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不殺人》是馬相伯所著作品,出自於《馬相伯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槍不殺人
- 作者:馬相伯
- 創作年代:1897年
- 作品出處:馬相伯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法國巴黎報曰:人僉知善殺人者,莫火槍若。而善其事者,又增其速率,倍其遠率,以求殺之多,而卒至不能殺人,不亦異乎?英槍七厘七膛口者,利器也。意槍六厘五膛口者(俱以邁當計),亦利器也。去歲仲春,一日用之於非洲之北,而敵軍笑指為槍不殺人。殺與不殺姑弗論,而意軍是日死於敵之戈刃者,蓋萬六千。槍為阿皮西人虜去者,蓋二萬雲。英之用於非洲南也,雖中黑人,仍不能禁,其踴躍以前,再接再厲。是雖黑人之體氣耐死使然,蓋嘗有黑童再傷於首,一傷於胸而及肺,猶能行六七十里而就醫,且速愈。然同被闊膛槍而中者,何以一蹶不復振歟?於以知殺不殺在中之之具,不全系乎被中者之體質。
官醫代勞末言,膛小子小,其擊力小,以故膛徑八厘者,其中人也,遇脆骨每穿而不裂,非若十一厘者之難醫。中日之戰也,英醫亦謂日槍之八厘膛者,其殺人也,迥不及兵刃之多。幸遇中國無殺敵之兵,有殺民之兵焉耳。非然者,難保其不如意國之見挫。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馬相伯(1840-1939),江蘇丹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1851年遷居上海,畢業於徐匯公學,加入耶穌會,為神父。1876年脫離教會,任李鴻章幕僚,參與洋務活動,後回歸天主教,創辦震旦學院(1903年)、復旦公學(1905年)。辛亥革命後,擔任總統府高級政治顧問,兼任北京大學校長,籌建輔仁大學。馬相伯學貫中西,精於歐洲語言、宗教、哲學和歷史,思想通達、公允、理性,為學界尊奉。晚年參與抗戰宣傳,隨遷大後方,在越南諒山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