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文廟系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樂山舊城區中心的老霄頂下。據介紹,文廟最初建於唐朝武德年間(618~626年),當時的地點是在樂山城南與大佛相對的育賢壩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山文廟
- 占地面積:1.13公頃
- 建築面積:3136.97平方米
- 類型: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文廟規模,文廟保護,
歷史沿革
樂山文廟,古稱嘉定府文廟,始建於唐高祖武德年間,原址在大渡河育賢壩上,明代大渡河改道沖毀育賢壩,文廟也因之毀損。
由於水患和其他原因,經宋、元、明三次搬遷,直到天順八年(1464年)才定址於天的老霄頂下。現存文廟為康熙時張能麟重建,尚存泮池、欞星門、聖域、更衣房、執事房、名宦祠、鄉賢祠等15座建築,形成了宏大巍峨的古建築群。文廟背後的老霄頂,曾是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眾多文人登臨遠眺、吟詩賦詞的佳地。文廟對面的叮咚井,至今還留存著黃庭堅題寫的詩句:“古人題作丁東水,自古丁東直到今。我為更名方響洞,信知山水有清音。”
在抗戰時期,曾為武漢大學內遷舊址,為第一校舍、總辦公處、圖書館、印刷所所在地。
文廟規模
文廟建築群,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13公頃,建築面積3136.97平方米。建築布局基本完整,依山就勢,漸漸升高。文廟現存的古建築為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重建。有泮池、欞星門、賢關、聖域、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殿、尊經閣、崇文閣、大成殿、崇聖祠等建築。群體建築中的典型建築為大成殿,系單檐歇山式屋頂,屋面覆蓋琉璃筒瓦,鰲角飛翹,莊嚴古雅。左右廡殿系單檐歇山式,穿斗木結構。1986年至1989年樂山市文化主管部門對文廟古建築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繕。文廟現為樂山二中管理使用。
文廟保護
1986年5月21日,樂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樂山文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4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樂山文廟古建築群(含老霄頂建築群)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