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鍇,學術研究型當代藝術家,畫家。1986年生於湖南衡山,2010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二工作室獲學士學位,201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工作學習於北京。主要個展有:“平靜的洶湧:楊鍇作品展”,今日美術館,北京(2016)策展人彭鋒教授;主要群展有:“第三屆CAFAM雙年展——空間協商: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2016);作品被今日美術館等國內外美術館、基金會和重要收藏家廣泛收藏。在十餘年的時間裡,楊鍇一直純粹從事繪畫的尖端學術研究和當代藝術創作實踐工作,是中國85後畫家中油畫領域最重要的學術研究型代表藝術家之一。
主要個展
2016年 “平靜的洶湧:楊鍇作品展”,今日美術館,北京(策展人:彭鋒)
2012年 “一切都是平的:楊鍇個展”,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意中心,上海(策展人:王南溟)
2010年 “觸極:楊鍇個展”,廣州
2010年 “觸極2:楊鍇個展”,隔山別館,上海
個展
2018年 “藍色妖姬:楊鍇風景作品展”,小洲藝術區·無界空間,廣州
2017年 “藍色芭蕉:楊鍇風景新作展”,鹿人畫廊,蘇州
2014年 “沒有過去的未來:楊鍇作品展”,上海嘉源海美術館,上海
2013年 “雨打芭蕉:楊鍇風景展”,紅專廠,廣州
2013年 “瑾:楊鍇風景”,小洲藝術區,廣州
2011年 “秒殺梵谷:楊鍇風景暨實驗藝術展”,廣州
2011年 “瘋。景:楊鍇風景展”,廣州
2011年 “怒放:楊鍇紙上作品展”,上海
群展
2018年 “時間線”,北京萬科時代中心,北京
2018年 “新繪畫:圖像與形式之間”,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上海
2018年 “‘異鄉人’當代族群經驗研究展”,溫州年代美術館,溫州
2018年 “怒放青春”,中國聚龍小鎮星巢美術創客基地,泉州
2018年 “宇宙計畫”,宋莊,北京
2017年 “充電中CHARGING——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影像藝術課程展”,山水美術館,北京
2017年 “第五屆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北京
2017年 “怒放青春”,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業中心,北京
2017年 “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虛擬車間:視覺藝術展’”,合肥市文化館|大地美術館,合肥
2017年 “怒放青春:首屆青年美術館公社展”,運河5號美術館,常州
2017年 “ZERO未來x現場:美院畢業生作品精選展”,ZERO零藝術中心,798,北京
2017年 “2017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17年 “湖湘精神——在京湘籍藝術家聯合展”,上上國際美術館,北京
2017年 “湖湘精神——在京湘籍藝術家回鄉展”,皓聲藝術館,長沙
2016年 “第三屆CAFAM雙年展——空間協商: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16年 “初心:第五屆中央美術學院博碩研究生作品展”,玫瑰之名藝術中心,798,北京
2016年 “新視點:中國青年藝術家優秀作品展|青年藝術+越南站”,越南雲湖展覽中心,河內,越南
2016年 “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第二站”,國中美術館,北京
2016年 “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2016年 “第三屆‘青年藝術+’推廣計畫年度大展”,宋莊當代藝術文獻館,北京
2016年 “初·計畫:第三屆青年藝術家聯展”,上海半島美術館,上海
2016年 “生態·藝術·人:中國當代生態藝術展”,石家莊美術館,石家莊
2016年 “‘青年藝術+’推廣計畫國內首站巡展·北京站”,山水美術館,北京
2016年 “央美創客·望京創新藝術節”,望京SOHO,北京
2016年 “精神視覺:青年藝術家五四提名展”,力美術館,長沙
2016年 “ArtExpo廣州城市雙年藝術展:西學東漸藝術高峰論壇演講”,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廣州
2015年 “2015中央美院期末優秀作業匯報展”,中央美術學院校史陳列館,北京
2015年 “第三屆湖南青年藝術家提名展”,獲提名獎,後湖國際藝術區美術館,長沙
2015年 “第五屆‘青春·足跡’中央美院學生主題創作展”,獲銅獎,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15年 “相生:第四屆中央美術學院博碩研究生作品展”,北京炎黃藝術館,北京
2015年 “第二屆‘青年藝術+’推廣計畫年度大展”,北京當代藝術館,北京
2015年 “人人都是策展人”,中央美院美術館,北京
2015年 “保溫:當代藝術展”,橋空間,廣州
2015年 “當代藝術作品館藏展”,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上海
2014年 “中歐之間:藝術家在生活中”,羅馬葡萄牙聖安東尼學院,羅馬,義大利
2014年 “中國藝術在巴西”,OCA展覽中心,聖保羅,巴西
2014年 “理想之光: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力美術館,長沙
2014年 “春季沙龍油畫展”,泗海基金會,廣州
2013年 “時代的關鍵字:當代藝術中的九個案列”,香瓜俠公社,上海
2013年 “囚徒與樹葉:風景油畫展”,泗海基金會,廣州
2013年 “南方當代學院風:青年油畫家群展”,泗海基金會,廣州
2013年 “凝滯的瞬間:群展”,南美術館,廣州
2013年 “2010後的繪畫與影像”,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意中心,上海
