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蠹蛾

榆木蠹蛾

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屬於鱗翅目木蠹蛾科線角木蠹蛾屬的一種昆蟲。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陝西、山西、寧夏、甘肅、四川、雲南、廣西、、台灣等。危害白榆,此外還有刺槐、楊、麻櫟、櫟、柳、丁香、銀杏、稠李、蘋果花椒金銀花等,為榆樹最常見的鑽蛀性害蟲。幼蟲在根頸、根及枝幹的皮層和木質部內蛀食,形成不規則的隧道,削弱樹勢,重者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榆木蠹蛾
  • 拉丁學名: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
  • 別稱:柳乾木蠹蛾、柳烏蠹蛾、大褐木蠹蛾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木蠹蛾科
  • :線角木蠹蛾屬
  • :榆木蠹蛾
  • 分布區域:中國、蘇聯、朝鮮、越南、日本等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營林措施,化學防治,燈光誘殺,性信息素誘殺,生物防治,

形態特徵

榆木蠹蛾
成蟲
體粗壯,灰褐色,雌蟲體長 25-40 mm,翅展 68-87 mm;雄蟲體長 23—34mm,翅展52-68 mm。雌、雄觸角均為線狀,雄成蟲觸角鞭節 71節,先端 3節短細,尤以第三節最短;雌成蟲鞭節73-76節,先端2節短細。下唇須緊貼額面,伸達觸角基部。頭頂毛叢,領片和肩片暗褐灰色,中胸背板前緣及後半部毛叢均為鮮明白色,小盾片毛叢灰褐色,其前緣為1條黑色橫帶。前翅灰褐色,翅面密布許多黑褐色條紋,亞外緣線黑色、明顯,外橫線以內中室至前緣處呈黑褐色大斑,是為該種明顯特徵。後翅淺灰色,翅面無明顯條紋,其反麵條紋褐色,中部褐色圓斑明顯。雌成蟲翅級由11-17根硬鬃組成。中足勝節1對距,後足腔節2對距,中距位於端部1/4處,後足基附節膨大,中墊退化。
榆木蠹蛾
卵圓形,長 1.52-1.72 mm,初產灰白色,漸變為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布滿縱脊行紋,行間有橫隔。
榆木蠹蛾
幼蟲
扁筒形。初孵幼蟲體長 3 mm左右,老齡幼蟲體長 63mm-94 mm。胸、腹部背面鮮紅色,腹面色稍淡。頭部黑色,前胸背板骨化,褐色,上有1個淺色“D”形斑痕;幼齡幼蟲該斑痕黑褐色,5齡以後變淺。斑痕前方有一長方形淺色斑紋;後胸背板有兩枚圓形斑紋。腹足深桔紅色,趾鉤三序環狀,趾鉤數為82-95個;臀足趾鉤雙序橫帶,趾鉤數19個-23個。此蟲體色從幼齡至老齡均為鮮紅色。
棕黑色,略向腹面彎曲。蠍長 29mm-48 mm。雌蛹腹部背面第一至第六節,雄蛹第一至第七節,每節有2行刺列,前行刺列粗大,刺列長過氣門,後行刺列長不達氣門。雌蛹第七至第九節,雄蛹第八、九節,只有1行刺列。後足長不過腹部第三節。臀部有3對齒突,腹面1對顯著粗大。
長橢圓形,略彎曲,系老熟幼蟲所吐絲質與土壤綴成,內壁光滑,灰白色,質地堅韌。

