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漢語一級字,讀作榆(yú),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制器具或供建築用,也作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榆
- 拼音:yú
- 繁體:榆
- 部首:木
- 五筆:SWGJ
- 倉頡:domn
- 鄭碼:foqk
- 筆順:1234341251122
- 平水韻:七虞平聲
- 筆 畫:13
- 四角:48921
- 異體字:楡、崳
- 部外:9
- 注音:ㄩˊ
- unicode:U+6986
- 規範漢字編號:2869
- 字形結構:左右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音韻匯集,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榆yú
⒈ 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制器具或供建築用:榆莢。榆錢兒(即“榆莢”,像小銅錢)。榆面(以榆皮磨製成粉,用為黏劑)。榆塞(古稱邊塞植榆,故稱邊塞為“榆塞”)。桑榆暮景。
⒉ 姓。
基本詞義
◎ 榆 yú
〈名〉
(1) 榆樹[elm]
榆,白枌。——《說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為枌也。莢可食,亦可為醬。
堇萱枌榆。——《禮記·內則》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莊子·逍遙遊》
(2) 落葉喬木,葉卵形,花有短梗,木材可供建築或制器械、家具等。如:榆枋(借喻見識淺陋;也指眼界狹小);榆莢(古代錢幣名稱,漢代鑄造)
常用詞組
榆莢、榆木、榆木腦袋、榆錢,榆錢兒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兪。 (虞韻)
《說文》楡,白枌。《陸璣·草木疏》楡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
《爾雅》釋楡者三:一曰藲荎。郭註:今之刺楡。疏:《詩·唐風》山有樞是也。一曰無姑,其實夷。郭註:無姑,姑楡也,生山中,葉圓而厚,所謂蕪荑是也。一曰楡白枌。疏:《詩·陳風》東門之枌是也。
又《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滫𤅵以滑之。
又《禮·檀弓》諸侯為楡沉設撥。《注》以水澆楡白皮之汁,有急播地,引輴車使滑。
又《嵆康·養生論》楡令人瞑。《博物志》啖楡則眠不欲覺。
又《周禮·夏官·司爟注》鄹子春取楡柳之火。
又《本草集解》大楡二月生莢,樃楡八月生莢。
又桑楡,晚景也。《後漢·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楡。
又地楡,草名。《博雅》菗蒢也。
又白楡,星名。《古樂府》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楡。
又枌楡,鄕名。漢高立社於此。《前漢·郊祀志》高祖禱枌楡社。
又楡林,塞名。《水經注》諸次水東逕楡林塞,世謂之楡林山。
又姓。《後漢》將軍楡棘。
〔《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𤅵以滑之。〕謹照原文兔改免。
說文解字
榆,白枌。從木俞聲。羊朱切
說文解字注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榆白枌。
見釋木。陳風東門之枌傳雲。枌、白榆也。然則釋木榆白為逗、枌為句、顯然。許意亦如此讀。別榆一穜以起下也。榆莢可食。亦可為𤖕。酉部所謂𨡭䤅也。從木。俞聲。羊朱切。古音在四部。
音韻匯集
國際音標 jy˧˥ 唐代讀音 io日語讀音 NIRE韓語羅馬 YU
客家話 [梅縣腔] ji5 [客語拼音字彙] yi4粵語 jyu4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平聲陽 魚小空;中古音 喻以母 虞韻 平聲 逾小韻 羊朱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影母 侯部 ;王力系統:餘母 侯部 ;
中上古音
- 上古音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榆 | 俞 | 侯 | 逾 | lo | - |
「榆」上古音
- 中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調 | 聲母 | 韻母 | 備註 |
魏 | - | 魚 | - | - | juo | - |
晉 | - | 魚 | juo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魚虞模 | jwo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齊 | 魚虞模 | jwo | |||
南北朝 | 齊梁陳北周隋 | 虞模 | ju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 | 0 | i̯u | ||
隋唐 | 擬音/王力系統 | j | ǐu | |||
隋唐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0 | juo | |||
隋唐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0 | iuo | |||
隋唐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ji | u | |||
隋唐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0 | ǐu | |||
「榆」中古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