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鎮(四川南充市西充縣槐樹鎮)

槐樹鎮(四川南充市西充縣槐樹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充縣轄鎮,1940年置槐中鄉,海拔高度:382米。1950年更名槐樹鄉,1992年建鎮。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46.4平方公里,人口3.1萬。

鎮辦企業有紡織、化工、建材、機械、食品加工等廠。

這裡民風純樸,素有“誠信禮儀之邦”的美稱。川北名山竇禪寺,匠心獨具的譙家洞等都向我們彰顯著這裡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這裡是“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鎮”、“四川省文化工作先進鎮”。如今這裡更有“川東北小家禽之鄉”、“有機禽蛋之鄉”的美譽,“槐樹土雞蛋”暢銷全國,深受喜愛,名揚千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槐樹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四川南充市西充縣
  • 下轄地區:鳳凰、亂石埡、竇禪寺等
  • 地理位置:西充縣縣城西北30公里處,青龍鄉
  • 面積:28平方公里
  • 人口:3.1萬
  • 方言:四川話
  • 著名景點竇禪寺譙家洞
  • 海拔:高度:382米
行政區劃,區域位置,經濟概況,歷史,風景名勝,竇禪寺,譙家洞,人口數據,

行政區劃

轄鳳凰、亂石埡、竇禪寺、謝家店、合成寺、獅子灣、西禪寺、雲山院、青龍觀、雙柏樹、觀音壩、淺埡子、黎家寺、馬氏祠、雨台山、李家山、鄧家溝、郭家嘴、周家嘴、中和井、吳家壩、黃桶嶺、陳氏祠、馮家溝、花果寺、冉家店、陽家壩、姚氏祠、河泗壩29個村委會。

區域位置

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槐樹鎮黨委、政府堅持“二為”方針和“三貼幾近”原則,在各級各界的關心支持下,蓬勃發展民眾文化體育事業、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形式多種,發展迅猛。成立了老年太極隊,舞拳並劍耍扇,老年舞蹈隊,老年合唱團。川劇座唱、龍燈獅子、秧歌、旱船、腰鼓內容豐富,歌頌黨、歌頌人民、歌頌社會主義,弘揚主旋律。開展了籃球比賽,拔河比賽、桌球比賽、象棋比賽等民眾體育活動。重大節日期間舉行了多場大型文藝演出,極大地豐富了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獲得了“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鎮”、“省級文化工作先進鎮”的殊榮。
槐樹鎮屬典型的農業大鎮,農民自古就有養小家禽的習慣,在農村隨處可見雞鴨成群,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有雞、鴨、鵝等小家禽。目前,槐樹鎮正圍繞西充縣委、縣政府關於“建設中西部有機食品基地縣,打造南充生態後花園”的戰略目標,充分利用槐樹土家禽的發展優勢,奮力推進禽蛋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努力打造有機品牌。截至2009年5月己發展年出欄有機土雞5000隻、存欄有機蛋雞5000隻以上的核心示範養殖戶6戶;年出欄有機土雞3000隻,存欄有機蛋雞200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7戶,建成年孵化能力達50萬隻雞的孵化中心一個。雞和雞蛋嚴格按照有機食品規範生產,現己取得了有機轉換認證,達到有機食品標準,其雞肉鮮香味美,雞蛋無激素、無藥殘,安全、營養,深受消費者喜愛。
農業
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兼產柑橘,盛產棉花。為油畫家何孔德和越劇藝術家何英的故鄉。

歷史

明末清初就有了槐樹場,不過當時並非其名,而是叫槐溪溝,由五條溝和三條小溪組成,頭頂風凰山(蒲氏之地盤),腳踏玉枕山(何二百錢之地盤),形成五馬奔槽狀。隨著集市的繁華,人口的增多,由鄉紳們出資修建了關帝廟(現國稅所處),廟內塑立鍍金關公,香火旺盛。來朝廟的大人和小孩都喜歡爬上院內的兩棵槐子樹看熱鬧和玩耍,據傳當時這兩棵槐子樹還可以治病,特別是豬得了軟腳病時,人們就會到廟裡來求關公保佑,並采幾枝槐子樹枝為豬擦腿,慢慢豬就會站起來。人們看到槐子樹這樣有靈性,有人就提出將槐溪溝更名為槐樹場,從而槐樹場就在四周漸漸出名,人們也淡忘了槐溪溝。在民國二十年左右,槐樹場可謂是熱鬧非凡,生意紅火,有了功能比較完備的柴市場、絲綢市場、棉花市場、油料市場、生豬市場、糧食市場、酒市場,還建起了戲樓(現金鳳大道與臨江街的交匯處),交易的熱鬧,戲劇的繁榮,人流的增多,加之兩大派姓的統治,一派以居住在清末宮(現槐樹老糧站處)的舉人蒲瑞凡為代表的蒲氏家族,一派以居住在何群賓館(現綜合商店處)的何氏老輩何文南為代表的何氏家族,更有甚者當時特別是鹽業非常發達,有13口鹽井,還建起了槐樹鹽業公園(現區公年下面),收購槐樹、鳴龍、義和、罐埡、中心等地的鹽,運往通南巴(今通江、南江、巴中),使當時的槐樹場成為了一個有名的鹽業中心,也帶動了這個地區的集市貿易、經濟繁榮,更有人把這裡叫“小鹽都”。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風景名勝

