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炳清(近代學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樊炳清,字少泉,一字抗父,又作抗甫,號誌厚,1877年生於貴陽,1929年卒於上海,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清末諸生,1898年入南洋公學東文普通學校,學習日文、英文等外語及數、理、化等科學知識。該校監督(校長)為羅振玉,藤田峰八、田岡雲嶺等為教習,同學者王國維、沈宏、薩端、朱錫良等六人,其中王、樊、沈頗受羅振玉器重,目為“東文學社三傑”。後同學多留學海外,除沈宏外,其他人皆留學日本。在東文學校學習期間樊炳清就開始翻譯和介紹新學,隨後長期參與由羅振玉主持的東文學社及教育世界社前後兩家出版社的編譯事務,擔任四大叢書《科學叢書》、《哲學叢書》、《農學叢書》、《教育叢書》和兩大雜誌《農學報》、《教育世界》的主要編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炳清
  • 出生地:貴陽
  • 出生日期:1877年
  • 逝世日期:1929年
  • :少泉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人物生平

1899年,23歲的樊炳清開始其貫穿一生的編譯生涯,是年翻譯出版的《東洋史要》一改中國以往史書的面目,該書以多種式樣重版印行,風行於東南各省。1900年,因“庚子之變”,與王國維等提前肄業,留校供職於張元濟主持的南洋公學譯書院,配合晚清新政,翻譯兵政之書。1901年,受羅振玉電邀,與王國維同赴湖北農務學堂任教譯,尊崇“天下大利,首出興農;百科之事,不可無學”的宗旨,翻譯了多種農書。同年,與王國維和沈宏在金粟齋譯書社出版譯著,並主編《科學叢書》(初集),一人獨立譯出近代科學著作8種10部,譯著頗豐。1902年至1903年,羅振玉任江楚編譯局襄辦,其時樊炳清可能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哲學和教育學。但此期間,亦有著述在國內出版,由江楚編譯局出版了他和沈鴻等人編譯的教科書二十多種。1902年,王國維在上海主持《哲學叢書》,樊炳清為之譯出《社會學》兩本。隨後的1903年,樊炳清主編《科學叢書》(二集),收有王國維,以及羅振玉的長子後來的兒女親家羅福萇和自己的譯著數種。是年譯出的井上哲次郎的《倫理教科書》(兩冊),《倫理學教科書》(四冊)、《倫理學教科書總說》以及文部省撰的《倫理書》等四種倫理學著作,在當時影響較大。
1904年,羅振玉創辦蘇州兩級師範學堂並任監督,王國維和樊炳清從旁協助。王國維擔任教習,主講論理學、倫理學、教育學、心理學和中國文學等。樊炳清擔任教譯,專職編譯與羅振玉創辦的中國第一份教育雜誌《教育世界》。王國維擅長於論說,主持社論數年,樊炳清則側重翻譯和改寫,主要翻譯教育小說、譯介諸家教育學說和編寫教授學專書。《教育世界》連續出版發行七年一百六十多期,該雜誌在1904年至1907年間,由同在江蘇師範任教的王國維和樊炳清改造為綜合性的人文雜誌。四年中的近百期雜誌,經樊炳清之手翻譯和改寫的皆未署名。樊炳清自稱抗父,“抗”者“藏”也,他這一“藏”,著實讓後人費盡思量。
1906年,因“逐客事件”,羅振玉憤而辭職,王國維和樊炳清與之共進退,皆辭去蘇師教職,先後入新成立的學部。樊炳清與王國維供職於學部圖書編譯局,編譯和審查圖書以及編輯《學部官報》。由圖書局局長袁嘉穀主持,嚴復、羅振玉、王國維、樊炳清和劉大紳等編出中國近代第一套完備的中國小教科書及教授書,袁嘉穀稱此五人各有特點,皆是近代學有專長的學者。這套完教科書是廢除科舉後中國教育的一個開端,儘管當時因出於教科書出版競爭,陸費逵等人對這套官方出版的教科書批評甚酷。但在今天來看,即就是被批評得最嚴重的修身教科書,其實也多有可取之處。何況,沒有這個開端,中國近代教育的起步將更加艱難。