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鉗,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列傳·楚元王劉交》。楚元王劉交敬重穆生,常設醴以待;及其子戊即位,忘記設醴。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後因以“楚人鉗”比喻殺身之禍。亦省作“楚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人鉗
- 注音:chǔ rén qián
- 解釋:比喻殺身之禍
- 文獻:《漢書》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用典示例,
基本信息
【詞語】:楚人鉗
【解釋】:比喻殺身之禍。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列傳·楚元王劉交》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書,多材藝。少時嘗與魯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詩於浮丘伯。伯者,孫卿門人也。及秦焚書,各別去。……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為中大夫。高后時,浮丘伯在長安,元王遣子郢客與申公俱卒業。文帝時,聞申公為詩最精,以為博士。元王好詩,諸子皆讀詩,申公始為詩傳,號魯詩。元王亦次之詩傳,號曰元王詩,世或有之。……初,元王敬禮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王戊即位,常設,後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稱疾臥。申公、白生強起之曰:“獨不念先王之德與?今王一旦失小禮,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稱‘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先王之所以禮吾三人者,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與久處!豈為區區之禮哉?”遂謝病去。申公、白生獨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為薄太后服私奸,削東海、薛郡,乃與吳通謀。二人諫,不聽,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於市。
譯文
楚五王交字游,直擔的同父小弟。喜歡讀書,多才多藝。小時候曾和魯!挫、直生、皇公一起跟涅丘垣學習《詩》。浮丘伯,是瑟卿的門人。到台焚書時,各自散去了。……元王到了楚,封穆生、白生、申公做中大夫。高后時,浮丘伯在長安,元王派兒子郢客和申公一起完成學業。文帝時,聽說申公研究《詩》最精通,立為博士。元王喜歡《詩》,兒子們都讀《詩》,申公開始做《詩》傳,稱為《魯詩》。元王也編集《詩》傳,稱做《元王詩》,世上或許還存有其詩。……起初,元王敬重申公等,穆生不喜歡喝酒,元王每次擺酒,常常為穆生準備甜酒。到王劉戊即位,經常準備,後來忘了擺甜酒。穆生回去說:“可以走了!不擺甜酒,王的意思怠慢,不走,楚人將把我鉗在市上。”稱病臥床。申公、白生勉強讓他起來說:“難道就不想想先王的恩德嗎?現在王一旦失於小禮,怎至於這樣!”穆生說:“《易》說‘知道徵兆的大概是神吧!徵兆是行動的隱微之象,吉凶的預先表現。君子見到徵兆就行動,不等到最後時刻。’先王之所以禮遇我們三人,是因為大道還存在;現在忽視它,是忘了道。忘了道的人,怎么可以與他久處!難道是為區區小禮嗎?”於是稱病辭歸。只有申公、白生留下。王劉戊逐漸淫暴,二十年,因為在給薄太后服喪期間私下通姦。削減束海、薛郡,於是和吳暗通。二人勸諫,不聽,受胥靡之刑,讓他們穿著赭衣,舉著杵在市上正身舂臼。
釋義
楚元王劉交敬重穆生,常設醴以待;及其子戊即位,忘記設醴。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後因以“楚人鉗”比喻殺身之禍。亦省作“楚鉗”。
同源典故
市鉗 忘設醴 楚人鉗 楚筵辭醴 申公鉗 畏楚鉗 穆生機 穆生醴 穆逃楚難 置醴 設醴 辭醴 醴為穆生 醴酒忘設
用典示例
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之一:“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近慕楚穆生,竟脫楚人鉗。”
宋 陸游《六月二十五日曉出郊》詩:“今晨偶出得一快,欣然意若脫楚鉗。”
唐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