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仙(舞蹈藝術家)

楊鳳仙(舞蹈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鳳仙,荊楚地區的舞蹈藝術家。1939年生於湖北仙桃,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導,湖北省歌舞劇院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湖北省文聯委員、湖北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鳳仙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9年
提起湖北地區創作演出的大型舞蹈詩《家住長江邊》,文化藝術界幾乎無人不知,自2006年首次上演以來,先後獲得文化部歌舞主題晚會優秀劇目一等獎,獲中國舞蹈“荷花獎”一等獎、2006年文化部全國歌舞雜技主題晚會優秀劇目展一等獎,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獎文華大獎,全國第八屆藝術節“觀眾最喜愛劇目獎”——可說是名聲赫赫,稱得上湖北省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奇蹟,一個高峰,峰巒入雲,全憑人的支托。
而我省著名舞蹈藝術家年近70的楊鳳仙女士,則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支托者。
(人物採訪:問和答,內容:您是怎樣走上舞蹈編導這一條人生之路的)
出生在江漢平原的楊鳳仙,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進入武漢音樂學校,先攻聲樂,後來改學舞蹈,正規的學院教育,為她今後的藝術人生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人物採訪:
1962年從湖北藝術學院(現武漢音樂學院)畢業之後,成為湖北省歌劇舞劇院一名年輕的舞者。(楊老師談她的藝術生涯的開始)
對於一個單純的舞蹈家來說,藝術的生命畢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別人,將自己的經驗融化到更為廣闊的藝術領域中去,這樣,他們的藝術生命就可能延續下去甚至於得到永生。
自上世紀70年代,楊鳳仙除了繼續她的舞蹈演員生涯之外,開始在劇院擔任舞蹈編導,也許當時她還不會想到,這樣一種“職業”的微妙轉換,會給她將來的歲月,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楊鳳仙清楚,歌舞者,不能離開鄉土,歌舞的編導者,更不能離開鄉土。要出好作品必須深入生活。
1981年,楊鳳仙參加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湖北卷》的組建和普查工作。和眾多專家學者一道,走遍湖北的山山水水,聽每一串山野音符,觀每一支村寨舞步——這是一次意義不凡的藝術採風,儘管工作條件很艱苦,但是楊老師談到下基層的活動時都很興奮,她說:,我的感慨就是——藝術和生活緊密相連,
(採訪楊老師關於生活與藝術的感想)
生活是藝術唯一的源頭。幾十年的藝術生活積累,加上藝術的天分,,楊鳳仙逐漸成長為湖北省著名的舞蹈藝術家。
,1983年起,楊鳳仙參加創編了史詩性音樂歌舞作品《編鐘樂舞》將楚人的天賦與智慧,悲哀與歡樂,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傳揚到中國和世界,楊鳳仙的藝術才華在精彩紛呈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楊鳳仙受湖北職業藝術學院邀請,創作一台供教學及參演的舞台劇。由此激發了她長久以來潛藏在心中的一個藝術構想——將中國古典名著搬上舞台,
(採訪:楊老師—談《金陵十二釵》的創作過程)
這台由她編劇以及和同仁合作編舞及導演的大型系列舞蹈劇《《金陵十二釵》,代表湖北文藝界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在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演出六場,場場爆滿。有一位著名舞蹈藝術評論家評價說:“把曹雪芹《紅樓夢》的寫作思維提煉出來了,賈府的消亡,從興到衰,都在你這個舞劇中表現出來了……”
舞蹈作品金陵十二釵》,是楊鳳仙藝術創作之路上一塊碑石,她讓人明白,也是讓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能量,足以能夠創作和導演一部大劇。
2006年,楊鳳仙被邀請擔任《家住長江邊》這一部湖北地區獨一無二的大型地域風情舞蹈詩的藝術總監,
