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槐角丸中配地榆,歸芩防枳六藥齊,疏風清熱能止血,脫肛痔血此方醫。
組成
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當歸(酒浸一宿,焙)、防風(去蘆)、黃芩、枳殼(去瓤,麩炒)各半斤。
用法用量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米飲送下,不拘時候,久服。
功用
止癢痛,消腫聚,驅濕毒。清腸疏風,涼血止血。
主治
五種腸風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乳名瘺;及腸風瘡內小蟲,里急下膿血。
方義
治療肝熱下瀉出血,自然應該涼肝止血。但在涼肝止血同時還應兼顧血隨氣陷這一機理,佐以昇陽舉陷藥物,才使治法趨於完善。此方槐角用量最重,《本草經疏》曾謂此藥“為苦寒純陰之品,為涼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熱,散一切結,清一切火。”首選此藥清肝涼血,自是主藥。地榆性味苦寒,藥理實驗證明本品能使凝血時間明顯縮短,並有收縮血管作用。再配擅長清熱止血的黃芩,能夠增強槐角清肝、涼血、止血力量,三藥專為熱迫血行而設。下血雖因血為熱迫,氣機陷而不舉亦難御其責。故佐升浮的防風升發清陽,枳殼疏通氣機,藥理實驗證實枳殼能使胃腸運行收縮有力,雖然本身並無止血作用,卻可達到壓迫止血目的,可為槐角、地榆他山之助。用一味當歸活血,可使血止而不停淤,亦有可取。全方構思縝密,選藥精當,用於痔血,當有效驗。痔血最忌大便乾燥。因為便燥勢必擦傷瘡面,加劇出血;便時用力,亦要加劇出血之勢。槐角質地陰柔,長於滋潤腸道;地榆有微弱瀉下作用,可使腸道保持暢通。痔血選用二藥而不選用其他止血藥物,就是因為二藥可使大便通調。古人根據出血部位的選藥經驗,可以借鑑。此方能治脫肛,也是同一道理,一面用槐角、地榆、當歸滋潤大便,使其暢通;一面用枳殼收縮大腸,防風升舉氣機,使其復位。但僅宜於脫肛兼見大便燥結之證,若系氣虛下陷,仍以補中益氣為宜。
附註
可以用於兩個方面,一是痔血偏熱,二是脫肛兼見大便乾燥。
附方
名稱:槐角丸
組成:槐角(蜜炙,為末,炒)、胡椒、巴豆(不出油,研爛,入諸末再研)、丁香
用法:上為細末,爛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薑湯送下
主治:氣疾,腹內常痛
出處:《幼幼新書》
功用:消積滯
名稱:槐角丸
組成:槐角(麩炒令焦,熟揀淨)、黃耆(銼)、枳殼(麩炒,去瓤)、熟乾地黃、當歸、防風、木香
用法: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腸風痔疾,大便澀滯,氣結不通,飲食衰少,面黃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後者
出處:《御藥院方》
名稱:槐角丸
組成:槐角、防風、地榆、當歸、枳殼(制)、木賊、茯神
用法:上為末.酒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米飲送下
主治:腸風瀉血,脫肛
出處:《仁齋直指方論》
名稱:槐角丸
組成:槐角子、枳殼(麩炒)、當歸尾、黃芩(各酒洗)、黃柏、側柏葉(各酒洗)、黃連、荊芥穗、防風、地榆
用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九,空心米湯送下
主治:腸風下血,不問糞前後,遠年近日
出處:《扶壽精方》
名稱:槐角丸
組成:槐角、當歸、地骨皮、蝟皮(炙)
用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空心眼五十九
主治:痔瘺
出處:《丹溪心法附余》
名稱:槐角丸
組成:槐角(去梗,為末,入烏牛膽內,掛透風處)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服四十九,平胃散作湯送下
主治:痔漏有膿血,大便結燥,腫硬疼痛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
重要文獻摘要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槐角丸,治五種腸風下血,痔瘺脫肛下血,並宜服之。槐角(去枝梗,炒)一兩,地榆、黃芩、當歸(去蘆,酒浸一宿,焙乾)、防風(去蘆)枳殼(去白,麩炒)各半斤。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