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乂的傳說

楊邦乂的傳說,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邦乂的傳說
  • 類別:民間文學
歷史淵源,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據《宋史·楊邦乂傳》記載,楊邦乂,字希稷,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楊邦乂出任溧陽知縣。因平定溧陽叛亂有功,升任江寧府(今南京)通判,2年後改任建康府通判。建炎三年八月,因金人步步緊逼,宋高宗逃往臨安(今杭州)。十月,金兀朮領兵逼近建康城下。時任建康知府杜充、戶部尚書的李梲、沿江都制置使陳邦光見大勢已去,不戰而降。毫無兵權的通判楊邦乂,組織軍民守城抗金,終因寡不敵眾,城破被俘。金兀朮一邊派說客招降楊邦乂,許其官復原職,一邊以死相威脅。楊邦乂均嚴詞拒絕,並以其血在衣襟上寫“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後楊邦乂遙見金兀朮招降將,大罵曰:“若女真圖中原,天寧久假汝?行磔汝萬段,安得污我!”金兀朮大怒之下,命人將其“剖腹取心”而死,年僅44歲。
民間相傳,楊邦乂被俘之後,無論金兀朮如何軟硬兼施,一直不願投降。不停謾罵之下,惱羞成怒的金兀朮問:“好大膽,你究竟安的什麼心?”楊邦乂稱:“你不知道嗎?我有一顆鐵心!”金兀朮大喊:“那我就把它挖出來!”金兀朮隨後叫手下人將楊邦乂五花大綁,命人挖他的心。劊子手一刀下去,當真蹦出一顆鐵心!金兀朮頓時臉色煞白,下令造一頂轎子,把楊邦乂的鐵心放在裡面,命兩個士兵抬著週遊兵營,讓官兵學學這種骨氣。士兵抬著鐵心從雨花台前往花神廟時,途中遇到一條小溝,溝上只有幾塊木板。士兵走到橋上,楊邦義的鐵心突然掉進了水溝中。兩個士兵慌忙下水去摸,摸了半天,也沒有摸到,金兀朮只得作罷。後來人們在這裡修了座橋,為紀念這位可敬的民族英雄,人們稱楊邦乂為“楊鐵心”,把這座小石橋命名為“鐵心橋”。

文化軼事

明洪武元年二月十五日,太祖朱元璋登城晚眺,問建康前代有什麼忠臣,劉基遂告以宋楊邦乂死節事,太祖嘆息良久,乃勒《褒忠詩》於楊墓:天地正氣,古今一人。生而抗節,死不易心。折辱夷虜,扶植人倫。宜加汝封,廟食萬春。1957年,金庸創作出版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故事主人公之一的“楊鐵心”源於此。800多年來,“楊鐵心”故事成為愛國勵志的符號,歷代敬仰,鐵心橋地名保留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