2012年 “當代藝術Weibo大展 ”,宋莊美術館,北京
2012年 “綠林好漢:續展”,美林美術館,廣州
2012年 “綠林好漢”,泗海基金會,廣州
2012年 “蝶變:2013小洲藝術節”,小洲藝術區中心展廳,廣州
2012年 “傳統與現代共生”,廣州瑪雅藝術廊,廣州
2012年 “圖像與形式:當代繪畫展”,上海浦東文化藝術中心,上海
2012年 “2012夏季展”,上海奧賽畫廊,上海
2012年 “當代精神的現實反映:油畫系二工師生展”,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12年 “五四國際青年藝術節”,悅美術館,798,北京
2012年 “純策青春:青年藝術展”,美廬美術館,長沙
2012年 “夢語:聯展”,大德堂,上海
2012年 “記憶存在於身體之外”,K11藝術空間
2011年 “笑傲江湖:宣言”,湘江江上(行為),長沙 &“笑傲江湖:微電影首映展”,1312藝術空間,廣州
2011年 “抽象之後的繪畫:塗鴉,圖像再造與多重主題”,喜馬拉雅美術館證大當代藝術空間,上海
2011年 “繼續塗鴉”,上海奧賽畫廊,上海
2010年 “擊鼓傳花”,在場 &“線性工程式”,威海路696號,上海
2010年 “第15屆國際藝術博覽會”,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廣州
2010年 “基礎坐標:廣州美院基礎教學作品展”,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10年 “2010屆廣州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展”,獲優秀畢業生,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
2009年 “第九屆廣州美院王嘉廉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獲銅獎,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9年 “楊鍇:地獄塗鴉”,廢棄碼頭·大學城,廣州
2009年 “美麗的祖國,壯麗的青春”,獲優秀獎,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9年 “2009年受助學生感恩作品匯報展”,獲銀獎,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8年 “學院·視線:廣州美院建校55周年暨恢復建制三十周年教學回顧展”,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8年 “2008年受助學生感恩作品匯報展”,獲銀獎,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8年 “心繫汶川·畫家的慰問:廣州美院師生美術作品特別展”,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8年 “第三屆中國美術院校師生油畫作品展”,深圳
2008年 “第八屆廣州美院王嘉廉獎學金獲獎作品展”,獲金獎,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7年 “首屆廣州美院嶺南新勢力學生作品展”,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6年 “廣州美院第六屆自薦作品展”,廣州美院美術館,廣州
2005年 “絕對自由:寫生”,長沙火車站,長沙
收藏
今日美術館,亞洲藝術基金會,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上海半島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湖南力美術館,鹿人美術館,上海奧賽畫廊,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意中心,泗海藝術基金會,(漢庭集團)華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春文藝公社,廣州紅專廠,小洲藝術區,青年藝術+,中國國立清華投資(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特銳藝術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正和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廣州紅館,上海華勛畫院,蘇州張玲集團公司,北京三和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南京怒放青春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錢橋華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青春萬歲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德國、法國、美國、台灣、香港、澳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天津、蘇州、南京、海口、哈爾濱、瀋陽、杭州等國內外重要收藏家廣泛收藏。作品被著名收藏家朱紹良先生收藏,著名音樂製作人許曉峰先生等個人收藏。
出版著作
2016 《楊鍇:平靜的洶湧》,中國今日美術館出版社,ISBN 978-988-77019-1-0
2010 《觸極——楊鍇作品》
發表
彭鋒、王南溟、夏可君、馬琳、楊衛、了了、王春辰、朱其、閻安、胡斌等35位學者、批評家與策展人、教授、詩人對楊鍇作品進行學術研究並撰寫文章9萬字。作品被北京保利等拍賣。出版個人著作2本。在校期間曾任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會展覽部副部長。
藝術評論
楊鍇的畫很難歸類。從他的作品中,可以分析出許多風格或手法:塗鴉、表現、色域、抽象、超現實、卡通、寫意……但是他將這些風格成功地糅合起來了,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這讓我想起丹托(Arthur Danto)的風格矩陣
