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霸王鞭

榆社霸王鞭

霸王鞭是流傳於山西省榆社縣境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遍及全縣四鎮五鄉,它集舞蹈、武術、體育於一身,以節奏明快,粗獷豪放,鏗鏘有力,歡樂祥和的獨特風格和鮮明的民眾體育性質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每逢節慶之日,一隊隊健男俏女紅裝艷裹,持鞭上場舞動霸王鞭的時候,都會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榆社霸王鞭
  • 發源於山西省榆社縣
  • 類別:悠久歷史的民間優秀文藝節目
  • 特點:集舞蹈、武術、體育於一身
起源傳說,音樂道具,基本技巧,風格特色,

起源傳說

榆社霸王鞭的起源,眾說紛紜。民間流傳有三種說法:
一說秦末楚漢相爭項羽與劉邦擊掌相約:先入鹹陽者王之,後項羽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池,項王便站在馬上,揮舞馬鞭,高歌競舞,舞至酣時,命士卒折木為鞭再舞,共同歡慶勝利。其恢宏之狀,動魄之情,吸引和感染了當地百姓,百姓紛紛效仿之。於是這種歡慶勝利的即興舞蹈形式,就由軍營傳播到民間,逐漸演變為一種傳統舞蹈節目。又說,項羽帶兵在太行山一帶作戰,曾宿營榆社,故源出於榆社。因項羽自稱西楚霸王,“霸王鞭”由此得名。
二說榆社古縣誌記載,西晉末年,五胡十六國中的後趙王石勒為榆社人。當時,趙王石勒不滿西晉王朝的壓迫,率眾反抗,百姓紛紛回響,石勒的勢力不斷壯大,被譽為“王朝之魁”。此時,石勒立志稱霸中原,他在打仗獲勝之後,兵將們的喜悅之情難以自抑,便自發地持槍械手舞足蹈起來,這種舞蹈形式,流傳到民間,逐步發展成為彩鞭形式,以表達趙王稱霸中原之意。遂將這種舞蹈稱之謂“霸王鞭”,而趙王家鄉在榆社,“霸王鞭”自然也就發源於榆社。
三是相傳宋代時,榆社人尚武成風,無論年老年少,皆有習武嗜好,武術高手很多。其中,有一老者武藝高強,無人可敵,人稱“霸王”。古時無論官家還是商號,在運送金銀財物時,都請他作保鏢。其人善練鞭桿,鞭技出神入化,變化多端,功夫甚深。鞭桿長約一米,既是驅趕牲口的工具,又是防敵自衛的武器。在他的帶動下,善使鞭桿的人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鞭技逐漸派生出一種舞蹈形式。
以上三種說法儘管各執一詞,但有幾點是相同的。一是霸王鞭的確歷史悠久,幾乎長達2000餘年,最短也有1000餘年;二是發源地為榆社;三是霸王鞭是從戰爭或武術中演化而來的。它在榆社境內流行,即可成為上述三種說法的佐證。

音樂道具

榆社霸王鞭的道具是“雙鞭”,即用長約 l米的木棍或竹桿製成。棍桿兩端繫上小鐵環、銅環,後改為銅鈴.並系紅綢布條或金色穗條。這樣,舞動起來,丁當作響,彩綢飛轉飄揚,格外醒目好看。

基本技巧

榆社霸王鞭的道具是“雙鞭”,即用長約 l米的木棍或竹桿製成。棍桿兩端繫上小鐵環、銅環,後改為銅鈴.並系紅綢布條或金色穗條。這樣,舞動起來,丁當作響,彩綢飛轉飄揚,格外醒目好看。
霸王鞭的基本技巧是:用鞭端磕打四肢為其基本動作。傳說的打法為“八點法”,即:一點磕左手,二點磕右肩,三點磕左肩,四點磕大腿(平抬),五點磕左小臂,六點磕右大腿(平抬),七點磕右腿(平抬),八點磕左腳掌(由身後跳起)。
後來,又發展為“四十點法”,即在原“八點法”的基礎上,又加了三個“八點”,兩個“四點”。磕打的位置不只限於四肢,還可磕打手腕、腰、腿外側、後肩等部位,還有雙鞭互磕、觸打地面。
1995年,在省、地民眾藝術館領導和專家的大力幫助指導下,對霸王鞭又作了進一步的藝術加工和改造,使霸王鞭又上了一個新的藝術台階。將霸王鞭的動作發展到磕、打、推、轉、挑、翻、盪、搖、擺、甩等10個花樣,進一步豐富了表演隊伍的造形變化。同時將整套舞蹈,分為《祝福篇》、《豐收篇》、《歡慶篇》三大部分,使霸王鞭的形式與內容更加協調、融合,並配以創作的音樂,使它既具有濃溢的鄉土韻味,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祝福篇》表現勞動人民對風調雨順之年、安樂幸福生活的祈盼;《豐收篇》表現五穀豐登、碩果纍纍和勞動人民豐收後的喜悅心情;《歡慶篇》表現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嚮往。

風格特色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榆社霸王鞭體現了節奏明快、粗獷豪放、喜慶歡樂為主調的風格。整個舞蹈、快慢結合、輕重有致,高低錯落、剛柔兼俱、富於變化,表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霸王鞭道具的裝飾色彩與演員的服裝色彩,均以大紅和金黃為主色調,再加上明快的音樂伴奏,使霸王鞭呈現出一種歡慶、熱烈、祥和的基調,抒發出一種濃厚的黃土高原文化氣息,反映出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精神風貌。霸王鞭的另一個特點是,它具有顯明的民眾體育性質。當一對對男女表演起鞭舞來,全身各個肢體部位都在運動,自然而然地起到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作用。霸王鞭的第三個特點是,它還可以鍛鍊和增進表演者的搏擊能力。正如傳說的那樣,在過去從事武術的人,很喜歡舞弄鞭桿這一套拳術。如今霸王鞭的許多動作,就是從武術鞭技中習衍而來的。因此,久練霸王鞭舞,自然可以鍛鍊身體,提高自身的保衛能力。
由於霸王鞭具有以上一些特點和功效,千百年來,很受民眾的喜愛。
建國前,榆社縣的霸王鞭活動,就已基本普及,全縣80%以上的村子,都有此項活動。城關附近,南川、西川一帶,更為普遍,演技也很精彩。
建國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工作。70年代,榆社霸王鞭曾在晉中地區文藝匯演時獲獎。改革開放,為榆社霸王鞭注入了新的活力。1982年、1984年,“榆社霸王鞭”在晉中地區全區匯演時,又兩次獲優秀節目獎。1992年,榆社汽車站排演的霸王鞭,在陽泉市匯演時榮獲一等獎。1994年,榆社霸王鞭被列為晉中地區民間傳統藝術開發項目。如今,在榆社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縣文化館“整理民間霸王鞭製作組”,對霸王鞭的舞蹈、。音樂、配器等,進行了大膽改革,使其更具時代特色。1995年,榆社霸王鞭被定為山西省第三屆鑼鼓藝術節表演節目,赴省城太原表演,受到省城各界民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願榆社霸王鞭這朵藝術之花,不斷創新發展,使它真正成為服務人民、鼓舞人民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