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羅振玉和王國維避地日本,樊炳清與周樹人等供職於蔡元培主持的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不久,1912年春夏,樊炳清接受商務印書館張元濟的邀請,入該館編譯所國文部,擔任高級編輯。此後十餘年來,商務每有編書大役,樊炳清無不參與,如編寫《辭源》(正、續編)、《中國古今人名大辭典》及《教育大詞書》等辭書,編輯國文、理科、農業、商業、修身、論理、心理、歷史等多種教科書及教授書,以及編輯《四庫叢刊》。《四庫叢刊》由商務元老張元濟親自主持,參與其事者前後九人,樊炳清出力尤多,張元濟在《四庫叢刊刊成記》追記同事,樊名列第一。此十年間,在商務印書館主辦的《東方雜誌》、《教育雜誌》和《學生雜誌》等雜誌上,樊炳清以不同的署名,發表有數量可觀的論文和小說,部分由商務印書館結集出版,如《近代教育思潮》、《兒童研究》、《比奈氏職能發達診斷法》等合計近10種。但由於朱元善的干擾,我們一時無法掌握樊炳清著述的具體篇目,但數量已然不少。就學術水準而言,其教育學、心理學、哲學論文可以說達到了當時學術的前沿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樊炳清在1922年《東方雜誌》發表的《最近二十年中國舊學之進步》一文,首次提出了後來由王國維所闡發的“二重證據”思想,並指出最近二十年中國舊學之進步以“羅王”為中心。在業餘時間裡,除翻譯雨果的《悲慘世界》,樊炳清還幫助羅振玉和王國維編印書籍,並由羅振玉倡議共同接濟升允,由最近披露的羅振玉與王國維的往來書信來看,他們一直是至深的朋友。
在1918年至1919年館外編輯期間,受羅振玉與王國維之託,曾赴廣州參與由藤田豐八主持的《嶺南新報》,擔任主筆,主持社論及連載筆記文章和小說。1923年,王雲五革新商務印書館,大量引進新人,許多資深編輯被迫辭職,樊炳清也於此時離開商務,與王國維一同受聘於倉聖明智大學,並為收集古器物及古書頗多的猶太富商哈同編寫《文海閣藏書志》。此後,獨立編寫出中國第一部《哲學辭典》,由商務印書館於1926年出版,蔡元培為之序。1927年,王國維赴水而死,樊炳清寫有王國維事略,並接受王門弟子來訪,他們參酌樊炳清所敘,寫有王國維傳和年譜數種。是時前後,樊炳清開始翻譯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共30卷),至20卷病逝,享年53歲。樊炳清一生體弱多病,墾筆依人,不善交際,默默無聞,身後堪稱淒涼。僅與羅振玉、王國維關係最為密切。如果說在“舊學”方面,有“羅王”之稱的話,那么,在“新學”方面,“王樊”二人則有很強的互文性。正因為王、樊二人學術趣味多有契合,王國維才請樊炳清替自己的詞集作序,由此又引起了學術史上爭論了百年的一樁公案,即《人間詞序》的作者究竟是樊志厚(即樊炳清)所作還是王國維假託名於“山陰樊志厚”。經研究我們認為,“假名”有之,“實名”亦有之,即《人間詞甲稿序》為王國維所作,假名於樊炳清,《人間詞乙稿序》則系樊炳清所作,該序對後來王國維的名作《人間詞話》多有啟發。

主要貢獻

長期以來的王國維研究,斷然把樊炳清與王國維割離聯繫,實在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事實上,羅振玉、王國維、樊炳清關係非同一般。三人因長期的學術、事業聯繫,進而結為至親。羅、王為兒女親家眾所周知,樊炳清由羅振玉作伐,娶其妻弟山西巡撫丁寶詮族侄女丁韻為妻。樊炳清逝世後,羅振玉之長孫女羅瑜嫁給樊的長子豐齡(羨之),生子三,末子名端全。至於樊炳清的祖上,因文獻匱乏,只知其祖上宦遊貴陽。其妻子丁韻之外祖母為汪藕裳,寫有長篇彈詞小說《子虛記》、《群英會》等。羅振玉、王國維早為學界所側目,樊炳清亦對近代學術有不可多得的貢獻。但近代以來,世事頗多巨變,再加樊炳清本人頗有“憑寵自放,抗心希古”之志,致使其人其學幾於湮沒不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