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美-空間形態設計

構美-空間形態設計

構美-空間形態設計課程是華僑大學建設的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福建省精品線上課程、福建省創新創業改革課程,於2017年秋冬在智慧樹網首次開課,2018年03月22日在中國大學MOOC首次開課。該課程授課教師為艾小群、吳振東等。據2021年5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9學期,累計選課6.04萬人、累計學校279所、累計互動30.91萬次。據2021年6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6次。

該課程共五講,包括我們眼中的立體造型、剝絲抽繭學形態、創造形態無止境、向經典致敬、空間形態的創意表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美-空間形態設計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建設院校:華僑大學
  • 授課教師:艾小群、吳振東等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中國大學MOOC
  • 開課時間:2017年秋冬(智慧樹網首次)、2018年03月22日(中國大學MOOC首次)
課程性質,課程背景,適應對象,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課程特色,教學目標,學習預備,預備知識,學習資料,考核標準,所獲榮譽,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設計構成從包浩斯時期發展至21世紀初已有近百年歷史,是從抽象形態入手培養設計造型思維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時代,混合式學習是未來主流的教學模式,在IT技術日益發展的情況下,當代的“數字土著”的設計學生面臨新的學習行為構建,“三大構成”在內容與方法上面臨更新的問題,而如何藉助慕課平台,實現設計構成在數字創意視闕下價值重構,值得探索。

適應對象

該課程既適合設計專業學生學習,也適用對於審美能力提高有興趣的外專業學生學習。

課程簡介

該課程共五講,講解的內容主要選用於“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立體構成(空間形態構成)》。該課程以數位化信息設計為基礎,尋求立體構成課程於現行教學範式之外的新的可能性與補充,探索關於課程設計形式、課程效用性、實現技術、互動體驗等內容。其中,第一講介紹立體造型的基本概念;第二、三講介紹形態的基礎知識和設計方法等;第四講介紹動態構成和幾何構成的內容;第五講介紹空間形態的創意表達過程。

課程大綱

中國大學MOOC平台課程大綱
第一講:我們眼中的立體造型
3.3形態與光影
1.1設計與構成
3.4形態與量感
1.2形態與空間
3.5形態的設計手法
1.3我們愛設計
習作講解賞析
第1講單元測驗
第三講:創造形態無止境測試
第二講:剝絲抽繭學形態
第四講:向經典致敬
2.1認識形態
4.1chanel動態構成
2.2簡單造型設計
4.2哈迪德與幾何構成
2.3幾何體設計
4.3貝聿銘與幾何構成
2.4三維體素設計
4.4裝置藝術與構成
2.5優秀習作點評
第四講:向經典致敬測試
習作設計賞析
第五講:空間形態的創意表達
第二講:剝絲抽繭學形態測試
5.1創意思維的訓練
第三講:創造形態無止境
5.2創意表達的過程
3.1材料的視覺性
習作設計賞析
3.2材質肌理
第五講:空間形態的創意表達測試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智慧樹網平台課程大綱
第一章 我們眼中的立體造型
●3.2材質肌理
●1.1設計與構成
●3.2.1常用材質(I)
●1.1.1構成與生活
●3.2.2常用材質(II)
●1.1.2課程起源:包浩斯
●3.2.3肌理設計
●1.2形態與空間
●3.2.4肌理設計練習
●1.3我們愛設計
●3.3形態與光影
●1.3.1空間形態構成與建築設計
●3.3.1形態與光影(I)
●1.3.2空間形態構成與產品設計
●3.3.2形態與光影(II)
●1.3.3空間形態構成與展示設計
●3.3.3形態與光影(III)
●1.3.4空間形態構成與包裝設計
●3.4形態與量感
●1.3.5空間形態構成與服裝設計
●3.5形態的設計手法
第二章 剝絲抽繭學形態
●3.5.1鏤空
●2.1認識形態
●3.5.2編織
●2.1.1形態與造型
●3.5.3變形
●2.1.2自然形態與人工形態
●3.5.4解構
●2.2簡單造型設計
●3.5.5仿生
●2.2.1層面造型設計案例
●3.5.6裝飾
●2.2.2層面集合設計訓練
●3.5.7錯視
●2.2.3板式造型
第四章 向經典致敬
●2.2.4柱式造型(I)
●4.1chanel動態構成
●2.2.5柱式造型(II)
●4.1.1意象元素是什麼?
●2.3幾何體設計
●4.1.2具象元素
●2.3.1單一幾何體
●4.1.3圖形元素
●2.3.2幾何體的重複(I)
●4.1.4文字元素
●2.3.3幾何體的重複(II)
●4.1.5動態構成
●2.3.4幾何體的分割
●4.1.6元素與節奏
●2.3.5幾何體的套匣
●4.2哈迪德與幾何構成
●2.3.6幾何體的聚散
●4.2.1哈迪德與動態構成
●2.3.7幾何造型——幾何化的形態(I)
●4.2.2杜拜前衛博物館
●2.3.8幾何造型——幾何化的形態(II)
●4.3貝聿銘與幾何構成
●2.4三維體素設計
●4.4裝置藝術與構成
●2.4.1三維體素設計—概述
第五章 空間形態的創意表達
●2.4.2三維體素設計—基本工具
●5.1創意思維的訓練
●2.4.3三維體素設計—模型設計
●5.1.1聯想思維法--培養思維的拓展性
●2.4.4三維體素設計—渲染設計
●5.1.2發散思維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2.4.5三維體素設計—設計實踐
●5.1.3收斂思維法—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2.5優秀習作點評
●5.1.4逆向思維法─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2.5.1優秀習作點評(I)
●5.2創意表達的過程
●2.5.2優秀習作點評(II)
●5.2.1創意表達綜合構成練習( I )
第三章 創造形態無止境
●5.2.2創意表達綜合構成練習( II )
●3.1材料的視覺性
●5.3學生作品賞析
●3.1.1視覺中的點
●5.3.1手工設計1、MagicaVoxel製作案例
●3.1.2視覺中的線
●5.3.2手工設計2
●3.1.3視覺中的面
●5.3.3抽象造型動畫設計
●3.1.4視覺中的體
●5.3.4產品設計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開課信息

