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民(台灣“榮譽國民”的簡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榮民是台灣“榮譽國民”的簡稱,蔣經國在“退輔會”上任不到半年,即為“榮民”們建立了屏東隘寮農場、嘉義大埔農場、宜蘭三星農場、花蓮壽豐農場、彰化二水農場等,讓“榮民”們種植水果和其他一些農產品,能夠自食其力。後來,又在屏東、花蓮、台南、新竹等地修建了“榮民之家”,安置那些年老的“榮民”。

國民黨退守台灣後,於1950年實施義務兵役制。原本隨國民黨來台的60萬士兵逐步被年輕的本省新兵取代。大批士兵退伍,他們在台灣沒有親人,自己也身無長技,退伍後的生活成了一個大問題。
在這個背景下,台灣當局於1954年11月設立了“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以安置和輔導這些退伍士兵轉業。一開始,“退輔會”主任由台灣省“主席”嚴家淦兼任,副主任是蔣經國,而在實際上,嚴家淦只是掛個虛銜,主要工作都由蔣經國操辦。
“榮民”這個指代退伍士兵的概念由此產生,它的全稱為“榮譽國民”。
蔣經國在“退輔會”上任不到半年,即為“榮民”們建立了屏東隘寮農場、嘉義大埔農場、宜蘭三星農場、花蓮壽豐農場、彰化二水農場等,讓“榮民”們種植水果和其他一些農產品,能夠自食其力。後來,又在屏東、花蓮、台南、新竹等地修建了“榮民之家”,安置那些年老的“榮民”。
1956年6月6日,台北的“榮民總醫院”在蔣經國的推動下開始興建,並於三年後投入使用,簡稱“榮總”,日後這家醫院不但成為許多“榮民”看病的地方,也成為國民黨許多高層人物的病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