生物學特性

在山東野外為2年1代,幼蟲經過2次越冬,跨越3個年度。室內人工飼養,世代仍以2年1代為主,同時有1年1代,3年1代及4年1代者,世代發育歷期變動較大,為376天-1465天。
世代不同,化蛹的老熟幼蟲蟲齡有異,l年1代者僅10齡,2年1代者可達18齡,3年1代者均在20齡以上,最多有達23齡者。林內4月下旬初開始化蛹,成蟲出現為5月中旬至8月中旬,但在9月中旬尚可見個別成蟲。 成蟲晝夜均可羽化,以 19—21時居多,占總羽化數的觀%以上。
羽化高峰為 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前,蛹由土壤內蠕動到地表,半露於地面,成蟲脫蛹後,蛹殼遺留在土表,頗易發現。成蟲白天靜優不動,隱蔽於根際或技幹上,夜出活動,以22:30一2小00時為高峰,規律比較一致。
成蟲羽化後當夜交尾,交尾時間多在23-1時。交尾持續時間4分鐘—16分鐘,個別有達61分鐘者。交尾結束後,即沿樹幹爬行,尋覓產卵場所。卵多產於技、乾傷疤及樹皮裂縫處,成塊或堆,緊密排列,卵塊外無覆被物。每雌產卵134-940粒,每一卵塊含卵27-162粒,卵期13天-15天。雌蟲壽命3天-9天;雄蟲2.5天-9天。成蟲趨光性強。
6月中、下旬為幼蟲孵化盛期。初孵幼蟲多群集取食卵殼樹皮,2-3齡時分散尋覓傷口及樹皮裂縫侵入,在韌皮部及邊材危害,發育到 5齡時,沿樹幹爬行到根頸部鑽入危害。此後不再轉移,故在土層上下的根頸部內往往被危害成蜂窩狀。幼蟲在蟲道內數頭或數十頭聚居一蟲道內,整個根頸部有多達89頭幼蟲者。
當年群幼蟲於10月份在根頸內越冬。H年群末齡幼蟲於 10月中、下旬,由蟲道中爬出尋覓鬆軟土壤;在土壤內 3.0—11.2 cm處,作上質薄英,在繭內卷編成橢圓形進行越冬。次年 4月上旬,當氣溫達到 10℃以上時,幼蟲再由越冬英中爬到土中作繭化蛹。少數未達木齡的二年群幼蟲仍在根頓內進行第二次越冬,次年4月開始再取食一段時間,到達末齡時,爬入土中作繭化蛹。當年孵化的幼蟲,越冬前多為7-9齡,最大可達11齡;末齡幼蟲在第H次越冬前多為14-16齡,最大達18齡。8齡以上的中齡幼蟲體肥胖,脂肪含量高,耐飢能力特彆強。
據試驗,禁食後壽命仍可達113—447天,為其他蛾類幼蟲所罕見。老熟幼蟲化蛹前胸、腹部原有鮮紅色素退去,成為黃白色,進入前蛹期。前蛹期9-15天。蛹期:雌蛹26天—34天,最長可達見天;雄蛹27-40天。蝸重 1.80 g-4.24 g。

防治方法

營林措施

(l)著重改變林木組成,如在楊樹防護林內逐漸淘汰受害最重的大官楊、大青楊等,更換為樹皮光滑、不易被水蠶蛾產卵的毛白楊、歐美楊等。在防護林帶內對蟲口密度過大,無保留價值的林帶及時進行改造,以減少蟲源。
榆木蠹蛾
(2)在經營片林時既要考慮樹種的混交,又要保持林分的鬱閉度。鬱閉度0.7以上的林分受害程度明顯小於鬱閉度小的林分。
(3)修校問題,一是修技要避免在木蠶蛾產卵前的春季進行,H是傷口要做到平滑。例如,對沙柳木蠶蛾可用低平連法,即從主根基部靠近地面或低於地面平掉;對水麻黃豹蠶蛾可營造濕地松檸檬按和木麻黃混交林以抑制蟲害發生。

化學防治

(l)噴霧殺初孵幼蟲對尚未蛀入乾內的初孵幼蟲:如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可用 50%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對榆木蠶蛾可用5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澳氰菊酯、20%殺滅菊酯3000-5000倍液;對東方木漿蛾用50%久效磷乳油 1000—1500倍液;對木麻黃豹蠶蛾用 2.5%澳氰菊酯 3000倍液, 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霧毒殺,效果均好。
(2)藥劑注射蟲孔、毒殺於內幼蟲在已蛀入乾內的中、老齡幼蟲以獸醫針簡灌藥注射蟲孔。如對榆木蠶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80%敵敵畏 100-500倍液, 50%馬拉硫磷乳油、20%殺滅菊酯乳油 100一300倍液;對東方木蠶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20%殺滅菊酯乳油100-500倍液;對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用40%樂果乳油40-60倍液,50%敵敵畏乳油20一用倍液, 80%敵百蟲可用濕性粉劑 20一用倍液;對小木蠶蛾用 50%久效磷乳油、 35%甲基硫環磷、 80%敵敵畏乳油、 50%殺螟松乳油 1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 500倍液均可。
(3)樹幹基部鑽孔灌藥、內吸傳導、毒殺於內幼蟲常用藥劑為50%久效磷乳油,35%甲基硫環磷內吸劑原液。施藥時先用手搖鑽在樹幹基部(距地面 30 cm左右)相對交錯打孔l—3個(一般打 2個孔),孔徑 10-16 mm。兩孔要斜穿,但不相通。將藥注入孔內,外敷粘泥,使樹幹吸收,通過傳導毒殺於內木蠶蛾幼蟲(同時亦可毒殺於內天牛幼蟲及葉部害蟲)。施藥量按林水平均胸徑每 Icm用藥lml或 1.5 ml,效果均在 90%以上。施藥日期以4月中旬左右樹液流動時最適,秋季效果較差。該法對材質鬆軟之樹種比硬質材好,對防治楊樹中的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優於榆樹中的榆木蠶蛾。
(4)磷化鋁片劑堵塞蟲孔熏殺根、乾內幼蟲 56.5—58.5%磷化鋁片劑(每片 3.3 g)原系熏蒸糧食之用,經試驗將其研碎按不同劑量——l/20或 1/用片(即每蟲孔 0.119或 0.165g)——填入樹幹或根部木蠶蛾蟲孔內,外敷粘泥,熏殺根、乾內幼蟲(同時可殺天牛幼蟲),殺蟲率均能達到90%以上。此法適於防治榆木蠶蛾。而對危害楊樹幹部之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因樹木高大,施藥費工,且易產生漏株、漏藥,不如前者方便。 以上第三、四兩種方法系內部施藥,不污染環境,避免殺傷天敵。與其他同類藥物(如毒簽)比較,不需要預先加工製作,節省成本。 另外,用磷化鋅毒簽防治小木蠢蛾及木麻黃豹蠶蛾,殺蟲效果均在觀%以上,優點是施藥操作方便。

