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江鄉

樂江鄉

樂江鄉位於龍勝各族自治縣西北部,距縣城37公里,建制於1987年,全鄉轄13個行政村,203今村民小組,4680戶,總人口20189人(2017年),有苗、瑤、侗、壯、漢5個民族。樂江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數民族貧困山區鄉,總面積247.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0467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樂江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龍勝各族自治縣
  • 電話區號:0773
  • 郵政區碼:541705
  • 地理位置龍勝各族自治縣西北部
  • 面積:247.5平方千米 
  • 人口:19250人 
  • 方言:西南官話桂柳方言、侗話、苗話、壯話
  • 著名景點:將軍岩峰岳,岐頭山,金銀瀑布
  • 機場:兩江國際機場
  • 火車站:桂林火車站
  • 車牌代碼:桂C
自然資源,交通,行政區劃,石京村,涼坪村,大雄村,光明村,西腰村,寶贈村,同樂村,獨境村,民風民俗,經濟發展,教育,

自然資源

樂江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旅遊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林地面積145800公頃,森林覆蓋率68%,木材儲藏量達288100立方米,是全縣用材林基地和速生奉產林商品材基地之一。境內山巒重疊,山間起伏,自然景觀優美,有“金銀瀑布”,“將軍岩峰岳”和絢麗壯觀的“岐頭山”,晨中暮鼓的佛教勝地“歸仁洞古剎”等奇山麗水,境內有獨具民族特色的侗族“鼓樓、涼亭”和古樸雄偉壯觀的“風雨橋”,有走不完的石板路、石板坪,飲不完的山泉“石井水”;吃不夠的侗家“酸味”;賞不盡的侗姑巧手針織品;聽不膩的侗笛、蘆笙等等,侗族每年的陰曆6月24日都舉行氣勢磅礴,熱鬧非凡的“百家宴”活動。全鄉礦產資源豐富,蘊藏量大,主要有玉石、煤、銅礦、銻、大理石等10多種礦藏。全鄉有大小河流10條,可發電量達8萬千瓦。

交通

該鄉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高壓線,村村通廣播電視。2012年底,瓢里鎮到平等鄉的“瓢平紅色旅遊公路”樂江段路面瀝青已經鋪設完畢,該路的建設,大大縮短了樂江到縣城的時間。同時,樂江鄉到西腰村的“樂西水泥路”的前期工作也準備完畢,西腰是樂江鄉最遠的行政村,與湖南的隴城鎮交界。該路的建設,將加速西腰村的發展。

行政區劃

樂江鄉現有十三個行政村,分別為:樂江、金坪、江口、涼坪、石京、石甲、光明、獨境、地靈、大雄、寶贈、同樂、西腰。

石京村

石京村位於龍勝縣西北部,東臨偉江鄉崇林村,南臨石甲村,西臨金坪村,北臨涼坪村。距龍勝縣城49公里,全村共13個自然屯,人口876人,以侗族為主,全村共有水田506畝,旱地614畝,主要種植杉木、油菜、柑橘,與石甲村共有一個林場。
石京村部石京村部

涼坪村

樂江鄉涼坪村委會所在地距鄉政府17公里。全村轄5個自然屯14個村民小組,242戶923人,全村勞動力499人,主要居住著苗、瑤、侗、漢等民族,其中以苗族居多。全村土地總面積2349公頃,耕地面積886畝,水田551畝,旱地335畝,有效灌溉面積248畝,林地1699公頃,經濟作物137畝。村委會所在地修通了四級公路,班車正常運行。片區的自然屯通組公路已修通90%,村民的收入大部分是種植業收入,主要種植項目是針葉林和毛竹。全村地勢陡峭,沒有平地,森林植被保護比較好,全村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涼坪村部涼坪村部

大雄村

大雄村位於龍勝各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部與湖南省通道縣坪陽鄉相鄰,西北與湖南省通道縣隴城鎮接壤,距鄉政府28公里,全村總戶數156戶,總人口724人,全村有耕地面積585畝,水田面積404畝。村民全是侗族,分居在4個自然屯,共7個村民小組。先後完成了農網改造、有線廣播電視工程,修通通村公路,70%的房屋得到了改造,以種植油茶和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初步形成。

