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前

楊雨前

楊雨前,男,新世界出版社社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雨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新世界出版社社長
新世界出版社成立於1951年,到現在有60多年了。但是一直是以外宣出版社思路來做,外宣的思路就是走出去。我們從2000年以後,我們進行了改革,同時走出去,也同時做國內市場。在改革初期,前五六年,新世紀(14.47,0.02,0.14%)出版社發行碼洋五六千萬,年回款400萬,發行碼洋3.7億。這個發展道路為什麼能夠發展起來?出版改革,改革就是思路的改革。大家知道作為一個出版社來說,編髮矛盾是非常尖銳的,出任何一本書,編輯都是說這本書是很好的書,發行能力非常強。但是這兩家是打仗的,就是編髮矛盾是打仗的。最後到年底發獎金的,都是社長發,但是書沒有發好。作為編輯來說,他認為他的書很好,發行來說,認為他的發行很強,互相埋怨。在改革初期,因為在中國的出版社,實際上從國外來看,它的體制是一個怪胎。出版和發行,應該是兩個市場主體,在國外來說,出版社可能就十幾個人,但是沒有發行,發行是有發行公司的。可是國內出版社把發行和編輯放在一起,實際上這是一個怪胎。逼著兩個捆在一起來做,實際上不符合市場規律。出版社把編輯和發行用市場化機制,用資金鍊分開,編輯出版的書要跟發行去談你所賣的折扣和印數。發行有權來選擇印書。你也可以允許編輯把二渠道發給,你可以把二渠道自己來發,不能說全都由發行部來發,這是不講道理的。
這樣情況造成了什麼情況?發行發的書是自己定的印數,編輯認為發行不好,可以自己找渠道。只拿了兩萬塊錢,編髮行,造成了空殼化。作為出版來說,主渠道必須我們發,策劃選題,二渠道可以讓給編輯來發,主道必須自己來發。這樣形成我們了我們發行非常強。通過這幾年,我們的發行由原來1000多萬發行到300多億。如果編輯自己拿錢做的書,買的紙,自己拿錢做策劃,做的書關係你的成本,關係你的發行,我們又出台一個政策,你自己投資做的書,社裡跟社裡分成利潤是倒三七,除了給社裡交一部分,你拿70%。如果設里投資,社裡拿70%,你拿30%。我們社裡每一本書是股份制合作。在國家沒有提出出版社股份制改造的時候,我們社把每一本書變成一個股份制的項目。每一本書有你個人的血液在流動,出版社每一個細胞,是出版社流動的血液。但是每個細胞是跳躍的,是活的。如果投資都是國家投資,他會漠不關心,如果是自己拿工資來買紙,他要關心這本書的去向。所以每本書是一種股份制的合作項目,是一種股份制的細胞。所以它是活躍的。新世界出版社做的每一本書,基本上沒有賠錢的。發3.7億,每本書發多少?我們編輯在我們局裡面,後面買寶馬的是新世界,開大奔的新世界,但是他掙多少錢,我不知道,因為我們機制是活的。如果你自己投資的書,你掙的錢是你自己的,跟社裡沒有關係。但是社裡掙的錢是明的。這種機制的活法,這種體制機制的活,所以導致了出版社人員的思想跳躍,就是他的選題和每一本書的目標讀者都分的非常清楚。所以發展的非常快。
從管理層次來講每一本書都要從選題策劃,從選題實施,從跟發行簽印書,簽折扣,到成本核算,我的第一天做的每一本書,到現在幾年了,每一本書的利潤,每一本書的成本,都能夠查的出來。所以出版社發展到今天,我們認為思路改革很重要。
但是從資本運作上,我們前幾年成立了幾個公司,包括鄭州成立的小櫻桃,包括最近成立了新世界天地。在資金運作,在體制改革上,大家知道署裡頭出台了,我們經過報總署批了以後,批准我們進行第一批改革試點。由於企業發展了,所以大家提到改革的困難,但是在新世界沒有感覺到改革對大家的壓力,包括老幹部。我們離退休人員和在職人員是1:1,沒有聽到老幹部說改革對他們有影響。因為新世界發展了,它的收入增加了,所以它沒有像其他單位那樣有反應比較激烈的想法。出版社在職的每個人,也沒有對改制提出任何意見。只要改革了,只要成功了,就能夠順理成章進行改革。
所以,我們出版社現在已經把清產核資搞完成了,已經報財政部了。下一步,在年初,我們跟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談了股份制合作。亮點在什麼地方?原來準備跟江蘇談,但是先去了安徽,他們的傳媒公司,上個禮拜上市了,11塊8,然後他們參我們30%的股,我準備參他的。互相參股以後,他參我們30%,他大概要拿過來三四千萬。如果現在我帳上有四五千萬,再加上股份制合作以後,再拿過來三四千萬,將近有一個億。我們要掛牌新世界出版社股份責任有限公司。如果有一個億的現金流以後,我們在內容上,在發展上,可能有新的思路。我們領導班子正在討論五年規劃,因為這幾年跳躍發展,爭取突破4億,爭取在三年之內達到7億。如果在那時候,三年以後,我們能夠上市的話,我們也算了,能夠融到資金大概將近四五個億。如果一個出版社,在改制之前,就是05年的時候,那時出版社58個人,當時1000多萬,現在60個人,發展到3.7億的時候,可見改革的力度,改革的威力有多大。
