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大學論叢)》是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根龍、段建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
- 外文名稱:Construeting Harmonious Campus
- 創作年代:2006
- 作者:段建國、孟根龍 主編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大學論叢)
作者:孟根龍 段建國
出版時間:2006-02
叢書名:大學論叢
頁數:356
開本:32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以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為主題的論著,對高校管理和建設具有探索意義。《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出台,成為寫作本書的最初動因。本書從和諧社會、班級、課堂、環境、教師、學生群體、宿舍、消費、社會活動、就業、管理、招生等14個方面論述了建設大學和諧校園的問題。教育是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自然和諧發展的根本大計。校園是教育依託的場所,構建和諧校園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學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和諧與否,對教育、社會影響巨大,因此,如何構建和諧校園,探索校園建設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目錄
前 言………………………………………………………………………………………………(1)
第一章 和諧、和諧社會、和諧校園……………………………………………………………(1)
一 和諧範疇…………………………………………………………………………………(1)
二 和諧社會範疇……………………………………………………………………………(10)
三 大學和諧校園的內涵和理論基礎………………………………………………………(21)
四 構建和諧校園的現實意義………………………………………………………………(28)
第二章 提高治校理教能力與構建大學和諧校園………………………………………………(33)
一 黨的領導是和諧校園的政治保證………………………………………………………(33)
二 高校領導班子能力建設與和諧校園……………………………………………………(37)
三 加強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教代會、職代會、工會以及共青團、學生會的作用……(45)
第三章 依法治校與大學和諧校園………………………………………………………………(55)
一 依法治校的含義與重要意義……………………………………………………………(55)
二 當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61)
三 推進依法治校的具體措施………………………………………………………………(76)
第四章 教學管理與大學和諧校園………………………………………………………………(85)
一 和諧課堂管理……………………………………………………………………………(85)
二 和諧校園與教學管理……………………………………………………………………(97)
三和諧校園與質量監控………………………………………………………………………(105)
第五章 學科建設、科研管理與大學和諧校園…………………………………………………(115)
一 和諧校園與學科建設……………………………………………………………………(115)
二 學科建設的現狀和問題…………………………………………………………………(119)
三 加快學科建設的措施……………………………………………………………………(121)
四 科研管理和和諧校園建設………………………………………………………………(125)
五 加強科研管理的具體措施………………………………………………………………(130)
第六章 人力資源開發與大學和諧校園…………………………………………………………(135)
一 教師隊伍建設與人力資源開發…………………………………………………………(136)
二 薪酬制度…………………………………………………………………………………(146)
三 績效考核…………………………………………………………………………………(150)
第七章 財力投入與大學和諧校園………………………………………………………………(155)
一 構建和諧校園的財力投入基本模式……………………………………………………(155)
二 構建和諧校園財力投入存在的問題……………………………………………………(163)
三 探索適合我國高等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投入模式…………………………………(170)
第八章 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大學和諧校園…………………………………………………(181)
一 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182)
二 思想道德困惑原因分析…………………………………………………………………(191)
三 衝破道德困惑的重圍,架起通往和諧校園的理想之橋………………………………(200)
第九章 大學生身心健康與大學和諧校園………………………………………………………(207)
一 大學生身體健康…………………………………………………………………………(209)
二 大學生身體特徵…………………………………………………………………………(209)
三 大學生身體健康評價標準………………………………………………………………(212)
四 大學生身體健康與維護…………………………………………………………………(214)
五 大學生心理健康…………………………………………………………………………(218)
六 構建和諧的大學生人際交往關係………………………………………………………(230)
第十章 大學生群體與大學和諧校園……………………………………………………………(245)
一 經濟差異造成的大學生群體分層………………………………………………………(246)
二 學生幹部群體……………………………………………………………………………(259)
三 “校漂族”………………………………………………………………………………(262)
第十一章 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和諧校園………………………………………………………(265)
一 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功能…………………………………………………………(265)
二 高校校園文化現狀………………………………………………………………………(271)
三 如何建設和諧校園文化…………………………………………………………………(277)
第十二章 學生宿舍、班級建設與大學和諧校園………………………………………………(288)
一 和諧宿舍建設……………………………………………………………………………(288)
二 和諧班級建設……………………………………………………………………………(302)
第十三章 招生就業與大學和諧校園……………………………………………………………(314)
一 招生就業工作是構建和諧校園、踐行“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內容………………(314)
二 招生就業工作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表現和促進因素………………………………(317)
