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昆明市總工會主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麗,女,雲南雲龍人,中共黨員,1949年12月生,1969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雲南省總工會巡視員、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昆明市總工會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麗
  • 國籍:中國
  • 民族:白族 
  • 職業:昆明市總工會主席
人物經歷,主要榮譽,外界評價,

人物經歷

“楊主席,我這次來,就說三句話:第一,您不能老;第二,您不能病;第三,您不能退休,因為,我們工人需要您!”
在昆明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工人,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只為親口對楊麗說這么一句話。
幹了33年工會工作的楊麗,頓時淚流滿面。
幫扶:“對待困難職工,我們必須要用100%的心”
“我可是工人出身,車工、鉗工、銑工,樣樣都拿得起放得下!”與共和國同齡的楊麗,十分珍惜自己十來年的工人經歷。從普通工人到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楊麗更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端著工會的飯碗,就要對工人負責,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怎么能對任何一個不好?”
為了更多地照顧這些“兄弟姐妹”,從2002年11月昆明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成立以來,楊麗就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崗位。工作再忙、事情再多,楊麗每周至少要抽出半天時間,來這裡面對面地接待職工,“只有看著他們,我才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肩上的擔子是多么的重。”幫扶中心的桌子要比標準桌窄一些,這是楊麗親自設計的。她說,這樣會離職工更近,可以零距離聽他們講述心裡的苦悶。
在這裡,楊麗聽過太多的悲歡離合,見過太多的艱難困苦。“夫妻雙雙下崗,兒子待業在家,一家三口擠在一間3平方米的小屋裡……”53歲的李應美,剛見到楊麗就倒起了苦水。
“他們家的情況確實很困難,既是‘4050’人員,又屬於‘零就業’家庭,不管從哪個方面,我們都要解決他們家的問題。”在楊麗的幫助下,李應美到幫扶中心的就業基地找到了崗位,妻子和兒子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家裡的生活正在逐步好轉。
“捧著一顆心來,不銜一根草去。”這兩句話,是楊麗的座右銘,也是她從事工會工作33年來一直堅守的道德準則。
為了這一承諾,楊麗多方協調,硬是說服相關職能部門,將退休職工個人醫療賬戶上的金額,由20元提高到40元。僅此一項,就惠及19萬低收入退休職工。這其中,很多人並不知道是楊麗在堅持不懈推動這件事情,但楊麗並不在意,“很多事情,別人看可能只有1%,但是對當事人來說,就是100%的大事。對待困難職工,我們必須要用100%的心。”
在楊麗的幫扶經歷中,為了替職工討回公道而得罪人的事情,簡直是家常便飯。但哪怕為此付出任何代價,楊麗也決不退讓。
59歲的米民,夫妻倆都是昆明某特困企業的下崗職工,全家的生活靠兒子開計程車來維持。然而,2002年9月,馬上就要結婚的兒子在送結婚請柬時,竟被一家酒店保全毆打致死,米民一家陷入巨大的悲慟中。
接到米民求助電話的楊麗,馬上安排幫扶中心為米家提供法律援助。官司最終勝訴了,但判決的23萬多元賠償款,卻遭遇了“執行難”。拿不到錢,米民一家的生活即將觸礁。
為了儘快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楊麗親自找到法院院長,要求加強執行工作的力度。在楊麗的不懈努力下,法院執行局的法官終於表示,如果不交出執行款,將封酒店。
“你好歹也是一個堂堂的市級領導,為了一個小工人,得罪一個有影響的企業家,值不值?你到底圖什麼?”酒店老闆質問楊麗,“反正我現在沒錢!如果酒店被封,我就叫酒店的幾百名員工找你要飯吃。”
一邊是望眼欲穿、等米下鍋的米民,一邊是故意耍無賴的老闆。楊麗立即從自己的工資卡上取出1.62萬元,替老闆墊付了執行尾款。米民的燃眉之急解決了,可喜的是,酒店老闆最終被感動,不僅主動償還了楊麗為他墊付的執行款,還伸出了佩服的大拇指,“昆明的工人有你這樣的工會主席,好福氣!”
多年來,楊麗被評為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全國工會十大幫扶模範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稱號。她所在的昆明市總工會,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再就業先進單位、全國工會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工會模範幫扶中心。
勞模:“工會組織怎么能撒手不管呢?”
  