相反,骷髏可以很骨感。骨感不僅真實,甚至也可以是美的。骨感的美,不是表面的美,而是本質的美。……事實上,在中國文化中,骨不是一個貶義詞,對骨的追求是一種高級追求。在生活中追求的骨氣與在藝術中追求的骨法平行。儘管楊鍇學習的是油畫和實驗藝術,但他對中國美學也有深刻的領會。
但是,骨因為精而不多,能夠欣賞骷髏之美的人也不占多數。楊鍇通常將骷髏安置在大面積的單色之中,更顯出骨的孤獨。楊鍇畫中的骷髏,就像海底火山爆發在海面上留下的殘骸,不美卻可以依靠。楊鍇需要大面積的單色來集聚能量,如果我們期待爆發來得更猛烈的話。
——節選於《平靜的洶湧——讀楊鍇的畫》文/彭鋒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學博士,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
但楊鍇卻是當代藝術界的一個異數,他反其道而行,以強烈的表現因素與情感訴求,來塑造自己的畫面,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激情,不僅只是為自己的熱血青春留下了憑證,更為重要的是,為日益皮軟的當代藝術注入了精神的力量與人性的強音。
——節選於《無悔的狂瀾——關於楊鍇和他的藝術》文/楊衛 (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秘書長)
楊鍇畫面上是以“骷髏”為符號,並連線著人體骨架,消除繪畫的複製性,出現豐富的變化和表現力度,骨架、骷髏其實是怪物的表象,像圖騰又像幽靈,以色彩揮舞后所形成的“面”加以連動。楊鍇事後對這些畫作了這樣的概括:像是死者在絕望中的希望。
——文/王南溟 (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特聘研究員,四川美術學院教授)
如今,繪畫遇到的瓶頸是,任何一種方法似乎都有人使用過,繪畫的路徑好像已經到頭。批評界對繪畫的現狀與發展也是爭論不休,同時也更期待繪畫再創造出新的感覺、新的樣式。第一次看到楊鍇的作品,很吃了一驚。如果不說他才是大四的學生,還會以為是繪畫上已經磨練了多年的成熟畫家。
——節選於《意義與骨骼——談楊鍇對身體性的探索》文/王春辰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
這個世界僅僅剩下這堆還在喘息的氣,但沒有什麼比賦予這戰慄的氣息以一個藝術的形式,一個非生命的骷髏形象更加真實的了!這是一個當代中國人尋找自我也是追尋自由的過程中所發現的最為豐富也最為大膽的形式。
——節選於《楊鍇的繪畫:這世界只剩下一堆喘息的氣》文/夏可君(藝術批評家與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哲學博士)
令人意外又欣慰的是,這個在八十年代曾經伴隨著現代主義思潮的“死亡”主題,時隔二十多年後,又重新被楊鍇這一代重新提出。……在此楊鍇觸及到了當代藝術近十年所缺失的救贖主義主題,……但是他試圖在信仰的視界下繼續觸及深層的黑暗,從而達到一個文化的歷史接力賽的精神“臨界點”。這是一個極有意義的開始。
——節選於《黑暗時代的骷髏:楊鍇繪畫中的死亡救贖》文/朱其 (北京798藝術總監,文化部國家畫院理論部研究員,博士)
楊鍇是一位具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這反映了楊鍇對繪畫的思考,即到了今天以圖像為對象的藝術時代,塗鴉還有多少能為繪畫所用。但同時又用扁平的方式表現出來,猶如楊鍇自己所說:一切都是平的。
——文/馬琳(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主任,教授,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他在指揮著畫中的骷髏飽嘗滄桑,經歷著社會的愛欲糾葛,和看起來十分正常的“人”做對。這份體認表現得隱諱而有跡可循所以可以掌握,深入而不無病呻吟所以讓人覺得真誠。能讓畫面滲透出寧靜的氣質。
——節選於《比靈魂更真實 比死亡更幸運--楊鍇繪畫》文/閻安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實際上,我認為,他的不少作品展現的是一部碎片式的“死亡筆記”,因為情節已經散佚,徒留青春、生命、死亡音符的遊動。這種戰慄而夢幻般的感覺催其前行。
——節選於《碎片式的“死亡筆記”——楊鍇的繪畫體驗》文/胡斌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藝術管理學系主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
楊鍇將死亡和夢想、現實和批判、抑鬱和興奮、自省和無奈等不同含義的概念,組合在他的作品中,以個人的經驗、記憶和直覺觸及到存在和人性的根本問題。
——節選於《觸極》文/了了 (國家美術主編)
學院主義的知識變成了一種法度,思想維度轉換成了圖畫文本,或者關於生命,或者關於死亡,以至於精神還和靈魂,但是,宇宙的信息盡在於自然而然之中,唯有絕對的真誠可以接近。
——文/周功華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湖南油畫學會副主席)
坦而言之,楊鍇油畫作品中荒誕的、壓抑的情緒性,如同野火般自由地燃燒——這可能是他繪畫中的輝煌部分,如同能量在沸騰。
——節選於《荒誕的“存在”——楊鍇油畫作品釋讀》文/陳國輝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
在楊鍇看來,這個時代太多的浮華,總是會缺乏一種誠摯的理想,我甚至以為,這是當代年輕人遲早會發出的感嘆。不懂得敬畏生命的人僅是空洞的軀殼。
——節選於《死神之舞·楊鍇的繪畫》文/魏祥奇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中國美術館館員)
但是楊鍇的畫又是很“美”、很傳統的的:中國山水(水墨、青綠)的色彩、空白意境、寫意情懷等等,這就是說,楊鍇在拒絕這一個,又懷念那一個。當然包括觀念。
——節選於《觀念、態度與美感——淺談楊鍇的油畫》文/許道軍 (文學批評家,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
“空氣里飛舞的不是蝴蝶而是骷髏”。一切已沒有希望,不如摧毀一切,等待另一個世紀的來臨,去重新喚醒死者。一切應該成為歷史,掠過那些屍骸,只有腐爛才是真實的歷史。
——節選於《創世紀——對於創造的另一種解釋》文/楊鍇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