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為太子之時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襄王為太子之時
  • 創作年代:西漢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編者:劉向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提要,作品賞析,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於齊。懷王薨,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予我東地五百里,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歸楚太子。
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於楚。楚王告慎子曰:“齊使來求東地,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獻計。”
上柱國子良入見。王曰:“寡人之得求反,王墳墓、復群臣、歸社稷也,以東地五百里許齊。齊令使來求地,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萬強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後不可以約結諸侯。請與而復攻之。與之信,攻之武,臣故曰與之。”
子良出,昭常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里,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與。常請守之。”
昭常出,景鯉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里,為之奈何?”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於秦。”
景鯉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子良見寡人曰:‘不可不與也,與而復攻之。’常見寡人曰:‘不可與也,常請守之。’鯉見寡人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也,臣請索救於秦。’寡人誰用於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謂也?”慎子曰:“臣請效其說,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於齊。發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為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車五十乘,西索救於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獻地於齊。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為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於秦。
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萬弊甲鈍兵,願承下塵。”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齊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願待戰。”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

作品譯文

楚襄王做太子的時侯,在齊國做人質。他父親懷王死了,太子便向齊王提出要回楚國去,齊王不許,說:“你要給我割讓東地500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則,不放你回去。”太子說:“我有個師傅,讓我找他問一問。”太子的師傅慎子說:“您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500里吧。土地是為了安身的,因為愛地,而不為父親送葬,這是不道義的。所以,我說獻地對你有利。”太子便答覆齊王,說:“我敬獻出東地500里。”齊王這才放太子回國。
太子回到楚國,即位為王。齊國派了使車50輛,來楚國索取東地500里。楚王告訴慎子,說:“齊國派使臣來索取東地,該怎么辦呢?”慎子說“大王明天召見群臣,讓大家來想辦法吧。”
於是,上柱國子良來拜見楚王,楚王說:“我能夠回到楚國來辦父親的喪事,又能和群臣再次見面,使國家恢復正常,是因為我答應了給齊國割讓東地500里。現在齊國派使臣辦理交接手續,這可怎么辦呢?”子良說:“大王不能不給,您說話一字千金,既然親口答應了萬乘的強齊,卻又不肯割地,這就失去了信用,將來您很難和諸侯各國談判結盟。應該先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然後再出兵攻打齊國。割地,是守信用;攻齊,是不示弱。所以我覺得應該割地。”
子良出朝後,昭常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派了使臣來,要求割讓東地500里,該如何辦呢?”昭常說:“不能給。所謂萬乘大國,是因為土地的廣博才成為萬乘大國的。。如果要割讓東地500里,這是割讓了東國的一半啊!這樣楚國雖有萬乘之名,卻無萬乘之實了。所以我說不能給,我願堅守東地。”
昭常出朝後,景鯉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派了使臣來,要求割讓東地500里,該怎么辦呢?”景鯉說:“不能給。不過,楚國不能單獨守住東地,大王說話一字千金,既然親口答應了強齊,而又不給割地,這就在諸侯而前違背了大義。楚國既然不能單獨守住東地,我願去求救於秦國。”
景鯉出朝後,太子的師傅慎子進去。楚王把三個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訴了慎子,說:“子良說‘不能不給,給了以後再出兵去進攻齊國’。昭常說‘不能給,我願去守衛東地。’景鯉說:‘不能給,既然楚國不能單獨守住東地,我願意去求救於秦國。’我不知道他們三個人出的主意,到底採用誰的好?”慎子回答說:“大王都採用。”楚王怒容滿面地說:“這是什麼意思?”
慎子說:“請讓我說出我的道理,大王將會知道確實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子良帶上兵車50輛,到齊國去進獻東地500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為大司馬,要他去守衛東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鯉帶領戰車50輛,往西去秦國求救。”楚王說:“好”。於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要他去守衛東地;還派遣景鯉去秦國求救。
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武裝來接受東地。昭常回答齊國使臣說:“我是主管東地的大司馬,要與東地共存亡,我已動員了從小孩到60歲的老人全部入伍,共30多萬人,雖然我們的鎧甲破舊,武器魯鈍,但願意奉陪到底。”齊王對子良說:“您來獻地,昭常卻守衛東地,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說:“我是受了敝國大王之命來進獻東地的。昭常守衛東地,這是他假傳王命,大王可以去進攻他。”齊王於是大舉進攻東地,討伐昭常。當大軍還未到達東地邊界時,秦國已經派了50萬大軍進逼齊國的西境,說:“你們扣押了楚太子,不讓回國,這是不講仁道;又想搶奪楚國東地500里,這是不講正義。你們如果收兵則罷;不然,我們等著決戰一場。”
齊王聽了害怕,就請求子良去告訴楚國,兩國講和。又派人出使秦國,聲明不進攻楚國,從而解除了齊國的戰禍。楚國不用一兵一卒,竟確保了東地的安全。

提要

作為領導,決策時一定要集思廣益,幕僚和下屬提出的正面的、反面的、高明的、平常的建議和策略,都應該認真聽取,等知道方法的全貌後,自己心中就有數了。楚襄王面臨齊國的脅迫和強橫,由於集思廣益,竟不用一兵一卒,就維護了國家的安全。

作品賞析

楚襄王在齊國做人質,脫離虎口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情等自身安全、有所憑依時再考慮不遲。所以慎子讓楚襄王答應割地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碰到這樣的難題,這時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先解決第一位的事,其他的事只能徐緩圖之。
楚王師傅慎子集思廣益、歸納總結、博採眾長的決策功夫值得當今各類各級領導學習,這次慎子的特點在於他幾乎採納了所有人的觀點,只不過整體上將各觀點進行了排列組合。在處理一些大事、難事時,決策者一定要集合眾人的思路和點子,採用“頭腦風暴法”,讓每個人獻計獻策、暢說欲言。中國有言“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就說明眾人的智慧產生的合力還是巨大的。每個人有不同的立場、角度和思路,將眾人的觀點集合起來,進行選擇和整和,就可以有解決問題的良策出來。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