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運大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81年4月
- 職業:駐茨岩塘鎮細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
- 主要成就: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 性別:男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被授予“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銅獎”和“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記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獎4次,省、州、縣表彰數十次。
十三年來,楊運大通過網路募集善款841903元,讓130名湘西貧困學子得到資助,其中,有34人考上大中專院校。
2016年2月,楊運大被派駐茨岩塘鎮細車村從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通過四年的努力,全村面貌得到歷史性的改觀,2019年全村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7.08%降至0.72%。
不忘初心,做一名永不離開的志願者
作為80後的他,在“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角聲中,選擇了西部,其中的心路歷程,只有他自己才能讀懂。當坐著搖搖晃晃的車輛,經過無數的奇峰險路來到湘西時,心中的失落難以言說。但為了心中的那份承諾,他選擇了堅守。當一年的志願服務期滿後,一同前往龍山的10名志願者,有6人選擇了離開,而他與另外3人選擇了留下,後面又有一名志願者選擇了離開。當有人問起他為什麼要選擇留下時。他說:一年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為人生的這次選擇堅守。十多年來,他自己也記不清到底走訪了多少學生,因為他覺得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記在心裡的,只要去做過,就不會留下遺憾。
常懷感恩,做一名人間真情的傳遞者
從瀟水河畔到湘西邊陲,讓他難以忘卻的除了鄉野泥土的氣息,還有領導的關懷與組織的栽培。但最讓他難以忘懷的是年幼的妹妹輟學時的情景和貧困孩子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神。為了湘西人民對他的這份厚愛,也為了心中的那份內疚,他選擇了用行動去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正如他說的: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你就能體會到活著的意義。
無怨無悔,做一名扶貧助困的踐行者
從志願者到教師,從基層到機關,從機關到一線,無論角色怎么轉變,但作為扶貧助困踐行者的角色從未改變。
視民眾為親人。武紹華一家有母親和弟弟三人,父親早年因病去世,為了給父親治病,母親變賣了房產,帶著武紹華兄弟寄居到外婆家。為了讓其一家住有所居,楊運大數十次上門做工作,找部門、求企業,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讓一家三口終於不再寄人籬下。姚躍勤愛人大病住院,由於戶口沒遷入,無法享受建檔立卡戶住院報銷政策,楊運大陪同姚躍勤輾轉百公里辦理戶口遷移手續,並與鎮、縣扶貧辦銜接,特事特辦,及時錄入國辦系統,僅用不到一天時間就辦理好了相關手續。唐金菊、劉桂芝、謝浩在外地住院需要到縣城進行二次報銷,為了讓貧困民眾免於奔波,他主動上門收集資料幫助辦理報賬手續。村中老人過世,楊運大與扶貧隊都得上門吊念慰問。
把愛心當使命。崗位變了,初心不忘,一駐村就向村里了解貧困學子的求學難題。向秀、向斌的母親離家出走,奶奶年事已高,靠父親在外打苦工供姐弟倆求學,得知情況後楊運大立即聯繫愛心人士進行資助;謝娟的母親突然患病癱瘓、何麗萍的外公外婆年過八旬且常年患病……楊運大總是及時送上愛心款。
舍小家顧大家。嚴格按照州、縣駐村要求開展駐村工作,每月駐村開展工作均在20天以上,二寶出生時正逢歲末,檢查驗收、數據上報、年終走訪等事務接踵而來,無法照顧臨產的妻子,面對妻子的抱怨,雖然心感內疚,但他總是選擇默默的離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正月初二便投入工作,沒有周末與節假日,更無暇顧及家庭,因為他知道自己承擔的不僅僅是這個家的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要有一種懷抱天下的擔當。
他坦言到:
——扶貧幹部不是沒有家,而是有更多的家庭在等待著咱們。
——回家成了一種奢望,兒子住院是我最開心的日子。
——面對妻子的怨言與責怪,我只能強忍著淚水,因為欠這個家太多了。
——回望過去,我無悔於自己成為一名扶貧幹部,因為我付出過、參與過、奮鬥過。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2021年6月7日,入選湖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擬表彰對象公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