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三

楊靜三,河南南樂縣近德固鄉齊家莊人,民國十一(1922)年十五日生。農民家庭,高小文化,勤思考,好吸菸。青年時,先後在本地擔任抗日武裝委員會主任、民兵隊長等職。

衛河解放後,調衛河縣人民政府工作。民國三十八(1949)年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二月,隨軍南下,九月西進,11月到達貴州,先後任貴築縣第七區區長、區委書記、貴定地委政策研究室秘書、安順地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職。

1957年9月,調任中共息烽縣委副書記。次年9月,任書記。是年冬,成立中共息烽縣委書記處,任第一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靜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南樂縣近德固鄉齊家莊
  • 出生日期:1922
  • 畢業院校:未知
  • 文化程度:高小
楊靜三息烽工作期間,組識縣委、縣政府領導,深入實際,積極改變息烽經濟薄弱,建設落後的狀況。息烽工業基礎單薄,發展緩慢。
1958年,新建農具修造廠、磷肥廠、耐火材料廠(今磷礦粉廠)、煤廠、鐵廠、酒廠、印刷廠等,息烽縣級地方國營工業猛增,後除媒廠、鐵廠停辦外,余均尚存。息烽土質瘦薄,水源缺乏,農業發展受到諸多限制。先後組織修靜龍山、高安所、麻林、堰桶(今屬遵義)等儲水工程和高坎子、底寨河等提、引水工瑤,改善了縣內部分田灌溉,縣人至今稱讚。
但這時也正值黨內極左路線盛時期,在“全民大煉鋼”的口號下,與縣其他領導一起,組織全縣大煉鋼鐵,濫伎大批樹木怍燃料。毀壞大片山林;同時影響秋收秋種,使次年糧食收成驟減;繼又執行糧食高計畫、高估產、高徵購。農民儲糧日漸缺乏;遵義地委部署全區“反瞞產”,畏其壓力,未敢具實上報全縣糧食實際產量,農民出現嚴重缺糧,以蕨根、紅籽、野菜、樹皮等代食品充飢,甚至出現餓死人現象。靜三則常在農村,一面組織“反瞞產”,一面組織生產自救,與農民同食樹皮、草根,直至病重住院。但這些生產自救攢施,杯水車新,收效其微,致使縣內外出逃荒者數以千計,死亡人數也不斷增加。
1959年,楊靜三在總結農業生產上少種高產多收造成的失誤時。寫有《少種多收與廣種薄收相結合》的文章,刊登在5月30日的《貴州日報》上。1964年,組織縣區部分幹部,深入農村大辦生產隊,試圖以辦好生產隊來提高農業生產。新華社貴陽分社總結息烽縣大辦生產隊的經驗,登在5月30日,《人民日報》上,並配發《由少而精到多而精》的社論。當時,鄉村多不通車,常帶工作人員徒步深入,蹲點調查,了解情況,然後聽區鄉領導匯報,所得情況較為真實。數據也較準確。
平時勤奮好學,常帶書籍下鄉,深夜閱讀,至1966年6月的10年間,縣委宣傳部圖書借閱登記簿上,為借書最多者。對人處事,光明磊落,從不親疏有別;幾次向組織交心的思想小結中,都寫自己出身小資產階級,在革命隊伍曾“四進三出”(即參加工作4次,離開3次)。“文化大革命”運動中,被追查其離開革命隊伍3次的“叛徒”行為,有“四講三出老叛徒”之稱。一次批鬥會後,一位民眾組織負責人要其談認識。楊說;“總的感覺是,你們的批判老是提不高,因而我的認識也總是跟不上。”後被列為“死不改悔的走資派”。強令搬出縣委宿舍,感慨尤深,寫有詩:“破房爛屋三兩間,老婆孩子住十年。如專戴頂老修帽,重回故土建樂園。”後幾經查實,原“三進三出”均屬臨時使用,最後一次蔓正式參加工作。從未離開過革命隊伍。這事後采連楊自己也說“是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1970年春,息烽縣革命委員會進行補台,出任縣革委副主任。是年冬,調郎岱縣,任縣苹委第一副主任。郎岱縣改為六枝特區,任六枝特區革委主任、中共六枝特區區委書記。1979年秋,調六盤水市,任中共六盤水市委常至、市革委副主任。1984年4月27日,因患肺癌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