光明村

光明村東北面與龍江村(又作隆江村,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鄉行政村)相鄰;正北面與庖田村(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鄉行政村)相鄰;西北面與寶贈村(同鄉行政村)相鄰;東南面與石甲村(同鄉行政村)、偉江鄉相鄰;正南面與江口村(同鄉行政村)相鄰;西南面與樂江村(鄉府所在地);正東面與涼坪村(同鄉行政村)相鄰;正西面與獨鏡村、地靈村(同鄉行政村)。該村是一個全村侗族人口為99%以上的行政村。下轄:光明一組、光明二組、光明三組、光明四組、光明五組、光明六組、光明七組、光明八組、小壩一組、小壩二組、小壩三組、將軍岩組、對河組、雙甲組、才莽組、梅地組、岩腳組、小滿組等村屯小組。
光明村鼓樓光明村鼓樓

西腰村

西腰村與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鎮平寨村等四鄉七村接壤,屬廣西的行政邊界線達25公里。全村17個村民小組,300多戶, 該村是一個位於廣西與湖南交界地帶的侗族村寨,全村總人口約1500人,侗族居民占全村總人口的95%,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少數民族村寨。
這個小村過去一直都在廣西與湖南之間徘徊,歷史上一段時間屬於廣西,另一段時間又屬於湖南,到達西腰目前最便捷的方法仍然是先到湖南再到廣西。不過一條村村通工程的小路已經在重山峻岭之間蜿蜒盤旋,西腰納入廣西交通網指日可待。
西腰村風雨橋西腰村風雨橋

寶贈村

寶贈村,地處湘桂邊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的樂江鄉境內,距離縣城約為65公里,與湖南省的通道侗族自治縣接壤,方圓50公里,全為一色的侗民居住,是侗族村寨集中的中心區,有“八百里侗鄉南大門”之稱,是侗族文化精華薈萃的寶地。
寶贈村貌寶贈村貌

同樂村

同樂村,亦稱銅鑼村,位於龍勝縣西北部,周圍群山環抱,平均海拔600米以上,東與平等鄉盤胖村相鄰,南與樂江鄉地寶村相連,西北與湖南通道縣傳素鄉毗鄰,距離樂江鄉政府34公里,縣城71公里,下轄9個村民小組,共136戶,537人,有瑤、侗、漢、黎、苗5個民族,其中瑤族212人,占總人數的39.45%,有近200人在外打拚。同樂村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數民族貧困山區村,耕地面積700多畝,山林面積8000多畝,竹林面積1800多畝。同樂村氣候宜人,山川風光秀麗,風景優美,資源豐富。三條小河從村中潺潺穿過,晝夜不息。
同樂村是紅色革命老區,1934年12月11日,中央軍委二縱隊(即紅章縱隊:由中央局機關蘇維埃政府機關、軍委後勤機關、工會青年團、衛生部等編成,司令員羅邁(李維漢)、政治委員鄧發)從廣西廣南經盤胖、同樂進入湖南通道,播下了不滅的革命火種,留下了不朽的長征精神。同樂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勤勞善良,保持了少數民族革命老區人民特有的生活習慣和優良傳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這裡成為現實。
同樂村風雨橋同樂村風雨橋

獨境村

獨境村,位於桂林市龍勝縣樂江鄉西北部,湘桂交界的群山中,東與地靈村、寶贈村接壤,西與光明村交界,北與包田村相鄰,南與樂江村相連,是龍勝百里侗鄉的普通村寨,全村人口約人。下轄大寨、堂帽、交州、上下吉康、灘腳、下飛沖等村民小組,侗族人口居多,也有壯、瑤、苗、漢等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獨境辣,寶贈煙,地靈豬仔萬萬千”的江湖傳說,改革開放後,獨鏡村民緊跟時代步伐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種植椪柑、臍橙、銀杏、水稻、板栗等農作物,養殖原生土豬、土雞、高山清泉魚、荷花魚等,村內有歸仁洞、灘腳大峽谷、吉康梯田、鏡明水電站等自然人文景觀,也有濃郁的侗族民族文化風情鼓樓、風雨橋、吊腳樓等木質建築,每年正月初三村里都會舉辦“回鄉節”大擺百家宴,款待外嫁及在外工作的獨境兒女。山水相容的風景,養育著淳樸的獨境村民,熱情好客笑迎八方賓朋。
樂江鄉
清澈的河水盪小船~!清澈的河水盪小船~!
獨境村支書歡迎您獨境村支書歡迎您

