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樓垮垮
- 性質:重慶的方言
- 地點:山東煙臺
- 時間:早在2005年7月
山東煙臺樓垮垮,樓垮垮焦點訪談,樓垮垮事後處理,樓垮垮成腐敗警示館構想,
山東煙臺樓垮垮
早在2005年7月,車站大樓投入使用半年後就出現了問題,經山東省中級人民法院委託的山東省建築科學院、山東省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給出報告中指出,2006年3月17日至20日,在現場測試調查,屋面是用建築垃圾充當保護材料,“保溫層應是用珍珠岩,而建築方用的是建築垃圾,裡面有塑膠,木渣等廢物。”
煙臺汽車東站隸屬於煙臺交運集團,位於煙臺市萊山區,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北鄰市政府,西連三灘住宅小區,東與體育公園相連,是連線煙臺與威海兩市通道的必經之處,日傳送班次300個,傳送旅客1000餘人。
日前,車站主大樓已被迫封閉,車站也已搬遷至廣場東側。車站方拉出數十條橫幅,打出“汽車東站大樓隨時垮塌,請勿靠近!”的提示語,防止市民靠近,造成意外事故發生。
“大樓運營半年時間,牆皮就開始出現脫落現象,隨著時間推移,脫落牆皮越來越多。”煙臺汽車東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樓牆體內放置的鋼筋已腐蝕成了粉末了,樓體不少地方都有裂痕。
據工作人員介紹,車站大樓共5層,在2005年建成後,一至三樓投入使用,“低三層有裝潢材料的掩蓋,情況不算太嚴重。”四樓的毛胚房情況尤為糟糕,樓板很多地方已經鼓出來,用腳隨便踩踩都可能出現裂痕,用鑰匙就能撬起大塊大塊的水泥沙漿,下面露出的鋼筋已經有銹跡。
該工作人員表示,車站邀請專家對大樓進行鑑定指出,此樓隨時會垮塌,有可能發生脆性斷裂,人員在裡面非常危險,所有的辦公單位已經搬出。“打出橫幅是為了提醒廣大市民‘此樓危險’。”
樓垮垮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2009年11月13日完成台本
——誰該為“樓垮垮”負責
演播室主持人 張羽: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焦點訪談》。
不久前,煙臺市汽車東站的大樓上掛出了一個醒目的條幅,上面寫著:“大樓隨時垮塌!請勿靠近!”。而據記者了解,這個建築面積約兩萬平米的汽車站是2001年底開工建設,2004年6月才竣工的。但是人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僅僅5年左右的時間,汽車東站就成了一座危樓,當地老百姓套用時下的時髦用語把它叫“樓垮垮”。
記者 李娟:
現在但凡從煙臺汽車東站路過的人恐怕都跟我一樣,心驚膽戰。為什麼呢?大家看,這個車站的外牆上,到處都貼著這樣的條幅和警示的標語,不斷地告訴大家,“此樓隨時垮塌!請勿靠近!”那么一個已經建成並且運營了差不多5年的汽車站為什麼突然關閉,並且成了一棟危樓了呢?我們決定冒險,帶大家進去看一看。
解說:
在煙臺汽車東站值班人員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東站的候車大廳。
記者:
都掉下來了,這水泥。
陳培合 煙臺汽車東站安全科科長:
這天花板是在使用過程中,剛開始是發現水泥塊開始鼓包,鼓包以後後來自動就開始往下脫落。經過檢測,你們可以看見,裡面的鋼筋由於風化以後,鋼筋膨脹,膨脹以後鋼筋粉末把水泥塊頂下來。現在我們所看見的這些地方都是經過長時間以後自然脫落的。
解說:
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煙臺汽車東站是2004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可是僅僅半年後,也就是從2005年2月份開始,候車大廳的天花板就出現了水泥快脫落的現象,而且越來越嚴重。
記者:
本來你們設計的天花板上層是什麼?
