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狀莖粗壯;長而橫走,密披棕褐色鱗片;鱗片線狀鑽形,邊緣有不廣卵形,長5–10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40厘米,寬14–18厘米,具有狹翅的柄,羽狀深裂,裂片7–13對,互生,闊披針形,長7–9厘米,寬2–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下部羽片縮短,基部各羽片縮成耳狀,厚紙質,綠色,無毛;葉脈明顯,網狀,粗而凸起。孢子囊群蓋。孢子成熟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附生於樹上、山林石壁上或牆上。性喜溫暖陰濕環境,其肥大的根狀莖由於有
營養葉加以覆蓋,因而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此草畏嚴寒,適合生長於排水性好的土壤中。
栽培技術
根據其附生習性,選取形態較好的枯木,開鑿一條淺溝,將槲蕨固定在上面,也可按通常方法盆栽,但排水性要好,盆土可用腐葉土和爐渣各半配製,栽植要淺些,不要將營養葉埋在土中。養護以明亮散射光為宜,注意保持濕潤。
主要價值
【異名】骨碎補、猴姜、胡猻姜(《本草拾遺》),
石毛薑(《日華子本草》)、
過山龍(《植物名實圖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類草藥性》),毛薑、申姜(張壽頤),毛貫仲(《青海藥材》),馬溜姜(《南寧市藥物志》),碎補(《四川中藥志》),毛生薑、雞姜(《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藥用部位】根莖。
【採集】冬、春採挖,除去葉片及泥沙,曬乾或蒸熟後曬乾,用火燎去毛茸。
【成分】槲蕨根莖含澱粉16.4%、葡萄糖5.37%,還含柚皮甙(Naringin)。
【炮製】
骨碎補:去淨泥沙雜質,洗淨,稍浸泡,潤透,切片,曬乾。
砂炒骨碎補:取沙子置鍋內炒熱,加入骨碎補,燙炒至鼓起,毛呈焦黃色,迅速取出,篩去沙,放晾後除去毛即成。
《雷公炮炙論》:“凡使骨碎補,採得後,先用銅刀颳去上黃赤毛盡,便細切,用蜜拌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後出,暴乾用。”
【性味】苦,溫。
① 《日華子本草》:“平。”
② 《開寶本草》:“味苦,溫,無毒。”
③ 《廣西中草藥志》:“甘微苦澀,溫。”
【歸經】入肝、腎經。
① 《綱目》:“足少陰。”
② 《本草求真》:“入腎,兼入心。”
③ 《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
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① 《藥性論》:“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熱下冷。”
② 《日華子本草》:“治惡瘡,蝕爛肉,殺蟲。”
③ 《開寶本草》:“主破血,止血,補傷折。”
④ 《本草正》:“癤骨中邪毒,風熱疼痛,或外感風濕,以致兩足痿弱疼痛。”
⑤ 《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風鶴膝風攣氣症,泄瀉,淋,遺精,脫肛。”
⑥ 《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
⑦ 《四川中藥志》:“泄濕,通經。”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宜忌】
陰虛及無瘀血者慎服。
① 《本草經疏》:“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② 《本草匯言》:“如血虛風燥,血虛有火,血虛攣痹者俱禁用之。”
③ 《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蕓薹菜。”
化學成分
槲蕨根莖含柚皮甙(naringin),21-何帕烯(hop-21-ene),9(11)羊齒烯[fern-9(11)ene],7-羊齒烯(fern-7-ene,)3-雁齒烯(filic-3-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ng-masterol),採油甾醇(campesterol)及四環三萜類化合物:環
木鳳梨甾醇-乙酸酯(cycloardenyl acetate),環水龍骨甾醇乙酸酯(cy-clomargenyl acetate), 環鴉片甾烯醇乙酸酯(cyclolaudenylacetaet),9,10-環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9,10-cycloanost-25-en-3β-yl acetate)。
崖姜蕨根莖含21-何帕烯,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9(11)-
羊齒烯,β-
谷甾醇,
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四環三萜類化合物:環木鳳梨甾醇
乙酸酯,環水龍骨甾醇
烯醇乙酸酯,環鴉片甾烯醇乙酸酯,9,10-環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
選方
⑴治牙痛:鮮槲蕨一至二兩,(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鐵器打、煮。(《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⑵ 治腎虛耳鳴、耳聾,並齒牙浮動,疼痛難忍:骨碎補四兩,懷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兩,牡丹皮一兩五錢(俱酒炒),澤瀉八錢(鹽水炒)。共研為末,煉蜜丸。每服五錢,食前白湯送下。(《本草匯言》)
⑶ 治打撲傷損:胡猻姜不以多少,生薑半之。上同搗爛,以罨損處,用布帛包,乾即易之。(《百一選方》)
⑷ 接骨續筋:骨碎補四兩,浸酒一斤,分十次內服,每日二次;另曬乾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⑸ 治挫閃:骨碎補二兩,杵爛,同生薑母、菜油、茹粉少許,炒敷患處。(《閩東本草》)
⑹ 治關節脫位、骨折:在關節復位或正骨手術後,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搗爛,加麵粉適量,搗麵糊狀,敷傷處,二至三日換藥一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⑺ 治跌打損傷,腰背、關節酸痛:槲蕨(去毛)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⑻ 治闌尾炎:鮮槲蕨(去毛)八兩,切碎,加大血藤五錢,紅棗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⑼ 治斑禿:鮮槲蕨五錢,斑蝥五隻,燒酒三兩,浸十二天后,過濾擦患處,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