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幾時開

槐花幾時開

《槐花幾時開》是四川民歌中的經典之作,它實際上是宜賓地區的一首傳統山歌,形成年代久遠。

光緒年間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載有它的歌詞。《槐花幾時開》歌詞雖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寥寥數語就把一個墜入愛河、伶俐而羞澀的農村姑娘形象,活脫脫地托現在我們眼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槐花幾時開
  • 歌曲類別:四川宜賓民歌
  • 歌曲改編:喻祖榮
  • 歌曲編曲:丁善德
  • 歌曲體裁:山歌(神歌)
  • 演唱形式:獨唱
歌曲背景,歌曲出處,改編傳唱,歌曲歌詞,歌曲賞析,歌曲影響,流傳範圍,

歌曲背景

歌曲出處

宜賓市音樂工作者龍厚仁研究,它的曲調采自宜賓地區一種被稱作“神歌”的山歌歌腔。 這種歌腔,過去是川南農村大戶人家婚葬、祝壽、敬神時,請一批民間歌手來家裡演唱的。幾經演變,其內容已完全脫離婚葬、祝壽、敬神的束縛,而常以一些幽默的詞句、腔調來反映農民生活和思想感情。《槐花幾時開》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礎上,幾經演變,精雕細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這首歌的歌詞只有短短的四句:高高山上一樹槐,手把欄桿望郎來,娘問女兒望啥子,我望槐花幾時開。寥寥數語,就把一個墜入愛河、伶俐而羞澀的農村姑娘形象 , 活脫脫地托現在我們眼前,其語言純樸、生動,有濃郁的鄉土特色,聽起來格外親切、甜美。

改編傳唱

2010年11月28日,時隔60年後,87歲的老人喻祖榮在宜賓市青年川劇團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編的民歌《槐花幾時開》。60年前,正是喻祖榮將一曲名叫《神歌》的宜賓民歌,改編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槐花幾時開》,並最終傳唱全國。
儘管已經是近九十歲的高齡,但喻祖榮卻依然思維敏捷、記憶清晰、言談風趣。在採訪的間隙,記者甚至看到他拿出了PSP來玩耍。
喻祖榮告訴記者,1950年八九月份,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有三位老師前來駐守宜賓的10軍28師文工團指導工作,他們此次來宜賓主要有兩項任務,一是輔導二十八師文工團的文藝表演,二是收集宜賓地區的民歌號子。
“當時我是二十八師文工團團員,組織上就派我與其中一名畢業於南京國立音樂學院名叫李舒聯的老師前往屏山方向去收集,由於我們兩人都對民歌有極大的興趣,年齡又相仿,所以一路相處非常融洽。當我們到達安邊的時候,李舒聯就提議,不如我們互唱民歌進行交流,我非常愉快地答應了。”喻祖榮回憶道。
在李舒聯唱完一首陝北民歌《打櫻桃》過後,喻祖榮說,宜賓有一首民歌名叫《神歌》,但我記不起它的歌詞了。李舒聯就叫喻祖榮自己找一段詞來唱,喻祖榮就回想起自己解放前曾在一本名為《大學生素描》的書里見過一段歌詞,寫得非常優美,這段歌詞是“高高山上一樹槐,手把欄乾望郎來,娘問女兒你望啥子?我望槐花幾時開。”於是,喻祖榮就結合《神歌》的曲調,唱出了這首《槐花幾時開》,不過在改編的過程中,喻祖榮在保持《神歌》原味的基礎上根據歌詞對曲調進行了適度的修改,使歌曲聽起來更加歡快。
當時,李舒聯就將喻祖榮所唱的《槐花幾時開》曲調和歌詞記了下來,回到戰鬥文工團後,在該團所編的《西南民歌》上進行了發表。

歌曲歌詞

高高山上(喲)一樹(喔)槐(喲喂)
手把欄桿(噻)望郎來(喲喂)
娘問女兒啊,你望啥子(喲喂)
(哎)我望槐花(噻)幾時開(喲喂)

歌曲賞析

喻祖榮所改編的《槐花幾時開》保留了《神歌》最突出的藝術特徵,如一開始就出現全曲的最高音“i”,這就抓住了《神歌》與一般山歌不同的特點。再如在該曲的第8小節,保留了《神歌》從“6”大跳10度到“i”,這富有個性的旋律跳進在風格上也葆有《神歌》感情醇厚,表情細膩、自如的特色等。這些《神歌》“神韻”的傳承,不僅僅是辨明其“沿革”關係的要點,而且是它富有“生命力”的因素之一。
同時,喻祖榮在改編時,也注重了對該民歌進行深層結構的改編,而不是表層結構的變異。如第十二小節的一個二分音符襯腔,是原《神歌》中所沒有的,這裡添此一音,結合襯詞“嗯”便可看出,它妙如點睛地把歌中“望郎”的少女,在回答“娘”的盤問時之尋思、羞澀、機智的神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天衣無縫地切合了歌詞所表現的情景。

歌曲影響

1951年,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將《槐花幾時開》改編為了鋼琴曲,後來,該民歌又被蔡紹序李雙江等多位著名歌手進行演唱。
在2004年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青年歌手雷佳正是靠著對這首民歌的成功演繹,一舉獲得職業組民族唱法金獎。
在以筠連縣春風村為原型創作的大型現代川劇中,《槐花幾時開》具有濃郁川南地域文化特色,意境悠遠,主創人員經過討論後一致通過定為該劇劇名,而民歌《槐花幾時開》,也在該劇中大量穿插,作為承接劇情的鋪墊。
《槐花幾時開》是繼承民歌優秀傳統,創造性地進行改編的結果,該曲作為民歌走向藝術歌曲發展的走向,值得肯定。
2013年,《槐花幾時開》入選四川宜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流傳範圍

《槐花幾時開》因其獨特的四川民歌風格,加上後來人們的改編,已在全國產生廣泛深刻的影響,特別是通過歌唱家的演唱,使之得以知曉於世界。
著名的老一代川籍歌唱家,每到全國各大城市開獨唱音樂會,都把這首家鄉民歌作為“壓台”曲目。往往一經開唱,不再唱一、二遍是下不了台的,可見這首經典四川民歌的無窮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