陳培合:
是一個大型的洗浴中心,這個水池如果是掉下來,應該說是,讓我來想像,應該是這個樓層整個就垮塌下來,連著水,帶水池,帶這個樓板,肯定都得掉下來。
解說:
記者沿著樓梯繼續往上走,看到的情況更加讓人觸目驚心,連承載樓梯的大梁也沒能倖免,被嚴重腐蝕的鋼筋幾乎都成了粉末狀。
在這棟建築面積將近兩萬平方米的車站大樓里,牆體脫落,鋼筋鏽蝕的現象比比皆是。在二樓這個設計為洗浴中心的地方,工作人員簡單測量了一下,樓板的實際厚度約為10厘米,而它的設計厚度本應該是70厘米。由於經常有水泥塊脫落的現象發生,車站大樓投入運營後不久,就發生了事故。
陳培合:
這個樓建成以後,在我們車站開業營運過程中,由於售票大廳門口這個地方,樑上的鋼筋由於膨脹,將水泥快撐裂以後,掉下來,將兩個準備進站乘車的乘客,打在進站乘客的身上。經過醫院檢查,軟組織挫傷。
解說:
其實早在2006年4月,山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就對該樓部分樓層出具了鑑定報告,並做出了八項不合規範和設計要求的鑑定結論,還直接指出屋面的保溫層中夾雜了大量的建築垃圾、編織袋、塑膠袋及木條等雜物,造成安全隱患。
2008年7月,該檢測中心再次對煙臺汽車東站大樓進行了較全面的檢測。相關專家在2009年2月出具的這份檢測報告中發表了以下意見:僅僅四年,鏽蝕速度如此之快,是少見和驚人的;該工程的質量問題如此嚴重,是非常罕見的,必須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地採取措施;最後該檢測中心還給出了1區酒店部分需要加固處理,2區、3區也就是車站、洗浴中心和超市部分應予以拆除的處理意見。
傅志良 煙臺汽車東站總經理:
山東省科學院出來鑑定報告以後,我就打申請封閉車站、關閉車站,這個報告打給的是煙臺市交通局。
解說:
傅志良是煙臺市的民營企業,煙臺交通發展公司的法人代表。據他介紹,煙臺汽車東站是由他們公司和煙臺市交通局合資興建的,其中煙臺市交通局投入1030萬,占40%的股份,他們公司投入2800多萬,占60%的股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明確規定:“大型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關係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必須進行招標,而且招標、投標活動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記者了解到,汽車東站項目的承包人是煙臺市清泉建築建材有限公司,這是車站所在地的一家村辦企業,當初與之競爭的還有煙臺市最大的國有建築公司——煙臺市建設集團。
記者:
當時這個項目有沒有正式、公開招投標?
傅志良:
公開招投標了,但是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記者:
你的意思是說,當時在招投標的時候是有人為的因素?
傅志良:
就是人為,我們就是想用煙臺市監視集團,而交通局局長權良寶非得用清泉建築公司,我們沒有辦法,只能聽他的意見,給了清泉建築公司。
記者:
你怎么能證明是局長非要你們這樣做?
傅志良:
他給我親自打的電話,第一他給我親自打的電話,我們這邊還有確鑿證據。再一個,就是我們交通局基建辦公室,我們四個人開會商定用煙臺市建設集團。
杜福堂 時任煙臺市交通局副局長汽車東站建設領導小組組長:
我們在議論這件事期間,我覺得應該選擇一個資質比較高的(建築企業),這樣將來質量上比較放心。同樣情況下,應該選擇資質比較高的單位,信譽比較高。
記者:
現在還是有人在反映,當時在招投標的過程中,交通局的一把手局長權局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要求大家把這個標給清泉建築公司。這個事情你了解嗎?
杜福堂:
這個我不清楚。
記者:
您聽說過嗎?
杜福堂:
我聽說過,但是我不清楚。
解說:
就此,記者多次電話聯繫煙臺市交通局局長權良寶,但截止記者發稿時為止,依然無法聯繫上。煙臺汽車東站招投標過程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的問題,還需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但即使招投標環節出了問題,在監理的環節仍然可以把住質量關。按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大中型公共事業等必須實行監理,而監理如果到位,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是隨時可以被發現的。
這份監理中標通知書中顯示:煙臺市工程建設第一監理公司負責對煙臺汽車東站工程,以及保修階段全過程進行工程監理,費用為42.3萬元。
傅志良:
監理單位是沒有負起責任,因為負起責任的話,這個樓也不會這個樣子。
解說:
除了招投標和工程監理這兩個環節,在工程竣工後,還有最後一個關口可以讓質量問題浮出水面,那就是工程驗收。我們國家關於各種工程的驗收標準都有詳細的規定,不經過驗收的工程根本就不可能被允許投入使用,然後這樣一個質量問題非常嚴重的工程,卻同樣順利闖過了這最後一道關。
煙臺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出具的驗收證明中這樣寫到:汽車東站主體工程,我站已按規定進行檢查,結構基本符合設計要求,施工質量基本達到相應驗收規範的規定。
記者:
你們出具了這個合格的證明,但實際上這個工程現在又出現問題。大家就會問為什麼你們會出具這樣一個證明?您能跟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嗎?
