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莢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四二。主治脈痔生瘡,下血癢痛。
基本介紹
- 名稱:槐莢煎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 組成:槐莢、白蜜、枳殼、黃耆、防風、杏仁、皂莢子
- 主治:脈痔生瘡,下血癢痛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槐莢一斤(淨洗,並子爛研.入水半升同研捩取汁),白蜜二兩(與槐莢汁同熬成膏),枳殼(去瓤,麩炒)一兩,黃耆(銼)、防風(去叉)各半兩,杏仁(湯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入)、皂莢子(炮,去皮)各三分。
用法用量
上除前膏並杏仁外,為末,與杏仁和勻,以槐莢膏再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食前清米飲送下。
主治
脈痔生瘡,下血癢痛。
重要文獻摘要
《普濟方》:“槐莢煎丸出聖濟總錄,治脈痔,生瘡下血,癢痛。槐莢一斤(淨洗,並子爛研.入水半升同研捩取汁),黃耆(銼)、白蜜二兩(與同熬槐莢汁成膏),枳殼一兩(去瓤,麩炒),防風(去叉)各半兩,杏仁(湯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入)、皂莢子(炮,去皮)各二分。右除前膏並杏仁外,搗羅為末,與杏仁和勻,以槐莢膏再和,杵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清米飲下,早晚食前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