獨境風雨橋獨境風雨橋
多耶。。。多耶。。。
百家宴百家宴
晨霧中的獨境晨霧中的獨境

民風民俗

樂江鄉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的地靈百家宴、寶贈祭薩節、西腰蘆笙隊名揚區內外,已經逐漸形成樂江鄉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地靈百家宴
· 第一次被“百家宴”那種濃濃的氛圍感動,是在張藝謀導演的影片《千里走單騎》中。
由日本著名演員高倉健主演的那部電影,講述一對日本父子和一對中國父子各自之間深深的隔閡,試圖達成理解,最後並不成功的父子之間的故事。表現母子之情的電影很多,表現父愛的電影卻十分鮮見。獨闢蹊徑的《千里走單騎》除卻讓人感動那深沉的父愛,劇中流溢著純樸鄉情的“百家宴”場景也讓“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都市人內心深處充滿嚮往。
因為《千里走單騎》的影響,拍攝“百家宴”的雲南束河古鎮,如今已成為旅遊名鎮。
沒想到,身邊也有類似《千里走單騎》那樣的“百家宴”,並且比電影中更加原汁原味和富有民族特色,那就是龍勝地靈的侗族百家宴。
地靈是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鄉的一個行政村,全村有三個村寨:大寨、江頭、八甲,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00多人。從龍勝縣城開車去,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山路不好走,一直顛簸不停。路上,同行的縣文化局副局長李慶崇說。
關於“地靈”的來歷。據村民介紹,地靈村是由兩大山樑環抱著東南、西北,並有數百條大小山樑和斜坡直到村寨邊,四面山巒,起伏高低,形狀各異,形成許多山沖山溝。唯有一小山樑,從北朝南伸入大塘盆地的中心。這座山樑就像一隻“麒麟”臥伏於大塘沖溝里吃水狀。地靈大寨就坐落在“麒麟”頭部位置上,坐北朝南,仰望東南天邊,所以取名為“基麟”(侗話叫的地名,“麒”為“基”,“基”侗話其意山樑,“麟”侗話叫“靈”,與漢音相同)。“麒麟”、“基麟”,後來久而久之,先輩就把這裡叫做“地靈”。
據《龍勝縣誌》記載,地靈的侗族先民最早見於宋朝。
地靈村民編寫的《龍勝地靈侗寨史記》也介紹,據雷崇提供的庖田民間世代流傳下來的《四仔村稿》(“四仔村稿”意為有四個祖先在裡面村莊落戶發展。“稿”侗話為“內”。)其“款”(古代侗族社會組織為“款”。以相鄰的村寨為“小款”,集若干“小款”為“中款”,集若干“中款”為“大款”。此系侗族以合款形式為紐帶在一定地域內寨與寨組成的聯盟。)歌詞講,“北宋天聖二年甲子”(公元1024年)地靈祖先侯通成、榮相人進地靈八甲。又據吳德安提供的地靈民間世代流傳下來的《四仔村八》(意為有四個祖先在外面村子落戶發展。“八”侗話為“外”)“款”歌詞講:地靈叫條村壬申癸酉(壬申癸酉是北宋天聖十年(公元1032年)和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3年)祖宗進地靈八甲,叫條村壬申癸酉)。地靈的後人分析,祖先可能分兩次到地靈安家落戶,第一次是公元1024年,第二次公元1032年。
地靈村70歲的村民粟顯楊向記者介紹,侗族一直有舉辦“百家宴”的傳統。據此推斷,地靈舉辦的“百家宴”至少已有幾百年歷史。龍勝各族自治縣文化局副局長李慶崇也向記者介紹,侗族人民素有“先有鼓樓後有寨”的說法,古代建鼓樓時村民會自發拿來家中的飯菜一起吃,實際上已屬於小範圍的“百家宴”。
關於侗族的“百家宴”,還有一個美麗傳說。相傳古時候,一個侗寨遭到洪魔的襲擊。眼看稻田被淹沒,房屋被衝倒,人們就要被洪魔吞噬,忽從天上下來一位英雄,用他有力的臂膀斬斷了洪魔的脊樑。為了表示對英雄的敬意,家家戶戶都想請英雄到家中吃飯,但英雄第二天一早就要離去,不可能一一到各家做客。怎么辦呢?這時,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個好主意:每家做幾道最好的菜,全寨人一起來款待英雄。由於這個宴席集百家之長,所以就叫“百家宴”。從此,侗族人每逢寨子裡來了貴客或遇上喜事族人聚會時,都會設“百家宴”,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樂江鄉
