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樂素河,據略陽縣舊志記載,此河乃古人相土命名、因俗志美。取山清水秀,和樂樸素之意而名。曾誤傳為落索河。清道光年間,歲貢生淡金篡著文《樂素河辯》得以復名,在甘肅境內稱縣壩河(一說王壩河),入略陽境後,稱樂素河。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樂素河上游稱縣壩河、王壩河,位於甘肅省康縣東部,發源於萬家大梁東段林區(一說王壩大王山),流經王壩鄉5個行政村,於北河溝門入陝西境,長10公里。幹流海拔1138~1718米,平均坡度0.038。集水面積58平方公里,北南至西東走向。青林溝為其主要補給支流,許多小支溝內亦有常年流水。
中下游由西北向東南流至學房梁羅家莊入陝西省略陽縣境內,境內河段岸寬34米,經郭鎮、瓦舍溝、雙集埡等集鎮,納西溝、銀杏溝、寒峰溝、瓦舍溝、平陽溝等眾溝之水,岸寬增至60餘米,在樂素河村(樂素河口)注入嘉陵江。境內流程38.9公里(一說53公里),縣境內集雨面積267.36平方公里。
河道特徵
中下遊河段河谷開闊,有良好的河漫灘發育。多分布於幹流北側,最寬處(李家莊、西莊一帶)可達600餘米。物中含有貴重的沙金礦床。河谷中河漫灘沉積物以礫石為主,1984年以後,已在流域河谷普遍鑽探淘金。
水文特徵
樂素河上游流域植被良好,兩岸均有較大面積的林木覆蓋,平均自然覆蓋率29.61%,是康縣中、北部諸河流中流域覆蓋率最高的河流。幹流多年平均年徑流量0.2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0.64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13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07立方米/秒,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點。汛期洪水中有粗顆粒泥沙下泄,徑流泥沙主要來源於1300米以下半山農地坡面,年輸沙量約4.6萬噸。年內多數時間徑流為清水,礦化度低(小於400毫克/升),是良好的生產、生活用水。沉積河谷中潛水儲量豐富,地下水位高,埋藏深度多在2.0米以下,局部地段可與地表齊平。
據《略陽縣誌》,樂素河年平均流量5.94秒立方米,年徑流量1.87億立米。河床比降19.3‰。水力蘊藏量2.96萬千瓦。
主要支流
張家河,以中游張家河村取名。源於略陽縣原瓦舍溝公社早陽溝、大七埡村。經雙集埡,至寺壩里匯入樂素河。全長約10公里。
廖家溝,在略陽縣雙集埡,以溝住廖姓而取名。溝水由南向北流入樂素河。全長3.6公里,均寬約300米。全村均分布在溝谷兩側。
童家溝,在略陽縣雙集埡童家溝,以溝住童姓而取名。溝水由北向南流入樂素河。全長2.2公里,均寬約160米。
方家溝,在略陽縣雙集埡,因溝內原住方姓,故名。溝水由南向北流入樂素河。全長2公里,均寬約200米。
瓦舍溝,在略陽縣瓦舍溝瓦房村,原名瓦石溝,以石板多得名。後住戶改用土瓦修房,故名瓦舍溝。溝水由東北向西南,經小灣及瓦房村,流入樂素河。全長6公里,均寬約260米。溝谷兩側分布龐家山、瓦舍溝、小灣3個村。
寒峰溝,在雙集埡,因溝發源於寒峰山,故名。源頭為劉隆溝與河上溝匯合處,由北向南流入樂素河。全長6公里,均寬約240米。
西溝,因溝位於略陽縣郭鎮西面,故名。溝水由西向東,經梅家院、左家院,郭鎮三個村流入樂素素河。全長6.5公里,均寬約400米。山谷兩側較為開闊,住戶及耕地較多。
鏵廠溝,以溝內原辦過鑄鏵廠而取名。溝水由西向東流入樂素河。全長7.5公里,均寬約360米。鏵廠村均分布在溝谷兩側。沿溝有水田100餘畝。
田家溝,在蔚家溝村,以溝內原住田姓而取名,溝水由東向西流入樂素河,全長3公里,均寬約200米。溝內有耕地50餘畝。
北河溝,因此溝由北向南,故名。源於略陽縣鄭家山,經鄭家山、楊壩、大莊3個村,流入樂素河上游。全長6.8公里,均寬約230米。溝谷兩側住戶及耕地較多。
史家河,因史氏居住河畔,故名。溝水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樂素河。全長6.5公里,均寬約250米。溝內分布史家河,乾河壩兩個村。住戶較多。
金家溝,以溝住金姓而得名。溝水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樂素河。全長4.5公里,均寬約230米。金家溝村分布在溝谷兩側。
寺溝,以溝內原有寺廟而取名。溝水由北向南流入樂素河。全長4公里,均寬約210米。
坪溝,據略陽縣縣誌記載,因溝內山勢開闊,田園豐足,故名。發源於略陽縣廟兒婭,由東向西經坪溝、楊家嶺2個大隊,流入樂素河。全長5.5公里,均寬約360米。寺溝村均分布在溝內,住戶及耕地較多。
堡子溝,以原山頂修建的堡寨而取名。溝水由北向南流入樂素河。全長3.5公里,均寬約170米。全大隊均分布在溝谷兩側。
銀杏溝,以溝內有銀杏樹(即白果樹)取名。發源於略陽縣二埡子,由西向東流入樂素河。全長7.4公里,均寬約300米。銀杏溝村均分布在溝谷兩側。溝內有水田70餘畝。
水電工程
灌溉工程
所在地 | 處數 | 動力機(馬力/台) | 水泵數(台) | 有效面積(畝) | 總投資(萬元)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