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纏絲拳

纏絲拳在榮昌地區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廣泛的民眾基礎和深遠的社會影響,而且傳人甚眾,據上世紀末粗略統計,當不在千人以下。近些年,為回響國家體育總局把中國武術推向奧運的號召,榮昌縣委、縣府、縣文體局、縣教委等十分重視各類民間拳種的挖掘和發展工作。特別是纏絲拳在縣文體局的具體領導下,成立了“重慶市榮昌縣纏絲拳藝研究會”,定期開展技術研討活動,並由武術愛好者鄒朝文在縣城創建了“昌龍搏擊武術俱樂部”及 “昌龍文武學校”。看著一批批跨入嶄新學堂習文練武有志青年的勃勃英姿,我們相信榮昌纏絲拳的未來是可喜可賀的,榮昌武術事業的發展是大有希望的,榮昌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的明天是無比輝煌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榮昌纏絲拳
  • 地區:榮昌地區
  • 研究會:重慶市榮昌縣纏絲拳藝研究會
  • 性質:榮昌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相關記載,價值,

相關記載

纏絲拳的挖掘工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四川武術大全》中已有了許多介紹,但有些記載的纏絲拳已失去了其螺旋纏繞的基本思想,似乎忘了纏門祖師“無圓不成拳,無圈不成術”之訓。當然能大膽吸收別派武術技擊長處,甚至外國西洋武技直來直去之優勢,不能說有什麼不好,正如楊班侯的太極拳一樣,其功到極高時圈已是極小,步入到“曲至極精處,直為最捷徑”的佳境,應該是功力更高之體現,但若在文獻中只記著這些高層的狀況,久之難免誤導於人。
榮昌纏絲拳
《道門纏絲》第一章第二節說到:“內家拳術,當如太極之自體而用,安步穩健以求精微。纏門先賢,固有兼修本體者,技尤精嫻而無虞。其為求速效於技擊,直取此外用而傳徒,亦一時權宜之計。若後學以為既簡且潔,或謂捷徑。因舍本求末,以此空中樓閣世襲,久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愚以為長此無根之華,技藝固終難躍登神妙化境,且常遺疾患於後,亦為可嘆者。今纏門諸賢挾纏絲法行道四方,知其源者幾稀。簡文帝曰‘賴其末而不識其本,真慚愧也哉!’吾輩聞之,敢不猛醒而刻意乎基礎焉。”筆者從其他纏門資深人士談話中,也可以肯定當時整理出的各路纏絲拳術法只是一小部分。所謂求形者易求神者難,真正精微玄奧的內容並沒表現出來,而這些也是最難形成文字的部分。
在纏門中流傳較廣的經典性文獻為四代名手龍嗣順著的《纏絲術法》,六代名師蔡德泉留下的《蔡氏家秘》,唐新知撰寫的《纏打心得》,七代名手張宏斌著的《纏門三字經》,錢鼎文論著《道門纏絲》以及蔣遠武整理的《纏門打經》,都從各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纏絲拳的思想和內容。

價值

纏絲拳作為內家拳傳到近代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有著豐富而完善的思想,它既經歷了市井白丁純正古樸地參悟,也贏得了武林儒士的文化蘊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