。事實上這是一個古代牛角的化石。這一發現,拉開了一個重大發現的序幕。
挖掘出的文物
1964年,在隴東進行野外考察的西北大學地質系師生獲知這一信息後,立即趕赴樓房子,找到這個“毛野人洞”,並進行了發掘。當時他們從該地二級階地上的灰綠色淤泥礫石層中,共採到披毛犀、虎、野馬、野驢、北京斑鹿、河套大角鹿、盤羊、原始牛等分屬17個屬種的哺乳動物化石近2000件,以及150件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和4件骨器。化石有:披毛犀、蒙古野馬、原始牛、最晚鬣狗、野驢、赤鹿、斑鹿、河套大角鹿、普氏羚羊、哈克圖轉角羊、盤羊等;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狀刮削器、三棱尖狀器等,這些化石和石器,分別已在西北大學教研室和省博物館。 後經專家考證,樓房子遺址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人類遺存。據所獲化石與蒙薩拉烏蘇動物群相同,時代應為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萬年。一九七四年十月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和省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此遺址再次作了考實,肯定了這一遺址對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