進入槐樹鎮境內,人便不由自主地被那青山綠水所吸引。行駛在蜿蜒的柏油路上,撞擊著瞳孔的是綠色,還是綠色,一望無際的綠色從前方鋪展過來,令人目不暇接,這種奇特的歡迎方式,悄悄地在槐樹的山澗田野拉開帷幕。從車窗放眼望去,但見連綿山巒疊嶂起伏,植被豐厚茂盛,參天樹木鬱鬱蔥蔥,一路蒼翠,一路花香鳥語,令人心曠神怡。闖進這一片青山綠水,沿境內的寶馬河順流而下,有蒼鷹在頭頂盤旋飛過,有河水從腳下潺潺流過,還有陽光從茂密的樹林間隙里斜射出來,讓人心境豁然開朗。進入飛虎嶺,一種投入青山環抱的感覺油然而生,鬱鬱蔥蔥的山峰與綠意盎然的田野遙相呼應,活脫脫的一幅優美山水田園風光畫。飛虎嶺水庫區是一個兩山夾一水,湖水清澈見底的幽深峽谷,風景秀美頗有九寨風情,徜徉在林蔭小道,沐浴著森林氧吧,但見綠蔭蔽日,山泉跌宕噴花,湖水平鏡映景,讓人流連忘返。

竇禪寺

雄踞於槐樹場西南約3公里處的竇禪寺(現槐樹鎮竇禪寺村二社),是川北名山,佛教聖地,山體獨居,四周無任何遮擋,山勢大奇特,風景秀麗,該寺始建於―千四、五百年前,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甚多。東漢明帝(劉莊)永平(58―75)年詞,佛教開始傳入我國,章帝(劉JXg)極其篤信,佛教得以在我國發展,後經三國、晉、南北朝五百餘年的發展更是日益盛專,對佛經的翻譯、研究、闡述日益普遍,佛教思想對我國哲肀、文學藝術以及民間風俗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全國各地教徒眾多,寺廟林立,當時,槐樹的鄉民也自發籌資在“少祖山”修建了“竹林寺”,廠泛栽樹植花,使“少祖山”植補茂密,花香百里;辦廟會,興集市,蚣水,使“少祖山”成為四周鄉民進行物資交流的勝地。唐憲宗(李純)元和(8o6-82D年間,“竹林寺”迎來了到此雲遊的圭峰禪師,他留在此地精研佛學,時稱“大唐活佛”。圭峰祥師去後,鄉民為紀念他改“少祖山”為“圭峰山”,更“竹林寺”為“圭峰禪院”,此時的圭峰山已遐邇聞名。後來“白竇禪師”安禪於此,潛心磚研佛學,並講經到“五台山”深客群僧的稱讚,被譽為“高僧”,他圓寂後,世人視其業績更勝圭峰禪師,於是改“圭峰禪院”為“竇禪寺”。宋神宗(趙頊)熙寧二年(Io69),名臣王圭(字禹玉,四川華陽人)書贈“竇禪古剎”四字,刻石立在山門左側上山路口,使竇禪寺名噪東都。相傳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十年(1745)游至此處,手書“第一名山”,敕賜先臣張鵬翩(字運清,原籍四川遂寧,出生於竇禪寺北麓禪洞灣一石岩下山洞內,歷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降生地,更使“竇禪寺”全國聞名。

譙家洞

距槐樹場東南2公里處元寶山石岩上的“譙家洞”(現槐樹鎮觀音壩村七社),工程浩大,造型奇特,地勢險要,是西充縣文物保護單位。該洞在清嘉慶門年(公元18o1)九月,由青龍寨寨主胥開禹召集工匠36人,破岩鑿擘,精心鐫刻,歷經三年零六個月艱苦開鑿建成。從外表看在岩表上只見五個長方形的洞穴,從左邊距岩腳3米的洞穴進入暗道,此道蜿蜒曲折,陷阱重重,進入洞內一應俱全,洞內有五間石屋(總面積1o7.5米)、石梯、石井、石廁、石灶、炮台等等,據傳原客廳正壁龕上立有一石碑,高擊有鏗鏘悅耳之聲,世人讚嘆:獨具匠心!

人口數據

槐樹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4615
7489
7126
家庭戶戶數
460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4593
家庭戶男
7474
家庭戶女
7119
0-14歲(總)
3298
0-14歲男
1747
0-14歲女
1551
15-64歲(總)
10091
15-64歲男
5203
15-64歲女
4888
65歲及以上(總)
1226
65歲及以上男
539
65歲及以上女
68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44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