今年已近90歲的老勞模陳建寶,穿上楊麗送來的新衣服,高興地合不攏嘴,說起楊麗關心勞模的事,老人打開了話匣子。
陳建寶老伴病故,3個兒女全部下崗,一家人僅靠他的退休金生活,日子十分艱難,可老勞模從不向組織伸手,他每天到垃圾堆撿破爛、到菜市場撿菜葉補貼家用。由於他是外省口音,有一天竟被城管當作盲流人員收容……了解情況後,楊麗馬上來到陳建寶家,眼前的一切令她吃驚:陳建寶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但牆上還端端正正地掛著當年毛主席接見他的照片和獎狀,楊麗心裡真不是滋味。當老勞模拉著楊麗的手,一個勁地說:“楊主席對不起,我給組織添麻煩了;我沒去幹活,還能拿到退休工資,比舊社會好多了!”楊麗的心碎了。
楊麗紅著眼圈告訴記者:“這些老勞模為共和國的建設和改革,獻了青春獻終身,現在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遇到暫時的困難,黨和政府、工會組織怎么能撒手不管呢?”
昆明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湧現出全國勞模7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8人,省部級勞模868人,市勞模13363人。多年來,有些勞模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他們到晚年大多數疾病纏身;有些勞模又因為當年一心撲在工作上,對家庭特別是對子女關心普遍不夠,不少勞模的子女在學業、工作中常常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勞模心中對家人常存一種負疚感;有些勞模由於退休年代早,退休金少,加上醫藥費改革,企業機制改革……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勞模的生活困難。
在市總工會領導下,昆明市自願組成勞動模範協會,楊麗擔任會長。在楊麗的帶領下,協會為解決勞模待遇、落實勞模政策殫精竭慮;為儘快最佳化勞模知識結構聘請專家教授為勞模“充電”;為勞模及時傳遞種種政策信息而整日奔忙。同時,楊麗還積極向市政府反映勞模困難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很快市政府做出決定:自2004年起由市財政安排50萬元,用於解決市級困難勞模的困難。2004年至2007年,通過昆明市勞模協會對所屬市勞模進行調查統計、匯總、分析,總計幫扶困難勞模2498人次,發放幫扶金300多萬元。
維權:“您的事,工會管定了”
  
