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題注

《楞嚴經題注》是中西書局出版發行的專業佛學書籍,作者演覺。按照現代人閱讀和理解習慣對《楞嚴經》進行了詳細的章節科判,並精心提煉了每個章節的標題,並於每章節前對核心要義進行總結提煉,以方便大眾閱讀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楞嚴經題注 
  • 作者演覺 
  •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 出版社:中西書局   
  • 頁數:249 頁 
  • ISBN:9787547515099 
  • 定價:36.00 元 
  • 裝幀:平裝 
目錄結構,出版背景,作者簡介,

目錄結構

第一部:抉擇正見:法無自性
( 第一卷 )
第一章 本經緣起:阿難示墮
第二章 破斥所藏處:七番破心處所
第一節 破心在“身內”
第二節 破心在“身外”
第三節 破心潛伏“眼根內側”
第四節 破心在“開明合暗處”
第五節 破心在“與法和合處”
第六節 破心在“內和外中間”
第七節 破心在“一切無著處”
第三章 破斥能藏心:能推尋之妄心非真
第一節 真妄二種根本
第二節 能推尋之妄心非真
第四章 十番以見顯心:開顯真心妙用
第一節 常明:明暗皆見,見性無虧
第二節 常寂:動靜皆塵,見性不動
( 第二卷 )
第三節 常常:生滅是遷,見性無遷
第四節 常滿:顛倒失真,見性無失
第五節 常我:八因自還,見性無還
第六節 常遍:物類自別,見性無別
第七節 常圓:塵相舒縮,見性不縮
第八節 常淨:指陳皆物,見性非物
第九節 常如:物相非見,見不離物
第十節 常樂:是非二元,見性不二
一、真心離相,無是非是
二、真心非自然
三、真心非因緣
四、真心非見不見
第五章 二種眾生妄見
第一節 別業:眾生別業妄見
第二節 共業:眾生同分妄見
第六章 四科雖妄,本如來藏
第一節 總說:本覺明妙,非合不合
第二節 五陰雖妄,本如來藏
( 第三卷 )
第三節 六入雖妄,本如來藏
第四節 十二處雖妄,本如來藏
第五節 十八界雖妄,本如來藏
第七章 七大周遍,真性圓融
第八章 阿難贊佛
( 第四卷 )
第九章 富樓追問,再除細惑
第一節 眾生妄見三種顛倒相續
一、世界顛倒相續
二、眾生顛倒相續
三、業果顛倒相續
第二節 如來不復再生顛倒虛妄
第三節 妙覺明心非水非火離是非是
第四節 勝淨明心不從外得
第十章 阿難又惑“因緣、自然”
一、疑惑:菩提何不從因緣得
二、解惑:因緣自然,俱為戲論
第二部:審定修法:耳根圓通
第一章 實修的保證:因正、門準
第一節 因正: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一、若以生滅心為本修因無有是處
二、應以無生滅性為因地心圓成果證
第二節 門準:審詳煩惱根本癥結所在
一、煩惱癥結所在:六根為賊媒
二、六根的團隊:器世界
第二章 實修的技巧:一門深入
第一節 六根功德比較:耳舌意三根圓滿
第二節 一門深入:選一圓根入一無妄
第三節 “入一無妄”的基本原理
一、“六根”本虛妄:從顛倒生因分別有
二、虛妄六根的運作機制:二元相待
三、技巧:隨拔一根諸餘五粘應拔圓脫
四、六個成功案例分享
第四節 糾正錯見:塵相雖滅聞性不失
一、阿難錯見:若心離於動靜諸相則畢竟斷滅
二、擊鐘驗常:聲生聲滅聞性不動
三、夢中聞舂:其形雖寐聞性不昏
( 第五卷 )
第三章 實修的關鍵:找準結元
第一節 阿難請問結元所在
第二節 諸佛證告:生死結根唯汝六根
第三節 六根為結元的原理
第四章 實修的策略:當於結心次第而解
第一節 演示由巾成結
第二節 演示結序不可錯亂
第三節 開示六根如同六結
第四節 開示六解一亡如同解結
第五節 解結技巧一:若欲除結當於結心
第六節 解結技巧二:次第解除不可同解
第五章 實修經驗分享:二十五聖述圓通
第一節 聲塵圓通:驕陳那五比丘
第二節 色塵圓通:優波尼沙陀
第三節 香塵圓通:香嚴童子
第四節 味塵圓通:藥王、藥上、五百梵天
第五節 觸塵圓通:跋陀婆羅、十六開士
第六節 法塵圓通:摩訶迦葉、紫金光比丘尼等
第七節 眼根圓通:阿那律陀
第八節 鼻根圓通:周利盤特迦
第九節 舌根圓通:驕梵缽提
第十節 身根圓通:畢陵伽婆蹉
第十一節 意根圓通:須菩提
第十二節 眼識圓通:舍利弗
第十三節 耳識圓通:普賢菩薩
第十四節 鼻識圓通:孫陀羅難陀
第十五節 舌識圓通: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第十六節 身識圓通:優波離
第十七節 意識圓通:大目犍連
第十八節 火大圓通:烏芻瑟摩
第十九節 地大圓通:持地菩薩
第二十節 水大圓通:月光童子
第二十一節 風大圓通:瑠璃光法王子
第二十二節 空大圓通:虛空藏菩薩
第二十三節 識大圓通:彌勒菩薩
第二十四節 根大圓通:大勢至等五十二菩薩
( 第六卷 )
第二十五節 耳根圓通
一、觀音開示“耳根圓通法門”修法
二、殊勝果德一:成就三十二應身
三、殊勝果德二:成就十四種無畏功德
四、殊勝果德三:成就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第六章 實修法門選定:耳根圓通法門
第一節 諸佛灌頂,彰顯殊勝
第二節 佛敕文殊選定最易成就法門
第三節 文殊菩薩甄選耳根圓通法門
第四節 聞法功德:普會大眾皆獲法眼淨
第七章 實修的前加行法
第一節 阿難祈請前加行法
第二節 先持四根本戒,魔事遠離
