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葉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五十八。具有清熱益氣生津之功效。主治消渴減食,飲水不休。
基本介紹
- 名稱:楮葉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 組成:乾楮葉、桑根白皮、人參、白茯苓、定粉
- 功用:清熱益氣生津
- 主治:消渴減食,飲水不休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乾楮葉(炒)、桑根白皮(銼,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定粉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取楮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參湯送下,不拘時候。
功用
清熱益氣生津。
主治
消渴減食,飲水不休。
附方
名稱:楮葉丸
組成:楮葉(構樹葉)適量
用法:將上味研細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30丸,白湯送下
主治:小便白濁
出處:《男女科藥膳秘寶大全》
功用:祛風,清熱,涼血,利水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聖濟總錄校註上冊》:“治消渴減食,飲水不休,楮葉丸方:乾楮葉(炒)、桑根白皮(剉,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定粉各一兩。上五味,為細末,取楮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參湯下,不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