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下村(山西省平陸縣聖人澗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槐樹下村位於聖人澗鎮東北方向。北與上堡村接壤,南與計王村相鄰,東與東中村隔溝相望,西與坑東、高家咀村為界。有出村路1.5公里處與平鋼公路連線,距縣城20公里,交通比較便捷。該村村莊居民點處於黃土台原地帶。村域最高點高程576.0米,最低點是南端的沖溝內高程為310.8米,大部分地區海拔為450-390米之間。槐樹下村基本上都是由農業人口構成。共有5個居民組,148戶,58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槐樹下村
  • 行政區域:山西省平陸縣聖人澗鎮
  • 位置聖人澗鎮東北方向
  • 海拔:大部分地區海拔為450-390米之間
  • 組成:槐樹下、下堡橋、下堡三個自然村
歷史沿革與文化遺存,土地資源,地質、地貌,氣候,地下水,自然災害,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與文化遺存

槐樹下村建村年代久遠,現在有千年古槐猶存,故為槐樹下村。槐樹下村行政隸屬聖人澗鎮管轄。該行政村由槐樹下、下堡橋、下堡三個自然村組成。

土地資源

據全縣土地資源詳查資料,槐樹下村國土面積691.67公頃(10375.05畝)。其中村莊占地86.57公頃(1290.55畝),道路占地12.32公頃(184.8畝),耕地91.41公頃(1371.15畝),(其中水地有28.92公頃,433.8畝;旱地有62.49公頃,937.5畝);林地89.04公頃(1335.6畝);園地有140.53公頃,(2107.95畝);未利用地271.8公頃(4077畝)。

地質、地貌

平陸縣處於中條山南麓,基於新華夏系與秦嶺構架複合部位,地売長期的不均衡的塊段式沉浮形成了起伏不平的基底構造,黃河河床長期的水土流失與自然切割,形成了平陸境內支離破碎的地貌形態。
聖人澗鎮介於沿山和沿河的中間地帶,為黃土台塬區,塬面自北向南傾斜,因雨水的沖刷,把整個台塬劇烈破壞,分成多個小面積黃土塬面或墚或坪。塬地黃土復蓋深厚,地勢比較平坦。槐樹下村所在的塬台就是其中的一個塬面。

氣候

平陸地處山水之陽,在全國氣候區劃上是北溫帶亞濕潤氣候區中的渭河氣候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因地形特殊,構成了一個從中條山頂到黃河邊的向陽斜面,有極優越的日照條件,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272小時。
降水的特點是:雨季暖季同期,水熱利用率高。年平均降水量為551.3毫米,最多年809.3毫米,最少年400.2毫米。
受地形和季風影響平陸冬季多偏西北風,其它季節多偏東南風。歷年平均風速3.4米/秒。
因中條山對氣流的阻隔,太陽的直射,平陸地區無霜期長,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38.4天。

地下水

槐樹下村地處黃河北岸屬於中等富水區,據1992年版《平陸縣誌》記載,地下水位埋深61米,原自黃河的側向補給。據調查近年來水位持續下降,村內的現有深井都在220米,每小時出水量30—40方,水量尚可,水質也較好。該村村東溝內還有一條季節河,建有一座電灌站,貯水400方,主要用於農業灌溉用水

自然災害

平陸縣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九月十九日發生過大地震一次,震級6.75級,烈度9度。解放後沒有發生大的自然災害。

地圖信息

地址:運城市平陸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