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提出個體認知發展的三個基本過程:同化(assimilation)順應(accommodation)平衡(equilibration)。
其中按照個體認識發展的先後,將同化劃分為三種形式:
再現性同化,再認性同化,概括性同化。
概括性同化,即基於兒童知覺物體之間的相似性並把它們歸於不同類別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概括性同化
- 外文名:Generality assimilation
- 拼音:gai kuo xing tong hua
- 性質:認知發展的基本過程
認知發展三個基本過程,定義,
同化原本是一個生物的概念,它是指有機體把外部要素整合進自己結構中去的過程。在認知發展理論中,同化是指個體對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的過程。也就是說,個體在感受到刺激時,把它們納入頭腦中原有的圖式之內,使其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就象消化系統就營養物吸收一樣。
所以,在皮亞傑看來,心理同生理一樣,也有吸收外界刺激並使之成為自身的一部分的過程。所不同的只是涉及的變化表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機能性的。
隨著個體認識的發展,同化經歷下列三種形式:
再現性同化,即基於兒童對出現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複反應 ;
再認性同化,即基於兒童辨別物體之間差異藉以作出不同反應的能力。它在再生性同化基礎上出現並有助於向更複雜的同化形式發展;
概括性同化,即基於兒童知覺物體之間的相似性並把它們歸於不同類別的能力。
認知發展三個基本過程
提出者:皮亞傑
內容:皮亞傑認為,所有的生物包括人在與周圍環境的作用中都有適應和建構的傾向。一方面,由於環境的影響,生物有機體的行為會產生適應性的變化;另一方面,這種適應性的變化不是被動的過程,而是一種內部結構的積極的建構過程。皮亞傑用適應的觀點解釋個體發展。同化、順應、平衡
同化原本是一個生物的概念,指有機體在攝取食物後,經過消化和吸收把食物變為自己本身的一部分的過程。皮亞傑把這一名詞借鑑到心理學中,用於描述“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個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結構中”(皮亞傑,B.英海爾德,1980)。在皮亞傑看來,心理同生理一樣,也有吸收外界刺激並使之成為自身的一部分的過程。所不同的只是涉及的變化表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機能性的。
順應是指“同化性的圖式或結構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響而發生的改變”,也就是改變主體動作以適應客觀變化,也可以說改變認知結構以處理新的信息。順應是與同化伴隨而行的。當個體遇到不能用原有圖式來同化新的刺激時,便要對原有圖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適應環境,這就是順應的過程。可見就本質而言,同化主要是指個體對環境的作用;順應主要是指環境對個體的作用。
平衡是指個體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使認知發展從一個平衡狀態向另外一個較高平衡狀態過渡的過程。平衡過程是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知圖式是通過同化和順化而不斷發展,以適應新的環境的。就一般而言,個體每當遇到新的刺激,總是試圖用原有圖式去同化,若獲得成功,便得到暫時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圖式無法同化環境刺激,個體便會作出順化,即調節原有圖式或重建新圖式,直至達到認識上的新的平衡。同化與順化之間的平衡過程,也就是認識上的適應,也就是人類智慧的實質所在。所以,皮亞傑認為:"智慧行為依賴於同化與順化這兩種機能從最初不穩定的平衡過渡到逐漸穩定的平衡"(皮亞傑,1980年)。
需要注意:平衡狀態不是絕對靜止的,一種較低水平的平衡狀態,通過共同與環境相互作用,就會過渡到一種較高水平的平衡狀態。平衡的這種連續不斷的發展,就是整個人知發展的過程(皮亞傑,1981年)。
定義
概括性同化,即基於兒童知覺物體之間的相似性並把它們歸於不同類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