據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侗族通覽》介紹,侗族來源古代百越的駱越支民族。雖然侗族人民素有舉辦“百家宴”的傳統,但各地風俗並不完全相同。地靈的侗鄉人民特別崇敬三國名將“關公”,敬仰關公為人的忠義,特別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三座佛橋(關聖橋)。其中,在清代修建的地靈大寨佛橋,長達15間,橫跨在寨腳河上,橋中安放的“關公”神像靈位,村民早晚去燒香。每年農曆5月13日和6月24日,地靈也會舉行“百家宴”,紀念“關公”的磨刀日和生日。
據地靈的村民介紹,“文革”期間,地靈風雨橋上的“關公”像曾被打碎丟進河裡,延續幾百年的“百家宴”傳統也因此中斷。上世紀80年代,地靈村民又重新恢復昔日的“百家宴”傳統。相比往年,還要舉行接“關公”等塑像的安放儀式。由於活動比較豐富和隆重,許多城裡人專門開車趕赴地靈參加“百家宴”。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客人遠遠超過預計人數,飯菜準備不足,當天的“百家宴”推遲一個多小時才開席。
從桂林市專程趕來參加地靈百家宴的羅小姐對記者說,其實來地靈吃什麼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感覺這裡的氛圍。在城裡,她和朋友已經很少有幸福的感覺,在地靈卻被村民簡單的幸福感染。“百家宴用以紀念關公的磨刀日和生日,深層次就是一種信仰,而擁有信仰的城裡人已經越來越少。”羅小姐和朋友感慨參加地靈百家宴後的感受。
出身侗族的李慶崇還向記者透露,地靈的侗族“百家宴”已經成功申報桂林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本文圖片均為周恩平、李慶崇、楊志軍拍攝)
寶贈祭薩節
農曆二月十五日,地處八百里侗鄉南大門的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鄉寶贈古侗寨的侗族同胞舉辦祭祀侗族聖母“薩歲”的文化活動,近3000名侗族同胞將歡聚一堂,同唱古老的侗歌,跳起流傳已久的侗族歌舞蹈,以自己獨特的文化方式慶賀這一隆重的民族節日。
據了解,侗族敬奉大祖母薩歲的神壇薩壇,是寶贈古侗寨又一個遠古的文化符號,帶著侗族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大祖母薩歲是侗族生命的源頭,是侗家信仰皈依之所在。寶贈的薩壇用木條團團圍住,為的是不讓人畜踐踏。有薩壇在,大祖母對侗寨的護佑就永在,而村人虔誠地紀念大祖母,就是為了讓薩歲開創的民族美德得以薪火相傳。寶贈古侗寨是侗族文化精華薈萃的寶地, 是侗族原生態文化的大觀園和博物館,是彌足珍貴的侗鄉的香格里拉,充滿著童話般魅力。古來被稱為“金盆地”的寶贈,是個統稱,由八、九個寨子組成,但更多的時候是指上寨、普團和江坪三個寨子。三個原色原版的寨子咫尺相望,三足鼎立般組成這個侗味十足、古韻悠悠的侗鄉小社區。“寶贈”是一個古老的地名,就像三個寨子的祖先包娃收雍、滿松廣央、銀橋車松的名字一樣古色古香。傳說寶贈從明朝洪武年間建寨,從茅棚孤零的荒涼小屯,變成木樓鱗次櫛比的熱鬧村落,把虎狼出沒的荒灘野坪,造成平坦豐腴的田垌,其間該有多少動人心弦的故事……
寶贈村上寨把每年農曆二月第一個卯日定為祭薩節,這是當地除春節以外最為隆重的節日,為“薩文化”集中展示的亮點。節日當天,儘管冷雨霏霏,但寶贈村近3000名侗族民眾和部分遊客依然激情不減,他們聚集到寶贈村上寨,一起歡度一年一度的“祭薩節”。其中,“生祭”是在黎明時分舉行,由祭司、寨老和節日主要負責人等把生豬當作祭品,到“薩壇”祭祀“薩歲”,並請“薩歲”出壇的祭祀活動。“生祭”之後便是巡遊。在祭司的帶領下,由兩位壯士抬著“薩歲”神像、多人挑著禾把和禮藍等、24個“衛兵”和眾人護衛,從“開門”(由祭司按五行、八卦來推算,沿途經過風雨橋、鼓樓、土地廟(分寨頭土地、橋頭土地、渡頭土地)都要拜祭,而各寨則在風雨橋、鼓樓前、寨頭設香案,迎接“薩”的到來,每到一處,祭司手拿拂塵灑向祭拜的人們,以示把幸福帶給全體村民。而村民則將封包放到“薩”前的籃子裡,以示對祖母神的尊重。