中國大學MOOC平台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8年03月22日~2018年07月07日
艾小群、吳振東
5991人
第2次開課
2018年09月19日~2018年12月31日
5527人
第3次開課
2019年03月06日~2019年07月15日
4846人
第4次開課
2019年08月22日~2020年01月17日
6786人
第5次開課
2020年02月17日~2020年07月30日
艾小群
10459人
第6次開課
2020年09月09日~2021年01月31日
艾小群、吳振東
2022人
該課程第1~6次開課的學時安排均為3~5小時每周
智慧樹網平台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7秋冬
艾小群、吳振東、占煒、石育英、郭婷、劉雨霏
1,490人
第2次開課
2018春夏
4,985人
第3次開課
2018秋冬
4,610人
第4次開課
2019春夏
6,942人
第5次開課
2019秋冬
7,605人
第6次開課
2020春夏
1.84萬人
第7次開課
2020秋冬
7,844人
第8次開課
2021春夏
待定
第9次開課
2021秋冬
待定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課程特色

1、用有形的物質,創造無形的空間,探索形態和諧的構成方式。
2、用“非凡”的眼睛在自然中尋找有意味的形式,師法自然,知曉美的原理。
3、用構成語言再現事物,選擇設計、學習創造,手智表心智,知行合一。
4、該課程主要通過建立內容符合線上學習心理的立體構成數位化課程。通過視頻講解、動畫演示和虛擬互動仿真實驗等多元的信息化手段,夯實課程基礎,豐富教學形式,並提供課後仿真練習、案例虛擬體驗、教師答疑等完善的教學環節,貫穿教學活動的整體階段。
5、構建一個信息化時代下的立體、便捷與互動的構成課程教學體系與核心資源共享資料庫。以學生為核心,形成高質量教材建設、高起點教學改革、高成效教學成果體系,探究系統化、信息化、創新型的教學體系建設。

教學目標

1、該課程在設計中從整體出發綜合把握三大構成的視覺語言形式,協調三者的內在聯繫,將三大構成的知識以“物以致用”的思維理念,綜合地套用到藝術設計中。
2、注重設計構成的套用性與審美性,通過視覺賞析和學習造型規律來啟發學生對造型設計的潛在想像力和才能。旨在從思想意識上,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3、實踐創新上,提升學生審美創意表達能力及設計的造型實踐技能。
造型抽象能力的培養:
空間形態構成的表達方式是形象化的,但思維方式卻是數理的,是以相對抽象的造型去表現自然中的物質形態,突破具象形態對思維的束縛,研究抽象造型的藝術美感。
三維視覺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培養設計中空間感覺,開發視覺體驗,把握造物與空間的整體關係,學會用有型的物質,創造一個無形的空間。靈活套用設計造物來表達自己的心智,培養學生的三維視覺語言的表達能力。
形態造型能力的培養:
研究和探索立體造型的基本規律和形式美的原理,掌握空間形態構成的一系列設計方法和要領,將設計意圖轉換成三維造型,進而成為設計作品。
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設計不僅是構思和意向,設計是一個造物的過程,通過對材質的認識和對材料加工的學習,培養學生動手製作的能力,能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探索材質肌理、結構工藝與色彩表現,提高“以物表意”的能力(物是指材料加工成型)。

學習預備

預備知識

學習構美-空間形態設計課程需要具備以下知識和經驗:
1、構成知識預備,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
2、計算機輔助三維設計。
3、可視化設計相關。
4、設計案例積累。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立體構成(空間形態構成)》
艾小群
2011年
《平面構成——設計之維》
艾小群、吳振東、羅雪
2018年
《互動媒體設計》
吳振東、艾小群
2016年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 智慧樹網平台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5.0分)+學習行為分(25.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第一章 單元測試
25
1.5
第二章 單元測試
25
1.5
第三章 單元測試
50
2.9
第四章 單元測試
45
2.6
第五章 單元測試
25
1.5
見面課成績2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單項滿分
以MG設計為主的作品案例賞析
10.0
形態設計手法的套用講解
10.0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1、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2、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3、試卷:教程考試
  • 中國大學MOOC平台考核標準
1、合格:成績60分以上為合格
2、優秀:成績80分以上為優秀

所獲榮譽

2019年1月8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2018年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教師簡介

艾小群,女,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吳振東,男,華僑大學講師。
占煒,男,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石育英,女,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實驗師。
郭婷,女,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助教。
劉雨霏,女,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助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