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樹皮造紙工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樹皮造紙工藝
- 遺產級別:四川省
- 遺產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構樹皮造紙工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構樹皮造紙工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構樹皮造紙手工藝》流程十分繁瑣複雜。採料到舀紙,時間跨度大,工藝流程約72道,俗話說“72道工,拿上壁頭吹口氣”(吹口氣也是鬆口氣的意思)。等待紙在壁頭上晾乾後慢慢揭下...
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是陝西省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原料為構樹皮。又名楮(chù)皮、榖(gǔ)皮,產地為秦嶺及漢江支流龍溪河。工藝流程 :109道工序環節,其主要的工序有23道,依次敘述如下:(1)採購。採集構樹皮,乾料儲存。(2)漚泡。以泡軟為止,不限時。(3)蒸煮。將構皮放置鐵鍋上蒸七八小時,直到聞到構皮蒸熟...
首先到自己家種植的構樹林把造紙的樹砍下。砍樹有講究,只選擇粗壯的,表皮光滑、樹杈較少的樹,砍好樹,必須趁鮮剝皮。這種樹水分少,容易乾。一旦水分幹了,剝皮將十分困難,只能採用泡水的方法來處理,費工費時。剝下樹皮後,颳去黑色外衣,只留白色內皮。遇到較厚的皮料,還要用小刀將之剝離為兩層,削薄後...
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是陝西省洋縣的傳統民間文學。洋縣龍亭蔡倫造紙術為中國古代科學家蔡倫所發明,它是以構樹皮為原料,以挫搗抄焙為基本工序的植物纖維紙製作方法。它分布在陝西南部洋縣的龍亭鋪及其周邊地區。歷史來源 洋縣龍亭蔡倫造紙術有1900年的歷史。它形成於東漢朝代,由蔡倫在元興元年(105)創,並由其養子...
纖維較粗、木質化多的構樹皮和含雜質較多的紙漿則用來制造紙毯,紙毯顏色較青黑,厚約5毫米,是老人喪葬死後的墊子,也是傣族男孩升和尚必坐的墊子,以前也是墊床的重要材料。手工紙由於機制的套用、原料資源減少、造紙成本高以及耗薪材大等幾大原因,規模已有所萎縮,主要用於祭祀、衛生用紙、喪葬等。但手工紙是...
工藝特徵 傣族、納西族手工造紙以纖維較好、較細的構樹皮為原材料,紙質薄而柔軟、韌性好,主要用於製作高升、孔明燈和書寫佛經。此外,緬紙還用於製作油紙傘,除用來遮風避雨,還具有觀賞價值。傣族手工造紙的目的是用於佛寺里抄寫經文典籍、土司公文、任職文書以及民間祭祀等等。當代,其用途更加廣泛,用於抄寫佛教經典...
《雲南手工造紙工藝及手工紙耐久性研究》是2019年9月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忠峪。內容簡介 雲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作為特色明顯、原始記錄性強的文化遺產,一直受到重視和保護。這些歷史檔案由各種不同的載體形式構成,其中手工紙載體占絕大部分,典型的有:納西族東巴紙檔案、傣族構樹皮紙檔案、彝族竹紙...
雜交構樹皮含量為全桿的16%,其外層黑色粗皮中不含纖維,主要為木栓層組分和灰份,韌皮部纖維優良,平均長度為7.45mm,是生產特種紙的優質原料。雜交構樹皮部的化學成分為樹皮綜纖維素含量70.5%,多戊糖9.3%,木素12.6%,其它3.4%。這一特點說明在構樹皮製漿時既要脫木素也要除果膠。皮部制化學漿,在NaOH...
且其主要生產原料產自本地特產枸樹皮,工藝以家傳形式保守相傳,概不外傳。其原料采自天然野生構樹皮,經過泡、蒸、踩、砸、切、抄等七十二道工序,純手工精心製作而成。紙質堅柔,結實耐久,適宜於手卷、扇面、書札、小品的書寫,書畫效果極具表現力,為一般宣紙所不及。在朱河村的文化廣場上,西和麻紙的造紙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