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帶
- 提出者:哈曼
- 提出時間:1926年
- 意義:完善了造山帶的含義
構造帶由哈曼於1926年提出,以此代替造山帶。指受到各種構造作用影響的地殼的綜合體。就整體而言,它不僅包括經地殼運動形成於地表的巨大山系,也包括位於深處的拗陷...
華夏構造帶(Cathaysian tectonic belts),是在東亞鏡像反映中軸帶以東,包括中國東部地區,北至西伯利亞東部,南達印度尼西亞,由西伯利亞地台相對向南運動、與太平洋殼塊作...
小圓構造帶(small circle tectonic belts)是在大圓構造帶和構造極地之間,與大圓構造帶似平行的其餘構造活動帶。...
大圓構造帶(great circle tectonic belts)是處在一對構造極地中間,接近地球大圓位置的構造活動帶,是同一地殼波浪系統中最大的構造活動帶,也是應力最集中、構造運動...
擠壓構造帶(compressed structural zone)簡稱擠壓帶,是指主要由許多壓性構造形跡組成的窄長帶狀構造。帶內岩石部分或全部呈現被攪亂的狀態,擠壓破碎帶、陡立地層帶(...
在褶皺區內,由若干形態相似的背斜構造組成,呈帶狀分布的二級構造單元稱背斜構造帶...... 區內,由若干形態相似的背斜構造組成,呈帶狀分布的二級構造單元稱背斜構造帶...
詞目:外太平洋構造帶 英文:Exo Pacific tectonic belts 學科:波浪狀鑲嵌構造說 釋文:在環太平洋大圓構造帶以外並與之近平行的諸構造帶。1 ...
(Mediterranean great circle tectonic belts)是北冰洋—南極洲地殼波浪系統的大圓構造帶。其主體為歐亞大陸南側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向西隔大西洋遙接西印度群島...
波谷構造帶(wavy trough tectonic belts)又稱地塊波谷帶,簡稱波谷帶。夾在波峰帶之間的沉陷帶。...
華西構造帶(West China tectonic belts)曾稱華西剪下帶。由於西伯利亞地台相對向南、與印度地台作順時針相對扭動,在東亞鏡像反映中軸帶以西的中國西部,北到蒙古及...
環太平洋大圓構造帶()是—非洲地殼波浪系統的大圓構造帶。...... 環太平洋大圓構造帶()是—非洲地殼波浪系統的大圓構造帶。中文名 環太平洋大圓構造帶 外文名 Cir...
海爾維第構造帶指瑞士阿爾卑斯山脈主體的北段,寬約50千米的地帶,主要岩層為未受變質作用的上石炭統、二疊系,中生界至古近系的陸相、淺海相地層,富含石灰岩。橫臥...
波峰構造帶(wave crest tectonic belts)又叫構造波峰帶,簡稱波峰帶,是構成鑲嵌地殼的正性構造帶。...
古地中海構造帶(Tethys tectonic belts),又稱特提斯構造帶,是處於地中海大圓構造帶以北並與之近平行的一系列構造帶。...
《全球構造帶超大陸的形成與裂解》是1998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全球構造帶超大陸的形成與裂解》是1998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 9787116027084 頁...
東以政和—海豐地震構造帶為鄰,西界大致在江西黎川、寧都、定南一線,包括武夷山及其兩側的一些地區。...
該構造帶分布於膠東中部,呈北東向展布於牟平縣城至即墨縣城一帶。主要由桃村、郭城、朱吳及育黎等數條大致平行、走向北東40~45°的斷裂組成。它向西南跨過膠州...
沂沭地震構造帶,是中國東部規模最大的郯廬地震構造帶在山東的部分。合肥工業大學徐嘉煒等人對郯廬帶南段進行過持續20餘年的深入系統研究,在其1975年所著《中朝陸台...
這條構造帶在諸城西部切過沂沭帶向西北延伸,經昌樂、青州進入濟陽坳陷內,由廣饒、博興西部向西北過黃河到無棣縣。根據衛星像片判讀認為,該構造帶經滄州市直達京、...
轉換帶,也叫變換帶、轉化帶或調節帶,最早由Dahlstrom在研究加拿大落基山脈擠壓變形產生的逆沖推覆體時提出。轉換帶是盆地中一種特殊的構造帶,通過調節單個斷層和...
沉降帶(zone of subsidence)通常指地台內部沉陷比較強烈的狹長地帶。是相對於隆起帶的地球表面的負向構造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