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序次

構造序次

構造序次(tectonic generation,structural generation)簡稱序次,曾稱為構造世代、構造世序,是反映地質構造內在聯繫的一個重要概念,由李四光提出,表示在同一場地殼運動中,岩塊或地塊遭受於同一時期、同一動力作用方式持續作用下,所形成的不同性質和排列方位的各項結構面先後出現的程式。是由於邊界條件的局部改變,各項構造形跡依挨次控制關係而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序次
  • 外文名:tectonic generation,structural generation
  • 曾稱:構造世代
  • 提出者:李四光
  • 學科:大地構造學
  • 意義:反映地質構造內在聯繫
序次劃分,實例,

序次劃分

地殼岩石中每一點的應力狀態與它的邊界條件密切相關,當形變過程中局部邊界條件發生變化時,各點的應力作用方式也必然隨之變更。在同一方式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各種構造形跡是一連串現象,局部應力狀態變化前產生第一世代的構造稱為初次構造(primary structural elements),它一般是區內的主導性構造,往往由其構成區內構造骨架;由它派生的構造,稱二次構造,依此類推。如一個地區在持續單向擠壓作用下,褶皺前產生的兩組扭裂面和褶皺軸面本身均屬初次構造;繼之,隨著背斜的拱曲,在其頂部出現的縱張斷裂屬於二次構造;若進一步發展,軸部地塊因重力作用沿縱張裂面陷落並在近旁產生褶曲或分支斷裂,都是三次構造。每一序次都代表一定方式的局部應力狀態。構造要素、構造地塊和構造體系都有序次之分。
序次與“順序”、“次序”等含義不同,它不是構造形成時間先後的概念;同一序次的構造不一定同時形成,再次構造也不一定晚於其他初次構造發生。一級構造雖然大都屬於初次構造,但不限於初次構造;反過來說,再次構造大都是低級構造,但也不限於低級構造。

實例

例如,當岩層受到單向壓力時,作用到一定程度,經常出現三種不同性質的結構面:
1.與壓應力垂直的壓性結構面,如背斜。
2.與壓應力平行的張性結構面,如張裂帶。
3.與壓應力斜交的扭性結構面,如扭性斷裂。
以上三種結構面都為初次結構面。如果動力繼續作用,屬於初次壓性結構面的背斜,就會繼續隆起。當隆起到一定程度,由於地層彎曲引起的張力,在背斜的軸部就會出現走向與背斜軸平行的張斷裂(圖2.2.1),即二次張裂面。隨著背斜繼續彎睦,張斷裂的張口逐漸加大,便有可能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地塹,並在其邊緣出現一些擠壓現象,如小褶皺,劈理等,它們的走向與背斜軸平行,此屬三次壓性結構面。小褶皺和劈理隨著運動的繼續還可能產生序次更低的結構面。
圖2.2.1圖2.2.1
岩層發生彎曲以後,在彎曲的頂部除了出現二次張裂面以外,還可以出現二次褶皺軸面。它的走向與初次褶皺垂直,即所謂橫跨褶皺。也可以出現二次扭裂面。由於在背斜頂部和向斜凹部所受的應力作用相反,所以通常兩者扭裂面所夾的銳角等分線的方向常常是垂直的,有時可據此幫助判斷一個地區是屬向斜還是背斜的核部。
當擠壓力繼續作用時,初次張裂面也可能發育成地塹,並在地塹的邊緣出現二次的壓性或序次更低的結構面。
初次扭裂面繼續扭動,在它的兩側則會出現二次乃至多次壓性、張性與扭性結構面。尚動力繼續作用,屬於二次壓性結構面的背斜上,還會出現與背斜軸平行的張斷裂,即三次結構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