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家泊村

槐家泊村位於海陽市西南部,距市政府駐地20公里,隸屬辛安鎮。 轄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全村有170戶,47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槐家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1.5平方公里 
  • 人口:474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朝末年,劉姓來此定居。後因家貧,族人多去東北定居,常懷念家鄉,故命名懷家坡村,後演變為槐家泊村。另一說為,清康熙初年,李姓十世祖李煥自李家村(當時屬北馬家村的自然村)遷居。因此處有一株古槐,故命村名槐家泊。地處東經120°59′,北緯36°39′。南與辛安村隔公路相望,北與瓦罐窯村接壤,東與向陽村相連,西與前、後黃塘村相交。其中耕地面積59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花生、水果、葡萄、蔬菜等。 2002年,有李、劉、趙、於、姜等姓。均為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0年,成立槐家泊國小。1985年,由村集體出資建成花園式國小。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7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8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12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209公斤,全村收入6.7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500元;有汽車4輛,12馬力拖拉機5台,手扶拖拉機55台,機車70輛,電話100多部,彩電130台,電冰櫃60台,洗衣機1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85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新房區街道整修一新。2000年,街道兩旁全部綠化,並且安裝了路燈。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4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0年,村合作醫療站建立,村民平常用藥藥費報銷50%。隨著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年提高。1978年,自行發電照明。1980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2000年起,凡滿75歲的老人,免交五項統籌費。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本村是辛安鎮建黨最早的一個村,早在1926年之前就有革命活動。1932年10月,在新莊頭教學的李桂岩,經張靜源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村第一個黨員。同年成立了黨支部,李長春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 1949年,村黨員身份公開。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李常春、劉俊英、李志鈞、李澤明、李吉春、李超河、李超義、李澤平、李澤政、李學政、李澤江、李樹奎、李澤江。(李智貴曾在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主持支部工作)。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32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0年1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改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到2002年,村行政主要負責人先後有李長春、李志仁、李志美、李澤明、李超海、李樹法、李超義、李志南、李超河、李學政、李澤政、李澤順、李智勇、程香娥、李樹奎。1999年4月,李樹奎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