中午時分,巡遊隊伍遊行結束,重新回到“薩壇”,和眾多的侗族民眾一起,拿出豬頭、豬蹄、豬尾(意為整頭豬)、24碗粥等熟食當作祭品,聚在薩壇周圍舉行民眾性隆重的祭祀活動,各人在薩堂前燒香、燒紙祭拜“薩歲”,這便是“熟祭”。歌舞表演活動是在“熟祭”之後的薩堂前的石坪上舉行,石坪中間燒一堆火。表演隊伍是由各個村寨組織的文藝表演隊組成,主要活動有多耶舞、蘆笙踩堂、打糍粑舞、講款、板凳舞、捶布舞、琵琶歌等侗族傳統歌舞節目。歌舞表演活動剛結束,寨上所有的人都到石坪中火堆中搶火子回家,以示薪火相傳。然後,所有參與節日活動的侗族民眾和遊客又坐在長長的宴席上,爽快開心吃起了侗族的傳統飲食——“百家飯”。當夜幕降臨,喧囂熱鬧的文藝晚會活動開始了。晚會節目種類繁多,晚會現場歡聲笑語。龍勝侗族祭薩節全面展示了侗族的服飾文化、歌舞文化、飲食文化、禮俗文化。已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樂江鄉
(龍勝各族自治縣民族局 龍政)
西腰蘆笙隊
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除了無伴奏多聲部的侗族大歌外,還有美妙動聽的蘆笙樂器。
綠地作舞台,水車為背景,近百把蘆笙吹奏起歡快的旋律,侗族兄弟手拉手跳起了團歌———這是日前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鄉西腰村與湖南通道隴城平寨村蘆笙共奏團結曲的場景。
西腰村與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隴城鄉平寨村等四鄉七村接壤,屬廣西的行政邊界線達25公里。全村17個村民小組,300多戶1400多人,是一個侗民族聚集地。多年來,該村一直注重加強與鄰縣鄉村的民族團結,逢年過節他們都互相走訪。村裡的蘆笙隊、籃球隊、文藝隊經常與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鄉村開展聯誼活動,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在長期的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感情。
樂江鄉
當年,通道平陽遭火災,西腰的民眾給予大力支持,村老年協會、共青團、計生協會紛紛組織捐款捐物;1984年西腰遭受火災,通道相鄰鄉村的民眾也自發捐款捐物,幫助西腰民眾重建家園。多年來,他們像兄弟一般結下深厚的情誼。
民族團結較好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2萬元。家家戶戶看上了電視,全村拖拉機達到30多台,不少年輕人買起了機車,沼氣建設、“坡改梯”搞得火熱,年年都有青年到部隊當兵服役,物質、文化生活均躍上了一個新的檔次。
應西腰蘆笙隊的邀請,日前,平寨村的蘆笙隊來到西腰。頓時,整個侗村沸騰起來了,山寨像過節一樣熱鬧。鐵炮響起來了,蘆笙吹起來了。在水車前,在田間的青草坪上,近百把蘆笙齊聲奏響。你隊吹罷我隊上場,一場蓋過一場。
賽蘆笙、跳團歌,濃濃的民族情,艷麗的侗族服飾,獨具民族特色的文藝交流,不僅吸引了前來參加活動的縣、鄉各級領導,更吸引了前來採訪、採風的電視台記者及攝影愛好者。一時間,鏡頭一齊聚焦蘆笙共奏團結曲的場景,構成了另一道亮麗的風景。入夜,在寨中的古樓戲台上還舉行了文藝聯歡晚會。

經濟發展

樂江鄉是農業大鄉,以柑桔為“龍頭”的水果生產總面積達7000畝,年產量為750萬公斤,其中柑桔產量700萬公斤。樂江椏柑不僅在1995年的中國農產品會上得銀質獎,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和拳頭產品,而且是民眾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
樂江鄉

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樂江中學中考成績連續五年名列全縣鄉鎮中學前茅,文化事業取得新成績,全鄉25支業餘文藝隊活躍在農村的大舞台,每年參加縣級文藝演出都獲得好成績,投資25萬元建立了鄉宣傳文化站,村級圖書室2個,投資10萬元建成燈光球場2個,民眾性的各種文體活動方興未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