楛

楛(形聲。從木,苦聲。(hù)本義:①一種樹。《說文》:“楛木也。”《韓非子·十過》:“有楛高至於丈。”②謂器物粗劣,不堅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楛
  • 拼音:hù
  • 本義:一種樹
  • 解釋:粗劣的,粗製濫造
基本信息,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名〉
古書上指荊一類的植物,莖可制箭桿 [thorn]
另見 kǔ
hùshǐ
[the arrow made of thorn] 用楛木做桿的箭
楛矢東來。——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解釋

〈形〉
粗劣的,粗製濫造的 [rough;of poor quality]
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荀子·議兵》
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荀子·王霸》
芒軔楛。——《荀子·富國》
楛耕傷稼。——《荀子·天論》。註:“謂粗惡不精也。”
又如:楛僈(粗略輕慢);楛耕傷稼(粗劣的耕種,有害於農作物的生長);楛窳(粗惡不精)
惡劣;不正當[evil]
問楛者,勿告也。——《荀子·勸學》
<動>
通“枯”。枯槁 [wither]。如:楛死(枯死。楛,通“枯”);楛菀(枯榮。喻榮辱。楛,通“枯”)
另見hù
楛竹
kǔzhú
[bitter bamboo] 即“苦竹”
楛竹之筍。——明·劉基《苦齋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侯古切《集韻》《韻會》後五切,𠀤音戸。《說文》木也。《書·禹貢》惟箘簵楛,三邦底貢厥名。《注》楛中矢榦。《魯語》武王時肅愼氏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詩·大雅》榛楛濟濟。《陸璣·草木疏》形似荊而赤莖,似蓍。
凡器物堅好曰功,濫惡曰楛。《荀子·勸學篇》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注》康五切,音苦。《韻會》果五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