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村語錄

榕村語錄

《榕村語錄》三十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徐用錫李清植輯。

《榕村語錄》為李光地學術言論彙編。包括經書總論與論《四書》者八卷,論《易》、《書》、《詩》、《三禮》、《春秋》、《孝經》者九卷,論宋六子、諸儒、諸子、道釋者三卷,論史一卷,論歷代一卷,論學二卷,論性命、理氣者二卷,論治道二卷,論詩文二卷,末附韻學。每一條或為光地自記,或為清植記,或為門人記,皆標於該條之末,而以光地自記與清植記者為多。

基本介紹

  • 書名:榕村語錄
  • 作者:李光地 
  • 類別:古代學術言論彙編 
  • 卷數:30 
  • 輯者:徐用錫、李清植 
  • 成書朝代:清康熙 
書籍介紹,作者介紹,輯者介紹,

書籍介紹

《榕村語錄》作者李光地之學源於朱熹,而能心知其意,得所變通,故不拘於門戶之見。其訪經兼取漢唐之說,其講學亦酌采陸王之義,而明辨其是非得失,往往一語而決疑。其經書總論謂“孔子之書,如日月經天,但看尊之則天下太平,廢而不用,天下便大亂”,“孔子六經,字字可信”。其論《孟子》,謂“仁、義、智、禮者性也,事親、從兄者道也。性在內,道在外。性之理似乎虛而難見,故指其實而可循者”,“程朱分理與氣說性,覺得孟子不是這樣說,孟子卻是說氣質,而理自在其中,若分理氣,倒像理自理,氣自氣一般,氣中便有理,氣有偏全,理即差矣”。其論性命謂“王陽明說萬物一體處,言見赤子入井,惻然救之,是赤子一體也”,“論皆極精”。又謂“性之不明也,虛齋、整庵欲於氣之曲折處見性,姚江以昭昭靈靈言之,皆難以口舌爭,須知氣不過運動,神不過知覺,而所發之理乃性也”,“程子稱形而上下為截斷分明,朱子言太極陰陽當離合觀,可謂精切”,“姚江以一靈明者為性,雖少近理,然所見乃心而非性也”。其論理氣謂“先有理而後有有明一代雖極純儒,亦不明此理”,是主程朱學說,一脈相承。又謂“程子言性即理也,今當言理即性也,不知性之即理,則以習為性,而混於善惡,以空為性,而入於虛無;不知理之即性,則求高深之理,而差於日用,溺泛濫之理,而昧於本源。性即理也,是天命之無妄也;理即性也,是萬物之皆備也”,亦與程朱一致。李光地為清初宋學代表,此書為其代表作,全面反映了李光地的學術思想。有《榕村全書》本。《四庫全書》本、民國間博氏藏園又刊《續集》20卷。
李光地李光地
其經書總論謂“孔子之書,如日月經天,但看尊之則天下太平,廢而不用,天下便大亂”,“孔子六經,字字可信”。
其論《孟子》,謂“仁、義、智、禮者性也,事親、從兄者道也。性在內,道在外。性之理似乎虛而難見,故指其實而可循者”,“程朱分理與氣說性,覺得孟子不是這樣說,孟子卻是說氣質,而理自在其中,若分理氣,倒像理自理,氣自氣一般,氣中便有理,氣有偏全,理即差矣”。
其論性命謂“王陽明說萬物一體處,言見赤子入井,惻然救之,是赤子一體也”,“論皆極精”。又謂“性之不明也,虛齋、整庵欲於氣之曲折處見性,姚江以昭昭靈靈言之,皆難以口舌爭,須知氣不過運動,神不過知覺,而所發之理乃性也”,“程子稱形而上下為截斷分明,朱子言太極陰陽當離合觀,可謂精切”,“姚江以一靈明者為性,雖少近理,然所見乃心而非性也”。
其論理氣謂“先有理而後有有明一代雖極純儒,亦不明此理”,是主程朱學說,一脈相承。又謂“程子言性即理也,今當言理即性也,不知性之即理,則以習為性,而混於善惡,以空為性,而入於虛無;不知理之即性,則求高深之理,而差於日用,溺泛濫之理,而昧於本源。性即理也,是天命之無妄也;理即性也,是萬物之皆備也”,亦與程朱一致。

作者介紹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1642年出生於安溪縣祥華鄉祥華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為官期間,政績顯著,貢獻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李光地一生,輔弼帝業,清勤謹慎,始終如一,其光輝業績,不勝枚舉。“三藩之亂”發生後,國家 處於分裂日裂的嚴重關頭,李光地派人冒險上京,進獻蠟丸密疏,獻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亂。他以全家生命力薦施琅專征平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李光地為政席仁,他義設常平倉,荒年賑濟饑民;減免賦稅,廢除自秦以來的“十家連坐法”和“凌遲”、“滅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山集》案被株連入獄的文學家方苞。江南知府陳鵬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巡時,江南總督阿山乘機向陳鵬要求供奉、饋贈,增收百姓地丁銀,以討好皇上。陳鵬不理,被阿山罷官投獄,以“大不敬”罪擬判死刑。李光地為陳奏辯伸冤,陳鵬獲得康熙帝赦免,被召入武英殿編書。康熙帝與李光地“情雖君臣,義同朋友”。李光地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執政時期。他病逝時,康熙帝深為震悼,諭朝臣曰:“知之(李光地)最真,無有如朕者;知朕,變無過於光地者”。其死後被謚“文貞”,加贈太子太傅。並列清初一氏名宦,誠非過譽。
榕村文集榕村文集
李光地生平著作豐富,主要有《周易通論》四卷、《周易觀象》十二卷、《詩所》八卷、《大學古本說》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餘論》一卷、《讀論語札記》二卷、《讀孟子雜記》二卷、《古樂經傳》五卷、《陰符經注》一卷、《參同契章句》一卷、《註解正蒙》二卷、《朱子禮纂》五卷、《榕村語錄》三十卷、《榕村文集》四十卷、《榕村別集》五卷。

輯者介紹

徐用錫(1657~)字壇長,號晝堂,清代宿遷人。生於清聖祖順治十四年,卒於高宗乾隆元年以後,年80餘歲。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引年歸。從李光地游,究心樂律、音韻、歷數、書法。康熙五十四年,分校會試,嚴絕請託,銜之者反嗾言官劾其把持闈事,聖祖原之,終以浮議罷歸。乾隆初,起授翰林院侍讀,年已八十。尋告歸,卒於家。用錫鄉舉出姜宸英之門,與何焯同為光地客,論書多與二家相出入。精於鑑別古人,言筆法亦多心得,著字《學劄記》二卷,載《圭美堂集》中。著有《圭美堂集》二十六卷,《四庫總目》傳世。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登進士,改任庶吉士,授編修,預修《朱子全書》、《周易折衷》、《性理精義》等書,五十四年(1715年)分校會試不久被免官歸里。乾隆初年,授翰林院侍讀,以80歲高齡參與纂修《三禮》,後以原來官職的品級而告老還鄉,卒於家。
李清植為李光地之孫,字立侯,號穆亭,雍正二年(1724)進士,授編修,累遷山東巡撫、禮部左侍郎。
李清植,字立侯,別號穆亭。安溪感化里(現湖頭鎮)人。清康熙二十九年出生(1690),大學士李光地的孫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