一、戒淫:第一決定清淨清淨明誨
二、戒殺:第二決定清淨明誨
三、戒偷:第三決定清淨明誨
四、戒大妄語: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 第七卷 )
第三節 次持楞嚴神咒,滅除宿習
第四節 再建楞嚴壇場,求佛灌頂開悟
第五節 楞嚴壇場的建造方法
第六節 楞嚴三七加百日的行持方法
第七節 佛陀重宣楞嚴神咒
第八節 楞嚴神咒的無量功德
第九節 金剛護法發願護持楞嚴神咒
第三部:修證次第:六十圓位
第一章 阿難請問證道次第
第二章 欲涅槃須先識二顛倒因
第一節 眾生顛倒因
第二節 世界顛倒因
第三章 此二顛倒因生十二類眾生
( 第八卷 )
第四章 欲除顛倒因須先修“三漸次法”
第一節 第一漸次:斷除五辛,除其助因
第二節 第二漸次:嚴持禁戒,刳其正性
第三節 第三漸次:反聞自性,違其現業
第五章 證入“乾慧地初心”
第六章 證入“十信”位
第七章 證入“十住”位
第八章 證入“十行”位
第九章 證入“十回向”位
第十章 證入“四加行”位
第十一章 證入“十地”位
第十二章 證入“等覺”位
第十三章 無上“妙覺”位
第十四章 證道竅訣:以奢摩他毗婆舍那漸次深入
第十五章 結經:文殊請問經名
第四部:證道關鍵:五十魔考
第一章 三界輪迴原理:七趣升沉和因緣果報
第一節 七趣升沉本因:因彼妄見生二妄習
一、內分妄習:身隨念動
二、外分妄習:境隨想有
第二節 七趣升沉原理:情和想的比例決定輪迴趣向
一、天人趣:純想無情
二、仙道、阿修羅趣:情少想多
三、人道趣:情想均等
四、畜生趣:四想六情
五、餓鬼趣:三想七情
六、地獄趣:一想九情和二想八情
七、阿鼻地獄趣:無想純情
第三節 七趣升沉的因緣果報
一、個業和共業的關係
二、五類地獄趣的因緣果報
(一) 地獄趣十因:十種罪惡習氣
(二) 地獄趣六報:六根引發的罪惡果報
(三) 地獄趣種類:因果差別相
三、十類鬼趣的因緣果報
四、十類畜生趣的因緣果報
五、十類人趣的因緣果報
六、十類仙趣的因緣果報
七、二十八類天人趣的因緣果報
(一) 欲界六天
( 第九卷 )
(二) 色界初禪三天
(三) 色界二禪三天
(四) 色界三禪三天
(五) 色界四禪四天
(六) 色界四禪“五不還天”
(七) 回心大阿羅漢:從色究竟天入菩薩乘
(八) 無色界四天
(九) 不回心鈍阿羅漢:三果羅漢斷無色界思惑後證四果
八、四類阿修羅趣的因緣果報
第四節 七趣總結:有無相傾起輪迴性
第二章 修道進程中的魔境:五十“魔考”
第一節 概說“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
一、魔界安立:迷亂妄想
二、魔事緣由:魔國振裂
三、魔亂成就: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第二節 色陰十魔
一、色陰一魔:四大不織,身能出礙
二、色陰二魔:其身內徹,身內拾蟲
三、色陰三魔:精魂互涉,聞聽十方
四、色陰四魔:心光研明,見百千佛
五、色陰五魔:定力超慧,空遍寶色
六、色陰六魔:精光細密,暗室見物
七、色陰七魔:四大並純,刀火無傷
八、色陰八魔:淨心凝極,佛國遍滿
九、色陰九魔:迫心飛出,遙視遙聽
十、色陰十魔:精魔入心,說法形變
第三節 受陰十魔
一、悲魔入心:內抑過分,發無窮悲
二、狂魔入心:感激過分,生無限勇
三、憶魔入心:前亡後遠,憶中隳地
四、易知足魔入心:慧力過定,得少為足
五、常憂愁魔入心:前亡後遠,生艱險憂
六、好喜樂魔入心:生無限喜,歡悅不止
七、大我慢魔入心:自謂已足,尚輕諸佛
八、好清輕魔入心:無量輕安,滿足止進
九、斷滅空魔入心:淨穢皆空,拔無因果
十、欲魔入心:誤溺貪愛,廣行淫慾
第四節 想陰十魔
一、怪鬼附體:心愛圓明,貪求善巧
二、魃鬼附體:心愛遊蕩,貪求經歷
三、魅鬼附體:心愛綿吻,貪求契合
四、蠱毒魘勝鬼附體:心愛根本,貪求辨析
五、癘鬼附體:心愛懸應,貪求冥感
六、大力鬼附體:心愛深入,貪求靜謐
七、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心愛知見,貪求宿命
八、大力精魅仙怪附體:心愛神通,貪取神力
九、小精靈附體:心愛入滅,貪求深空
十、住世自在天魔附體:心愛長壽,貪求永歲
十一、 預言:此十魔將於末法中壞亂正法
( 第十卷 )
第五節 行陰十魔
一、二無因論:計度圓元
二、四遍常論:計度圓常
三、常無常各一分論:計度自他
四、四有邊論:計度分位
五、四無想天矯亂論:計度知見
六、死後十六種有相論:計度無盡流
七、生前死後八無相論:計度除滅色受想
八、死後八俱非論:雙計有無
九、死後七際斷滅論:計度後後無
十、五處涅槃論:計度後後有
第六節 識陰十魔
一、識陰一魔:立所得心,成所歸果
二、識陰二魔:立能為心,成能事果
三、識陰三魔:立因依心,成妄計果
四、識陰四魔:計圓知心,成虛謬果
五、識陰五魔:迷心從物,求妄冀果
六、識陰六魔:圓虛無心,成空亡果
七、識陰七魔:立固妄因,趣長勞果
八、識陰八魔:發邪思因,立熾塵果
九、識陰九魔:圓精應心,成趣寂果
十、識陰十魔:圓覺吻心,成湛明果
第七節 總結:五陰若盡,圓通成就
第八節 再囑防魔利器:楞嚴神咒
第九節 五陰邊界和銷解次第
一、五陰本因:顛倒妄想
二、色陰:堅固第一妄想
三、受陰:虛明第二妄想
四、想陰:融通第三妄想
五、行陰:幽隱第四妄想
六、識陰:第五顛倒細微精想
七、五陰邊界:二元相待
八、五陰銷解次第:理則頓悟,事必漸銷
第三章 流通分:楞嚴經、咒的功德
參考文獻
附錄:耳根圓通法門修習進程總表

