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鎮(吉林省集安市轄鎮)

榆林鎮(吉林省集安市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榆林鎮地處長白山老嶺南麓,隸屬於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鎮是嶺南特產商貿大鎮、集安市綠色種植管理和生態建設示範區、吉林省農村建設優美鄉鎮試點鎮、吉林省綠化工作先進單位、民政工作先進單位。

1965年,榆林人民公社有居民2209戶12170人(人社2040戶11389人)。1985年,榆林鎮有居民2916戶13744人(非農業人口1202人)。2005年,全鎮有居民3557戶13368人(非農業人口1188人),由漢族、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榆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吉林省集安市
  • 下轄地區:9個村民委
  • 面積:3918.2公頃
  • 人口:13368(2008)
  • 氣候條件:亞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吉C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自然資源,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懷仁縣劃歸輯安縣,仍為融和保,下設台上、吊打溝、葫蘆頭溝、樣子溝、富有街、林江口、地溝、老虎哨八牌。
民國元年(1912年)輯安實行自治,全縣劃為1區2鄉1鎮,榆林屬西二鄉融和保。民國十二年(1923年)實行區村制,榆林為二區,下設榆林、太平2個主村、6個副村。區設區公所,村下設閭。
偽滿康德元年(1934年)實行區村保甲制,為二區榆樹林子村。下設榆林保,保下設6個甲,甲下設75個牌。康德四年(1937年)實行街村制,榆林區改為榆林村,下轄8個屯、7個牌,設村公所。
1945年解放後,將原街、村屯制改為區村制,榆林為三區(區政府所在地)o1947年7月,榆林與大路合併為第二區,為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第二區人民政府改為榆林區人民政府。
1956年2月,轄域內分設榆林鄉、太平鄉、復興鄉、地溝鄉,隸屬富有區公所。1958年3月,榆林鄉、復興鄉合併為榆林鄉,迎水砬子鄉、地溝鄉合併為迎水砬子鄉。1958年9月,榆林鄉、太平鄉、迎水砬子鄉合併成立榆林鄉和躍進人民公社,12月改稱榆林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將榆林人民公社分為榆林、太平2個人民公社。至1968年,榆林人民公社由楊萬興、徐國盛、郝志誠、王成福先後任書記,孫好禮、全春先(兼)、李炳俊先後任社長。
1968年8月,成立榆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至1980年,馮振遠、逄學文、孫玉林、張立、李鴻雁、金錫燦先後任書記,王成福、馮振遠、逄學文、孫玉林、張立、李鴻雁、丁國忠、周海、譚學璽先後任主任。
1980年8月,榆林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榆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至1983年,金錫燦、王林先後任書記,信壽亭、曲保霖先後任主任。
1983年3月,榆林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榆林鄉人民政府。王林任書記,王興梓、程福祿先後任鄉長。
1984年11月,榆林鄉改為榆林鎮;轄榆林、治安、向陽、復興、朱仙、大甸子、地溝、迎水、樣子溝9個村民委(47個自然屯)、67個村民組、1個社區居民委、6個居民組。至2008年,王興梓、程福祿、劉景春、費洪光、孫國祥、於文泉、朴桂民先後任書記,程福祿、劉景春、金京植、鞠惠清、孫國祥、劉雲來、於文泉、徐占國、朴桂民先後任鎮長。

經濟發展

榆林鎮地勢北高南低,大致可分為三級。第一級是榆林鎮北部山區,山上天然林生長茂盛,山下為坡地;第二級在鎮的東南部,為老嶺余脈低山區,海拔在400~500米左右;第三級在鎮的西南部,海拔在300米以下,地勢平緩,為全鎮主要農業耕作區,尤其靠近江邊地帶,土質肥沃,是全鎮農業高產區。具有區域特色的土特農產品芋頭、花生、地瓜等在省內外市場享有盛譽。小包裝“榆林地瓜”、“榆林芋頭”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林下參產業是榆林鎮特產資源開發的方向,已發展林下參達133.3公頃。同時帶動了蠶業和蜂業的發展,是蠶繭主要產地之一。同時,榆林鎮黨委、鎮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組織農民大力發展養魚業和栽植葡萄、梨、蘋果、板栗等多種經營,水果總面積38.9公頃,其中葡萄22.3公頃。旅遊業發展迅速,老虎哨景點每年吸引了大批省內外遊客前來欣賞中朝邊境獨特風光。以朱氏西洋參為代表的農村企業,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行規模經營,人參在山簾數31368簾。中小藥材種植面積達60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785萬元。其中,農業收入3990.4萬元,林業收入393萬元,牧業收入928.9萬元,哈什螞養殖、水產等漁業收入141.2萬元,工業收入27.8萬元,建築業收入241.6萬元,運輸業收入 231.1萬元,商飲業收入430.5萬元,服務業收入162萬元,其他收入238.5萬元;人均純收入2987元。

自然資源

榆林鎮地處長白山老嶺南麓,屬亞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鮮明。年平均氣溫6℃,最高氣溫37.7℃,年平均降水量947毫米,年平均日照2284小時,無霜期149天左右。2005年,全鎮有耕地1231公頃,其中水田220公頃;有林業用地22611公頃,有林地21081公頃,活立木蓄積量89.2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1.76%;有園林383.8公頃;水面、村居、道路及其他用地3918.2公頃(其中包括榆林苗圃1097公頃)。盛產桃、李、杏、梨、葡萄、核桃、山楂、元棗等野果,以及人參、黨參、苦參、五味子、天麻、細辛等多種中小藥材。野生動物有熊、狍、狸、野豬、狼、狐狸、山兔、黃鼬和烏鴉、喜鵲、麻雀、野雞、樹雞、啄木鳥等。魚類有鯉魚、鯽魚、鮎魚、馬口、重唇、白鰱、鯿化、鱉等。山脈主要有老爺嶺、五道嶺、涼水嶺、七道溝山、大墓子山、朱仙溝山等。沔流主要有鴨綠江及其支流榆林河、地溝河、復興河等,水利資源豐富。礦藏主要有硼石、蛇紋石、銅、金、鉛、雲母、水鎂石等。境內以沖積土為主,其次是灰棕壤、石灰土、草炭土、水稻土。是集安嶺南下片交通樞紐和通往嶺北的交通要道。中朝兩國合建的渭源發電廠位於該鎮南部,電站附近建有國際渡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