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江群雁圖》是中國清代畫家吳歷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楓江群雁圖》描繪老枯喬木堪冷,落葉樹叉乏舊意,黃色蘆葦涼秋風。淡青著色,似江水茫茫,惹人愁思。整個畫面設色淡雅,把深秋晨曦的情景表現得很充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楓江群雁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吳歷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47厘米,橫26厘米
- 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 幅式:冊頁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畫幅下端,在平灘和小丘上有幾列樹和喬木,枝幹彎斜曲直而上,有的樹木枝葉較茂盛,有的喬木只剩老乾枯枝。在叢樹蔭下有楓樹數株,其楓葉已由紅漸變為紅褐色。畫幅中部左側為已落葉的樹杈,粗細高低不一,相互交織在一起,錯落有致。右側河塘岸邊為一排密密麻麻的蘆葦叢。畫的中心部位卻是空曠無際,似白茫茫的一片水色景象。畫幅左上角為一座座山峰,僅露出山頭,迷霧茫茫,似在雲水之中。畫幅中心繪有一隻大雁在高空中飛翔,這隻離群的孤雁在空中鳴叫,似乎在尋找朝夕相伴的雁群,這一划破靜空的鳴叫聲,自然驚動了棲息於葦叢中的群雁,群雁競相尋找天空中的飛雁,有的昂首遠望,有扭首曲顧,各具神態。
《楓江群雁圖》選自《仿古山水冊頁》,右上自題:“楓江水泠群歸早,夢熟蘆花秋未杪。一雁不眠來弄月,波光浮動天將曉。墨井道人歷並題。”鈐有"吳歷"朱文印。 龐元濟在冊後題記云:“此冊原本十幀,為墨井中年所作,全法宋元,精妙無比。雖均收入《名畫續錄》立幅類,因尺寸相仿,改裝成冊,俾成全璧。”
創作背景
此幅冊頁是吳歷為他的好友、蘇州興福寺默容禪師所作。此畫冊為吳歷中年所作。
藝術鑑賞
此畫構圖上下呼應,形成近、中、遠的層次,展示江河和曠野遼闊深遠的景象。此畫作者又採用先密後疏的手法,前半幅茂密擁塞,後半幅疏朗開闊,安排十分得體。整個畫面設色淡雅,把深秋的景致表現得十分充分。畫幅右上角作者題詩和款署‘‘楓江水冷群歸早,夢熟蘆花秋末杪。一雁不眠來弄月,波光浮動天將曉。墨井老人歷並題。”詩、書、畫三者和諧統一,相輔相成,為此畫增色不少。
歷史傳承
此冊為吳歷為好友虞山興福寺僧人默容所作,默容圓寂後,此冊由默容的徒弟聖予所藏,後為蘇州過雲樓所得,而後又為清代鑑藏家龐元濟所有。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作者簡介
吳歷(1632—1718年),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等,江蘇常熟(今屬江蘇省)人。少年時遭遇明亡,信奉佛教,後轉為信奉基督教。曾赴澳門,並受洗禮,教名西滿·沙勿略(Simon ·Xareris),並學習西文。原計畫去歐洲,因故未果,後回內地,在上海、嘉定、蘇州一帶傳教,卒後葬於上海南門外耶穌會墓地。早年學畫於王鑑、王時敏,後接觸西方文化,這對其山水畫風的形成有潛在影響。喜用乾筆焦墨,筆墨細膩,注重畫面的縱深感,並略微注意到透視法的運用。吳歷以其獨到的藝術風貌與“四王”、惲壽平並稱“清初六大家”。據《竹人續錄》等史料載,吳氏兼擅刻竹,風格縝密,深受嘉定派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