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蠹野螟,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屬鱗翅目螟蛾科蠹野螟屬的一種昆蟲。體灰白色,頭胸、腹各節邊緣略帶褐色;翅白色,前翅基有黑褐色鋸齒狀二重線,內橫線黑褐色,中室及外緣端各有黑斑一個,下方有近於方行的黑色大斑一個,外緣有黑波紋2條;後翅有黑橫線3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楸蠹野螟
- 拉丁學名: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
- 別稱:楸螟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螟蛾科
- 屬:蠹野螟屬
- 種:楸蠹野螟
- 分布區域:遼寧、華北、華東、華南、山西、陝西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繁殖狀況,防治措施,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15mm,翅展約36mm。
楸蠹野螟
![楸蠹野螟 楸蠹野螟](/img/7/3f7/QZklDMzIWZwETNllTO4E2NyUTY4EDOxQzNwQDZiJzN5gTMiFGNyg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卵橢圓形、長約1mm,初乳白色,後紅色,透明,表面密布小刻紋。
幼蟲老熟時長約22mm,灰白色,前胸背板黑褐色,2分塊,體節上毛片褐色。
蛹紡錘形,長約15mm,黃褐色
分布範圍
楸蠹野螟,學名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英文名稱betula pyralid,主要分布在遼寧、華北、華東、華南、山西、陝西,寄主有楸樹、黃金樹
繁殖狀況
一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枝梢內越冬。翌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4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上旬出現成蟲。雌雄交尾後產卵於嫩枝上端葉芽或葉柄基部,少數產卵於葉片上,卵期6-9天,幼蟲孵化由嫩梢葉柄基部蛀入直至髓部,並排出黃白色蟲糞和木屑,受害部委形成長圓形蟲癭,幼蟲鑽蛀蟲道長15-20cm。幼蟲於6月下旬老熟,開始化蛹,7月中旬始見一代成蟲,二代幼蟲7月下旬出現,幼蟲一直危害到10月中旬,10月下旬老熟幼蟲越冬。
防治措施
1.剪掉受害枝滅幼蟲
2.初孵幼蟲可噴灑1000倍除蟲脲
3.對於已經鑽蛀到枝梢內部危害的,可以注射40%氧化樂果1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