燈光誘殺

成蟲木蠶蛾成蟲均具有趨光性,強弱因蟲種而異。燈誘所用燈種以瀋陽產的 SP-B型捕蟲器(400 W)及 GS-2型和 GWD-2型燈光電力殺蟲器(250-400 W)最好。誘蟲燈的懸掛高度,以離地面3m左右為宜。開時間因蟲種活動尖峰時間不同而不同,如榆木蠶蛾以23一1時為誘蟲高峰,東方木晶蛾則為21刀0一1:30時左右成蟲活動最盛。燈誘不僅能誘到木蠶蛾雄蟲,且能誘到相當數量的懷卵雌蟲。燈誘對各種木蠶蛾雖均有效,但在防治運用時必須連年進行,方能對蟲口的減少起明顯作用。燈誘如和其他防治措施配合,效果更佳。

性信息素誘殺

成蟲套用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人工合成性誘劑B種化合物(順一5一十H碳烯酸乙酸酯)誘殺這種木蠶蛾,每一誘捕器劑量為 0.5 mg。誘捕器為紙板粘膠式,誘芯為濾紙芯或橡皮塞芯。誘捕器彼此間距離為 30-150 m。誘捕器懸掛於林帶上風頭一行林帶的兩株樹之間,誘捕時間為每晚18:30一21:30時。

生物防治

(1)白僵菌以 1—8億孢子/g白僵菌液噴殺榆木矗蛾幼蟲,死亡率達 17.85-100%。又可用白僵菌粘膏塗在排糞孔口;或用噴注器對注蟲孔口噴注5×10-10/ml白僵菌液,死亡率在 95%以上。
(2)線蟲以濃度 1000條/ml斯氏屬線蟲防治芳香木蠶蛾東方亞種幼蟲,死亡率達100%;用蕪著夜蛾線蟲品系水懸液,濃度 20000條/ml防治小木蠶蛾幼蟲,死亡率在 99%以上;以蕪警夜蛾線蟲北京品系防治木麻黃蠶蛾幼蟲,濃度1000條/ml水懸液注入蟲道內,死亡率達呼%;如用線蟲泡沫塑膠塞孔,死亡率達 93%。
(3)對榆木蠶蛾黑卵蜂、刺猜、螳螂、台撕、榆林沙蝴應加以保護利用。螳螂、台斯在野外均有捕食榆木蠶蛾的現象。室內觀察每頭螳螂每天可捕食榆木蠶蛾幼蟲0.25-3.5頭。每頭窈斯每天可捕食榆木蠶蛾幼蟲0.24-5.33頭。陝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在對沙柳水晶蛾進行研究時,發現榆林沙餓是沙柳木蠢的重要天敵,曾設標準地試驗,每標準地內理蛹49-57頭,各放置沙晰 10頭,檢查結果, 39.62-57.4%的蛹均被食去。
6.人工防治人工捕捉如運用得當,仍不失為很好的防治方法之一。在山東省平陰縣防護林帶內,於5月上一下旬芳香木蠶蛾的羽化高峰期,用2周的時間,發動小學生於每日傍晚芳香木蠶蛾羽化而未活動前,在地面人工捕捉成蟲達4224頭,這對減少防護林帶內新一代幼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對同樣於土壤內化蛹的榆木蠶蛾及在樹幹內化蛹的鑽具水晶蛾(危害部位在樹幹Zm以下,羽化時極易發現),亦可採用該法。
7.綜合防治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採用以上各種防治方法在平陰縣孔村區100餘條林帶的防護林網內進行綜合防治。在20000餘畝防護林林網內,在蟲口密度較大的林帶,以化學防治為主,輔以燈誘;在蟲口密度中等的林帶,則以燈誘及人工合成性誘劑誘殺為主,輔以人工捕捉成蟲等措施;在蟲口密度最重或輕的林帶,以營林措施為主,包括改建及保護啄木鳥等,經過 2年連續防治的結果,使全試驗林帶由原有蟲口密度 8.38頭/株降至 0.26 頭/株,蟲口下降率為 96.9%,基本達到有由不成災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