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故宮文物南遷研究院

樂山故宮文物南遷研究院於2017年7月4日上午揭牌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山故宮文物南遷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17年7月4日
  • 機構地址:四川省樂山市
2017年7月4日上午,樂山故宮文物南遷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抗日戰爭期間,為保障國家文物不因戰火侵凌、遭受毀損,故宮博物院經理事會商議協定,於1933年2月5日夜開始將精要文物遷地儲藏,一路向南直抵上海。文物抵滬後,又於1936年將存放上海的文物分5批遷往南京新庫房,接著在1937年成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到1937年“七·七”事變後,戰火逼近,南京文物又分南、北、中三路西遷,萬里迢迢,運往四川。
其中,南線西遷文物共80箱,轉移至重慶巴縣(今重慶市巴州區)北路7286箱文物,一路翻山越嶺,車載船運,歷盡艱辛運抵成都,最後轉運至四川峨眉縣(今峨眉山市)儲存;中線基本為水路,由馬衡院長帶領部分員工護送,用輪船將9361箱故宮文物和100多箱南京博物院文物,分27批次安全運抵樂山縣安谷(今樂山市安谷鎮),分存於一寺(古佛寺)六祠(三氏祠、宋祠、趙祠、易祠、陳祠、梁祠),完成了世界歷史上一次罕見的文物大遷徙,一次偉大的文化長征。故宮文物在抗戰時期,在樂山安谷、峨眉存放近8年,無一損失,鄭欣淼在揭牌儀式的致辭中,對樂山人民在抗戰期間,對典守中華文物作出的重大歷史貢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故宮博物院於2017年6月2日新成立了故宮南遷研究所,使故宮研究院形成“一個研究室,二十個研究所,一個博士後流動站”的學術格局。樂山故宮文物南遷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挖掘、整理、再現文物南遷歷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彌縫歷史溝壑,凝聚民族集體記憶,為“戰時故宮·文物南遷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重要的學術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