採訪時,楊麗的手機不時會響,有找她反映情況的,有對她表示感謝的,“我的電話號碼,很多人都知道,從來就不是什麼秘密。”
找的人多,要幫忙的事就多,“走在路上”,成了楊麗多年來養成的工作狀態。“有時候,我也想停一停,但一想到很多困難職工、農民工還等著我們去幫助,心裡就開始著急了。”
即使是“走在路上”,楊麗也不忘去幫助別人。
“這個病人,就是我自己找來的。”楊麗嘴裡的病人,指的是來自雲南昭通的農民工吳常平。他在昆明某採石場打工時,被石頭砸傷小腿。受傷後,老闆把他送到醫院,丟下2000塊錢就跑了。因為缺錢,專程趕來照顧吳常平的妻子,只好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晚上墊著紙板睡在病房的地上。連一家四口的飯,也是鄰近的病友們幫忙湊起來的。就這樣省吃儉用,還是花光了吳常平一家全部的積蓄。醫院隨即停了吳常平的藥,治療被延誤的他,右腿腫得幾乎是正常時的兩倍。
就在吳常平一家走投無路的時候,楊麗恰好到醫院去慰問病人。“我發現他腿腫得厲害,老婆又坐在旁邊哭,可憐得很,就過去問是怎么回事。”了解情況後,楊麗馬上找到醫生,協商吳常平繼續治療的問題。
隨後,楊麗又打電話給維權中心的工作人員,囑咐了兩件事情:一是在第一時間送特殊救助金來,先保障吳常平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其次,就是安排律師,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幹了這么多年的維權工作,楊麗深知,要真正解決吳常平的救治問題,必須找到他的老闆。
在楊麗的不懈努力下,事情終於有了好轉,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在這段時間裡,即使工作再忙,楊麗也要抽時間去看吳常平,還不忘記給吳常平年幼的兩個女兒買上件漂亮的裙子。“碰上這種事情,誰都不容易。只有把他的救治和賠償問題解決了,我才能安心。”
“您的事,工會管定了!”楊麗時常掛在嘴邊的這句口頭禪,不僅說給來求助的農民工聽,也是說給自己聽的。
“目前,在昆明市約有120萬農民工,占常住人口的1/4,大多從事著保潔、建築、家政、裝修等苦累髒險的工作。”楊麗告訴記者,“這些年,有許多農民工找到我們幫扶中心尋求幫助,問題主要集中在工傷、工資這兩個方面。時間長了,我就想,怎么樣才能從制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楊麗開始探索一條維權之路。2006年,楊麗牽頭成立了全國工會系統首家農民工維權中心,開設了專為農民工服務的法律援助視窗,以幫助農民工合法維權。維權中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短短數年間,就為2萬多農民工追討回工資7000多萬元,給800多名農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
這其中,四川瀘州農民工陳方倫的故事,一直讓楊麗記憶深刻。
來昆務工的陳方倫,在某家具公司卸貨時,不幸被木料砸傷,造成脊柱損傷下肢癱瘓。經法院判決,用人單位需賠償陳方倫工傷傷殘金共34萬餘元,但公司老闆在支付4萬多元後,就躲了起來。
賠償金無著落,醫藥費無力支付;妻子帶著年幼的孩子,邊打工邊照顧丈夫;年邁的父親也趕到昆明,靠撿破爛維持生計;萬般無奈,陳方倫一家曾當街叫賣判決書,向社會籲請援助。“我見到他的時候,他們家的情況,看著讓人心疼”。陳方倫一家悲慘的境遇,深深觸動了楊麗心底最柔軟的神經。
楊麗一面聯絡同事積極為陳方倫提供法律援助,一面與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繫。她甚至親自找到法院院長,要求加緊督辦,解決工傷賠償的執行問題。
由於延誤了治療時機,陳方倫腰椎化膿、高燒不退。楊麗立即指示中心,緊急捐助給陳方倫1.5萬元特殊救助款,同時還送去1萬元的特殊困難救助款及生活用品,解了陳方倫的燃眉之急。
一次次的奔波,一次次的據理力爭,楊麗為這個案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終於,在2007年7月,經法院強制執行,陳方倫拿到了全部的工傷賠償金。當賠償金交到陳方倫手上時,他淚如雨下,泣不成聲。他的妻子給楊麗跪下,感謝她的“救命之恩”。
“看到這一幕,我比他們還高興!”楊麗來不及放鬆下緊繃的神經,又轉身投入另一起維權案件之中。
一個個案例,一份份心血,在維權的道路上,楊麗和同事們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多年前那個“從制度解決根本”的疑問,也在楊麗的不懈努力中漸漸清晰。如今的昆明市農民工維權中心,已經成為農民工心目中一個充滿關愛和溫暖的家。

主要榮譽

楊麗曾四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95年4月、2003年9月、2006年5月、2009年7月),先後被評為昆明市優秀共產黨員,昆明市特等勞動模範,雲南省勞動模範;省“三八”紅旗手;榮獲省、市模範工會工作者,全國優秀女工幹部,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全國工會十大幫扶標兵,全國工會幫扶工作突出貢獻者等榮譽稱號;榮獲“中華慈善獎”,兩次被評為“時代先鋒”;2009年7月被全國總工會推薦為“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候選人。

外界評價

楊麗從事工會工作33年。她恪守“職工選我當主席,我當主席為職工”的諾言,把一個共產黨員的理想、宗旨、信念、民眾路線和開拓創新精神,化作忠誠黨的工運事業、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的實際行動;把“受職工之託,忠職工之事,解職工之難,暖職工之心”作為自己的職業道德;把“捧著一顆心來,不銜半根草去”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對廣大職工刻骨銘心的愛作為愛的最高境界;把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她率先垂範帶出一支忠誠敬業的工會幹部隊伍;她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帶領全市職工廣泛開展建功立業競賽活動,為新昆明建設建功立業。她一手抓源頭參與,一手抓典型案例,主動、科學、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她無私無畏滿腔熱忱為職工民眾爭利益,竭盡全力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通過自己30多年從事工會維權的實踐與探索,在昆明市構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化維權機制,她被職工民眾親切地稱為“職工的貼心人”。
她帶領市總工會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農民工維權中心、工會會員服務中心,2002年以來共接待各類困難職工、農民工220多萬人(次),共動用送溫暖資金9,077萬多元,為54萬3千多人(次)的困難職工、農民工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組織146萬多人(次)職工參加雲南省職工醫療互助活動,使10.5萬多名職工得到8400多萬元的補助;免費培訓6.4萬下崗、失業職工、農民工,大力促進了就業、再就業;發放5000萬元小額貸款,培養2200多名下崗職工成為創業帶頭人。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時代先鋒》欄目以“維權主席楊麗”兩次報導了她的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