當然,人數增加了大概不到10。但是從人事制度改革上,我們引入一種淘汰機制,換了大概有30%。但是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原來的人均效益是多少,現在人均效益是多少,原來收入多少,現在收入是多少。大家嘗到的改革甜頭,中央提出文化體制改革,提出轉企改制,反而對他們沒有壓力,大家覺得是順理成章的事。我們嘗到的改革甜頭。所以我們有想法,包括對數字出版,我們也提出了很多想法。原來我對數字出版有想法,覺得數字出版沒有盈利模式。但是發展到一定的時候,當看到數字出版的曙光的時候,就應該堅決下手去做。比如說我家裡,最近女兒生孩子在我那兒住,女婿也在那兒住,我發現年輕人不看書,我拿回多少本書他們也不看。我說怎么回事?女兒喊著說孩子出疹了,在網上搜出疹子怎么回事,怎么治。還不行,然後找醫生聯線。書不會說話,書找半天也找不著。我體會年輕人思維模式變化很大。
所以我感覺數字出版,但是數字出版的模式,出版社的模式原來也在做,我們也在掃描,但是如果把我們數字出版定為一個展示自己出版社的圖書,把數字出版定位出版社是一個工廠的概念,我覺得數字出版社沒有出路的。因為你一直把你的產品,比如說生產奧迪汽車,你只是展示你出產的奧迪汽車在網上宣傳,你能夠賣多少?那你的數位化沒有意義。把數字出版定位為數字出版工廠,我覺得沒有前途。如果把數字出版定為一個超市概念,可能你是有前途的。什麼叫超市概念?就是把所有工廠的產品,在超市來展示,讓別人來選購,你來提成,提成比例可能很低,出版社可以集全國所有適合你出版書的作品作為產品,在你的數字出版平台上進行展示。是不是你是一個數字出版的概念?而不是數字展示的概念。你不是一個數字出版的圖書館,你是一個數字出版的網路出版的出版單位。我覺得數字出版,將來出版社變成一種什麼將年呢?我們新世界出版提出來,數字出版以內容為主,以內容為王。這個平台建設,出版社數字出版,在紙制出版,只是在數字出版平台下的一部分,可能是數字出版,將來所有的出版,現在目前咱們做的選題,可能5000個選題,咱們紙制出版500個。那4500個到哪兒去了?應該在數字出版平台上展示。你可以給它付費,付了費,是你的資源,不付費是作者想展示他的作品,在你平台上展示,他想出名。你有付費的,有不付費的,但是線上閱讀人多了,你可以出紙製品。你的作品多了,你的選題多了,你可以出數字出版閱讀器。
所以為什麼我們出版社沒有研究閱讀器,我覺得閱讀器不是我們出版社研究的東西,因為閱讀器早晚要被計算機替代。計算機原來很大,後來變成手提,現在電腦發展成跟手掌這么大了,將來誰還拿閱讀器看書呢?都說電腦對眼睛有害,閱讀器是無光的,那么將來電腦會不會也無光呢?所以出版社要做好內容,如果失去了內容,就失去了數字出版的機會。內容為王,即使數字出版了,你也會不死掉。
那天開會在一個會上講,很多民營書商,或者是很多新華書店,如果你沒有想到五年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出版社5年以後變成什麼樣的出版社,可能你的出版社,或者是發行集團肯定要跨掉。但是出版社一旦建了數字平台,這個平台是每年能夠出上萬種,幾千種書的一個出版平台,你找到內容資源,很多相關網路出版,包括數字出版的,包括一些閱讀器都可以找你,他們也在找我們出版社,他們的閱讀器賣3000塊,內容跟我們分成,四六分成,我一個晶片可以賣到400塊錢,一年可以賣5000個閱讀器,那就是200萬。出版社如果不掌握內容,只是把書號賣掉了,很多出版社主二道是不發的,如果只是賣5000個書號,你早晚要死掉。因為你沒有掌握出版的核心內容。
將來一旦這些出版社都死掉了,好的出版社是不會輕易把書號賣掉的,將來民營書業就無處買書號。你無處買書號,那就做好你的內容,我覺得也死不了。因為署里定的是你做內容的民營書出版公司。講民營對接的時候,我會跟他們談很多東西。這個發展趨勢,不知道將來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不知道出版社死?還是民營書業死?還是數字出版死?真說不出來。但是誰找到內容,誰為王,誰找到渠道,誰為王。所以前途出版社,通過資本運作,你的機制活了,你有錢了,國家也指明一條道,你可以作為股份制公司了,你變成一個市場化的主體,而且將來可以上市,你有了錢,不是做房地產,有一些出版集團做房地產,我不太恭維的,畢竟你是出版企業。
談走出去的問題,剛才張司長講了很多困難,走出去的問題,如果現在目前各出版社把翻成外文的書,在國內來銷售,怎么叫走出去?怎么能夠走出去?我覺得通過市場化的機制走出去,通過資本運作走出去,這條路是對的。所以我們花了1000美金在加拿大成立了新世界出版公司。國家走出去,在外國要成立辦事處,要派人,每年探親假就是多少錢。在當地適合銷路的圖書,成本大概占咱們國內圖書成本的10%。如果這本書發過去2000本,賣掉1000本就有利潤,剩下的多沒有關係。大家真不了解外國市場怎么回事。
最近我們在澳大利亞參股了我們一個民營公司,我們準備在英國參股公司,我們準備利用民營機制,利用更活的機制走出去,可能比從國家拿錢更好一些,我來新世界出版社,我們社每年有200萬補貼。這個是夠全社職工兩年發工資的。後來蔡部長說老楊,你敢不敢把200萬取消掉?我當時一想取消200萬,可能當年發不下去工資了。我後來說,能不能分三年取消,每年取消70萬。沒想到在取消完了以後的第三年,新世界開始起步了,為什麼?他們沒有退路了,你的工資不是國家發的,自己掙的,我才能下手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創出一條新實踐。沒有改革就沒有新世界的今天。我還是想借著這次國家轉企改制的東風,我相信出版業還是有前途的。不要被轉企改制所嚇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