煙臺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計畫科科長:
這個在電話上當中不太好說。
演播室主持人 張羽:
耗資將近4000萬的建築竟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成了一座危樓,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在煙臺汽車東站建設的過程當中,招標、承建、監理、驗收,只要有一個環節發揮了作用,“樓垮垮”都不至於出現。那么這四個環節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誰來對此負責呢?問題已經暴露了,為什麼在長達4年多的時間裡,還沒有一個部門對此展開全面的調查呢?這個環節又出了什麼問題呢?我們期待著相關部門儘快給公眾一個說法。
好,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再見.
樓垮垮事後處理
自2008年9月以來,煙臺市政府已就汽車東站的問題責成有關部門調查處理。針對工程質量和安全問題,煙臺市安監局、交通局、建設局等部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和現場辦公會議,查找安全隱患,落實相關安全措施,停止使用候車廳等公共部位,並在周邊設立圍擋,防止人員進入。針對工程涉及的違法違紀問題,煙臺市監察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樓垮垮成腐敗警示館構想
耗資近4000萬元的煙臺市汽車東站大樓僅用5年就變成危樓,當地百姓稱之為“樓垮垮”。而在長達4年多的時間裡,沒有一個部門對此展開全面調查。如此多的耗資,4000萬元,用的是怎樣的鋼筋水泥建築材料建起來的大廈,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就成為危樓,煙臺汽車東站大樓的修建者應該到吉尼斯總部申請“最短命鋼筋水泥建築吉尼斯紀錄”!捧回“世界紀錄”之後,銅質牌匾就掛在“樓垮垮”正門上方,讓這座樓名揚四海。然後,按樓層擺設把它辦成一座“腐敗警示館”。腐敗警示館設定建議:
第一層,“招標館”。這座大樓,也是經過“招標”的,既然公開招標,為什麼“龍種”沒中標,“跳蚤”中了標?毫無疑問,是權力在干預,腐敗在作怪。招標作為工程質量的程式保障,在無所不能的權力面前,變成為一種象徵,這種現象不獨在煙臺。
第二層,“建設館”。鋼筋不到5年就腐爛不堪,這種“神奇鋼筋”應作為偷工減料的典範,昭示工程建設的“潛規則”,也讓世人看看現今這些腐敗工程的質量水平。
第三層,“監理館”。建設與監理分開,目的就在於希望用第三方來監督建築工程質量,可是在無所不能的金錢面前,在無所不在的賄賂之下,工程監理也在迅速墮落,鈔票到手,不監不理,合格報告照開。
第四層,“驗收館”。一座不足5年壽命的大樓,居然順利通過當地工程建築質量監督站驗收,也算是“奇蹟”之一。
第五層,“監督館”。一座政府投資近4000萬元的工程,建成後沒有遇到什麼天災,僅僅使用4年多就成為危樓,居然沒有一個部門介入,進行相關調查、問責。有關部門用這種態度對待納稅人的錢,應該設專館紀念。
每一個館,都要在醒目的位置擺放相關負責人的雕塑,把他們的大名鐫刻於石以示紀念,把相關檔案放在玻璃櫃裡,以供觀瞻。在1~5層,開設“投幣電梯”。從工程招標、建設、監理、驗收、問責……如果有一個環節把牢,“樓垮垮”便不會出現,遺憾的是,在“投幣電梯”的搭載下,建設單位一路“過關斬將”,所向無敵,用4000萬元製造了一堆前無古人的“豆腐渣”。
人越來越長壽,而建築越來越短命,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