“創編如此大戲,對年近7旬的楊鳳仙來說,壓力不言而喻。她和我國著名舞蹈藝術家趙明先生同力合作,從劇本的框架,到演員的表情,,整台戲大大小小的修改不下數十次,甚至演員的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考核……”經過一年的精心打磨,他們終於為觀眾獻上了一道美輪美奐的舞台視覺盛宴。
(採訪:參與創作及製作的故事)
,一部宏大的舞台區,將湖北地域的楚國文化——歌、舞、詩、民間說唱,融合在一起,將湖北地域的高山秀嶺、江河湖泊、森林原野,以及身在其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以萬里長江為線,串起三峽、巴土、武當、洪湖、神農,神秘的土地,奇幻的故事,悲欣交集的情感,夢一樣的意象,宏大華麗的歌舞——楊鳳仙回憶創作排練以及演出的過程,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
峨冠素服的屈原,紅裙廣袖的昭君,江上的縴夫,深谷的土人,荷花間的少女……清音入流雲,舞蹈低明月的《家住長江邊》,燈光布景,似真似幻,時而飄渺如虛無,時而真實如眼前,五千年文明史,一萬里江河地,,以流傳千古的故事相連線,向世界,向中國,傾吐這一方土地人民的心聲。  《家住長江邊》以長江文明,遠古文明,長江文化,中華文化,人、神、巫,合為一體,仙境和塵世合為一體,歷史和傳說合為一體,奇幻異彩,光耀天地,譜寫了一曲古今獨絕的歌舞長詩……
此曲此舞,此情此景,只應天上有,只應天上有……
《家在長江邊》,是湖北文化史上的一個傳奇,《家在長江邊》,是楊鳳仙藝術生涯的一個傳奇。
2009年1月24日,由楊鳳仙帶領的《家在長江邊》藝術團隊,遠赴海外,參演一年一度在新加坡舉辦的“春城洋溢華夏情”文化藝術旅遊活動開幕式,在維多利亞劇院的演出大獲成功。
(字幕):《家住長江邊》,一朵綻放於荊楚大地的藝術奇葩,一張湖北新時期的文化名片,湖北藝術智慧的一次凝聚結晶,向中國、向海外,展示了湖北地域文化的魅力……
——楊鳳仙老師一再強調:舞蹈,,才能獲得成功。
楊鳳仙一再強調舞蹈藝術是一個集體創作,尤其是大型舞蹈,從開始到最終完成,需要一個團隊的共同操作,需要經過許多人的辛勤工作和勞動,群策群力,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朋友們共同努力,是《家住長江邊》獲得成功的關健。她特別稱讚中國著名舞蹈藝術家趙明,為家鄉這台大型舞蹈詩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楊談與趙明的合作)  楊鳳仙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地對待藝術,真誠地對待朋友,真誠地對待合作夥伴,在年輕演員的眼中楊鳳仙既是嚴師又是慈母更是朋友,
(採訪:演員談)
《家住長江邊》劃上圓滿句號之後,2008年,受潛江市委的邀請,楊鳳仙擔任總導演和藝術總監力邀湖北歌舞界名家傾心協作,,構思創作傾力打造了大型地域風情歌舞《江漢風》,《江漢風》的創作,凝集了楊鳳仙從小到大對故鄉山水父老的滿腔的深情。
——在大型地域風情歌舞《江漢風》中展示的每一塊田地,每一灣流水,每一叢綠樹,每一縷跳動在禾苗上的陽光,瓦屋上升起的炊煙,,街邊敲響的漁鼓,藍底白花的印花土布,竹子編織的搖窩,嬰兒在木船上第一聲啼苦,長長的木梳月亮彎彎等等等等,無不梳理出家鄉兒女對江漢平原從古至今的回憶……
《江漢風》以民謠為經,以遠古的歌謠、童謠等為緯,通過舞蹈、音樂、文學等多種藝術手段,展現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潛江以及江漢平原特有的地域風情,詮釋並張揚這片土地上的自然美、生活美、家鄉美所蘊涵的人文情愫,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江漢畫卷,給人以逾時空的視聽享受。當年,10月28日,《江漢風》在潛江隆重上演,觀眾反映的熱烈,在當地,幾乎是前所未有
楊鳳仙說:“只要被觀眾認可的藝術樣式,必然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翻看一張張劇照,一幅幅獎狀,楊鳳仙老師回想她一生最值得記憶的事兒,幾乎都在舞台,那是她的人生奮鬥至今的記錄,從舞蹈演員,到舞蹈導演,到舞蹈教授,一步一步地走過來,角色轉換,生命更新,事業向前。
今年九月當我們即將結束採訪時,她正在進行一場非同尋常的節目排演為我省進京參加天安門國慶60周年閱兵典禮遊行的彩車演出編排設計翩纖舞姿她要讓喜慶的歌舞在方寸之地盡展湖北人民的精神風貌,那是荊楚兒女向偉大祖國獻上的最真誠的祝福。相信當舉國同慶60華誕之時,當湖北彩車亮相天安門的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坐在電視機前的楊鳳仙心中的自豪與喜悅是無以言喻的可以說楊鳳仙一生都在為舞蹈藝術所忙碌,工作著是美麗的,舞蹈著是快樂的,願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鳳仙藝術之樹常青,生命之樹常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