三 招生就業工作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理念…………………………………(326)
四 招生就業的制度建設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工作內容………………………………(332)
五 促進和諧校園建設,招生就業工作中應統籌的關係…………………………………(334)
第十四章 後勤保障及校園安定與大學和諧校園………………………………………………(337)
一 後勤保障設施與和諧校園………………………………………………………………(337)
二 校園安全…………………………………………………………………………………(345)
三 校園周邊環境治理………………………………………………………………………(349)
主要參考文獻………………………………………………………………………………………(352)
後 記………………………………………………………………………………………………(354)
第一章 和諧、和諧社會、和諧校園……………………………………………………………(1)
一 和諧範疇…………………………………………………………………………………(1)
二 和諧社會範疇……………………………………………………………………………(10)
三 大學和諧校園的內涵和理論基礎………………………………………………………(21)
四 構建和諧校園的現實意義………………………………………………………………(28)
第二章 提高治校理教能力與構建大學和諧校園………………………………………………(33)
一 黨的領導是和諧校園的政治保證………………………………………………………(33)
二 高校領導班子能力建設與和諧校園……………………………………………………(37)
三 加強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教代會、職代會、工會以及共青團、學生會的作用……(45)
第三章 依法治校與大學和諧校園………………………………………………………………(55)
一 依法治校的含義與重要意義……………………………………………………………(55)
二 當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61)
三 推進依法治校的具體措施………………………………………………………………(76)
第四章 教學管理與大學和諧校園………………………………………………………………(85)
一 和諧課堂管理……………………………………………………………………………(85)
二 和諧校園與教學管理……………………………………………………………………(97)
三和諧校園與質量監控………………………………………………………………………(105)
第五章 學科建設、科研管理與大學和諧校園…………………………………………………(115)
一 和諧校園與學科建設……………………………………………………………………(115)
二 學科建設的現狀和問題…………………………………………………………………(119)
三 加快學科建設的措施……………………………………………………………………(121)
四 科研管理和和諧校園建設………………………………………………………………(125)
五 加強科研管理的具體措施………………………………………………………………(130)
第六章 人力資源開發與大學和諧校園…………………………………………………………(135)
一 教師隊伍建設與人力資源開發…………………………………………………………(136)
二 薪酬制度…………………………………………………………………………………(146)
三 績效考核…………………………………………………………………………………(150)
第七章 財力投入與大學和諧校園………………………………………………………………(155)
一 構建和諧校園的財力投入基本模式……………………………………………………(155)
二 構建和諧校園財力投入存在的問題……………………………………………………(163)
三 探索適合我國高等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投入模式…………………………………(170)
第八章 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大學和諧校園…………………………………………………(181)
一 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182)
二 思想道德困惑原因分析…………………………………………………………………(191)
三 衝破道德困惑的重圍,架起通往和諧校園的理想之橋………………………………(200)
第九章 大學生身心健康與大學和諧校園………………………………………………………(207)
一 大學生身體健康…………………………………………………………………………(209)
二 大學生身體特徵…………………………………………………………………………(209)
三 大學生身體健康評價標準………………………………………………………………(212)
四 大學生身體健康與維護…………………………………………………………………(214)
五 大學生心理健康…………………………………………………………………………(218)
六 構建和諧的大學生人際交往關係………………………………………………………(230)
第十章 大學生群體與大學和諧校園……………………………………………………………(245)
一 經濟差異造成的大學生群體分層………………………………………………………(246)
二 學生幹部群體……………………………………………………………………………(259)
三 “校漂族”………………………………………………………………………………(262)
第十一章 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和諧校園………………………………………………………(265)
一 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功能…………………………………………………………(265)
二 高校校園文化現狀………………………………………………………………………(271)
三 如何建設和諧校園文化…………………………………………………………………(277)
第十二章 學生宿舍、班級建設與大學和諧校園………………………………………………(288)
一 和諧宿舍建設……………………………………………………………………………(288)
二 和諧班級建設……………………………………………………………………………(302)
第十三章 招生就業與大學和諧校園……………………………………………………………(314)
一 招生就業工作是構建和諧校園、踐行“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內容………………(314)
二 招生就業工作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表現和促進因素………………………………(317)
三 招生就業工作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理念…………………………………(326)
四 招生就業的制度建設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工作內容………………………………(332)
五 促進和諧校園建設,招生就業工作中應統籌的關係…………………………………(334)
第十四章 後勤保障及校園安定與大學和諧校園………………………………………………(337)
一 後勤保障設施與和諧校園………………………………………………………………(337)
二 校園安全…………………………………………………………………………………(345)
三 校園周邊環境治理………………………………………………………………………(349)
主要參考文獻………………………………………………………………………………………(352)
後 記………………………………………………………………………………………………(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