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士文1號

'樂士文1號'飛機是在1923年由廣東革命政府航空局長兼廣東飛機製造廠長楊仙逸主持設計並由中外技術人員合作試製成功的.於1923年10月3日被大火燒毀於廣州的一個機庫中。樂士文中文意思是美好前程,玫瑰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士文1號
  • 時間:1923年10月3日
  • 製造廠商:廣東飛機製造廠
  • 相關:楊仙逸
簡介,詳細對比,製造者去向,

簡介

樂士文1號
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樂士文1號飛機,顯然不是原來在廣州的樂士文1號飛機,而是複製品。根據阿博特的兒子(大山·阿博特(Dan-SanAbbott),出生在中國,大山是當年孫中山給取的名字)的研究發現,複製品與原來的飛機相比,在外形上存在至少13處差異,分別為(樂士文1號原機/樂士文1號複製品):(1)副翼肋:8/9個,(2)機翼前緣半徑:無/圓,(3)散熱器風門:無/有,(4)方向舵前緣:直/圓,(5)尾翼翼展2.54/3.0米,(6)機翼翼展:9.45/10.16米,(7)發動機:OXX-6/OX-5,(8)尾翼撐桿連線點:第2肋/第3肋,(9)翼肋結構:組合構架/磨平層板,(10)方向舵樞軸後部:0.78/0.6米,(11)上翼張線:10/18根,(12)下翼張線:10/18根,(13)翼肋數:51/49個。
可能是因在1923年10月3日那場可疑的大火之後,在廣州還製造過一系列飛機。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對飛機的設計有修改。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的樂士文1號複製品可能是根據樂士文飛機的修改型製作的。 詳細對比 機翼:上、下機翼的細部和結構都是相同的,只是支柱連線點的方向不同。前、後梁是盒形懸臂式的,蒙皮為斜紋層板,用膠和釘子固定在雲杉製成的上、下翼梁緣條上,分布在每一承壓支柱的安裝位置上有雲杉木的墊層,而且在每一支柱安裝位置和翼尖上都有墊層。翼肋是由雲杉木條組成的普拉特式構架,加角撐板而成。機翼在螺旋槳滑流區內的翼肋間距為6英寸(15.24厘米),其餘的翼肋間距為8英寸(20.32厘米)。機翼前緣由1英寸(2.54厘米)鋼管構成,機翼前緣至機翼前梁之間有輔助翼肋,輔助翼肋為雲杉木條通過蒸汽加溫成型的。機翼後緣為雲杉木條製成。

詳細對比

副翼:半截翼肋和端翼肋都由2英寸(5.1厘米)寬的層板加強。在前、後翼梁之間,沿翼上、下緣,用寬1/2英寸(1.27厘米)的棉布條適當地加強,以保證翼尖和副翼邊緣的剛度。機翼和副翼表面蒙以亞麻布,用窄棉布條貼在翼肋上,再釘住。布條表面先塗一層塗布油,再用塗布油粘在翼肋上。機翼上先塗塗布油,再塗成淡黃色。爾後在翼尖上噴上中國當時的標誌。
機身:機身側面是由雲杉木大梁組成的構架,再用樺木層板按其紋路垂直和斜向覆蓋於表面。上、下方有交叉的雲杉木墊層,用鋼接頭栓接在上、下樑上。用鋼絲和鬆緊螺扣沿對角線方向,從水平和垂直面拉緊。整形框架由打磨過的半圓形層板做成,固定於上、下樑上,並用7條雲杉木桁條整流。上、下整形框架用亞麻布覆蓋,塗以塗布油和淡黃色漆。
方向舵:方向舵由打磨過的層板製成,附有緣條的翼肋裝在有管狀軸承的雲杉木樑上,再套於安裝在機身上的鋼管做成的方向舵軸上。方向舵的邊緣由鋼管制成。方向舵表面蒙以亞麻布,像機翼一樣用棉布條固定。方向舵外表塗以塗布油和淡黃色漆,上面再噴上天藍色的航空局標誌、金色的翅膀和黑色的中國字。
尾翼:尾翼由打磨過的層板做成帶緣條的翼肋,裝於雲杉木樑上,構架由雲杉木製成。蒙皮是亞麻布的,先貼住再用布條固定,塗料是透明的和淡黃色的。
整流罩:整流罩由鋁板製成,不塗漆。
支柱:翼尖支柱為流線型切面,末端尖銳。支柱端裝有鋼製接頭,用螺栓固定。其它所有支柱由鋼管制成,用木材整流,包以亞麻布、塗膠並塗漆。尾翼和副翼聯接支柱(鋼索加木整流),塗成淡黃色,其它支柱塗以中等灰色。機翼固定支柱為兩個支柱聯接在一個接頭上,用一個螺栓和螺帽固定。
舵面操縱搖臂:操縱搖臂由扁平的鋼板製成,用木材整流,包以亞麻布,塗膠,塗漆。
機輪外胎:機輪外胎包以亞麻布,塗透明和灰色塗料。
金屬接頭:所有鋼接頭塗為黑色。

製造者去向

楊仙逸將軍 1923年9月20日,楊將軍在一次指導水雷改裝時,因爆炸事故而殉難。 蓋伊·科爾韋爾(Guy Colwell) 科爾韋爾於1924年死於傷寒。在他的葬禮和火化之後,阿博特用他的JN-4C飛機在香港灣上空撒播了他的骨灰。
蓋伊·科爾韋爾(Guy Colwell)
阿瑟·懷爾德(Arthur Wilde) 懷爾德於1924年和他的妻兒回到美國,並繼續從事製造飛機的生涯。他和阿博特於1927年再次合作,為布利斯公司製造準備參加從奧克蘭到夏威夷的多爾競賽所用的布利斯單翼機——“阿洛哈”和“帕布科飛行者”。他們再次一起為塞拉里昂單翼飛機工業公司工作,製造“舊金山人”號飛機。
阿瑟·懷爾德(Arthur Wilde)
哈里·韋恩·阿博特(Harry Wayne Abbott) 阿博特在完成兩年的契約之後,於1924年3月離開中國內地。阿博特從廣州遷往香港。阿博特從啟德陸地開發公司那裡租得土地,在那裡建立了阿博特航空學校和九龍墾荒區的九龍航空場。九龍航空場就是現在的東南亞的門戶——香港啟德機場(現已關閉)。
哈里·韋恩·阿博特(Harry Wayne Abbott)
1925年6月25日,阿博特全家從香港經東京回到美國舊金山。此後阿博特繼續從事飛行生涯。1930年8月16日,阿博特在一次特技飛行中,因飛機失速進入螺旋未能改出而不幸遇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