出版背景

演覺老師曾任教於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多年,主講《楞嚴經》和其他禪宗經論。
2015年下學期,經教務處安排,給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男眾部和女眾部二個本科班開講《楞嚴經》,為期二年。
在給學僧挑選《楞嚴經》教材的時候,發現很少有簡體、橫排版本流通,即使偶爾有一些流通版本,也不是正規出版的書籍,擁有很多排版和印刷錯誤,最重要是沒有對經文內容的詳細分科。對於不熟悉古代傳統文化的現代眾生來說,這樣的分科和經文格式,很難有一目了然的即視感,很大程度影響了閱讀效果。
除此之外,由於《楞嚴經》遣詞用句的獨特性,經文字面意思的銷解成為修學者的很大問題。《楞嚴經》行文很多情況下以字為單位,而不是以詞組為單位,現代語境下的很多詞組在經中通常需要分開理解,所以銷文這一關過不了,其甚深義理根本無法觸及。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因緣條件下,基於教學和方便的發心,才有了這本書,暫擬書名為《<楞嚴經>題注》,期望以這樣的題注和行文格式對長期接受現代教育的眾生有所幫助,有所啟發。因緣和合下,演覺老師整理了此書內容。

作者簡介

演覺,本名:張建國,北大博雅客座教授,演覺書院院長,國家衛健委高級心理諮詢師,企業家人生導師,禪學導師,華熠智庫首席專家,中國閩南佛學院禪宗碩士,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文學碩士,陝西省慈善聯合會社會工作委員會特聘專家,原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佛學講師,原閩南佛學院佛學講師。現任上海演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