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葆宸

楊葆宸(1872一1931),號松岩,遵義老城楊柳街人。辛亥革命前夕,楊葆宸加入自治學社。民國13年(1924年)後,受聘任遵義中學教員。民國15年,黃齊生任遵義中學 (不久改為省立第三中學)校長,聘楊葆宸辦理文犢兼教書法直至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葆宸
  • 別名:松岩
  • 出生日期:1872年
  • 逝世日期:1931年
人物簡介,經歷,貢獻,

人物簡介

幼年家道中落,13歲得外叔祖王青藜提摯,隨往江西滬溪縣訓導署就讀。年余歸來,母親已逝,父親於外地謀衣食,年幼弟妹,嗷嗷滿室,狀極淒涼。楊葆宸發憤讀書,20歲選為府學生員,後補凜膳生,從姑父王藻章習書法。不久,法國傳教士柏格里重建遵義天主堂,並為教友設塾延師教學,楊葆宸受聘任教席。清光緒末年,袁玉錫任遵義知府,舉新政,興學校,延攬地方人士協助。楊葆宸受聘,與張圖芝等籌辦師範附屬高等國小堂。

經歷

於舉事之前,多方奔走,聯絡魯瀛、江平階等地方團防武力人城,以壯聲勢。貴陽辛亥革命成功,貴州大漢軍政府建立,派冉文伯、朱興武率團隊抵遵。遵義學社以李培蓀、楊葆宸為代表率同周子文、喻界凡(二人為哥老會代表)及地方人士百餘人至南門關迎接。鞭炮鼓樂聲中,楊葆宸等高舉漢字大旗,經由大街,進入縣府大堂,舉行縣印交接儀式,接著又派社員分赴府屬各縣。不數日,全府和平交接,各業照常工作,城鄉無驚擾。
民國元年(1912年),受遵義知府(不久改為縣知事)周恭壽之聘,楊葆宸於府任職。周恭壽採納地方人士建議,續修遵義府志,囑楊葆宸聯繫、成立志局,聘其族兄楊兆麟為主纂。其後,於縣經費局、團防局任職,主管文犢、函稿,籌辦地方事務。因飽嘗家貧之苦,故在經費局時,多次建議廣籌地方經費,按時發放在外留學生補助費,俾能有助完成學業。其後,應司鐸法國人石和軒之邀,為天主堂辦理文牘函件。楊葆宸利用教堂之便多次為在外就學的謝炎(北京政法大學)、杜綰(天津工業高等學校)、劉邕(法國里昂大學)等匯款濟急。

貢獻

楊葆宸擅長歐體及漢隸,喜詩文,常與方葆初、僧法雲等唱和,晚年與趙愷、蔣京交遊。遵義縣誌局成立,縣長喬運亨聘楊葆宸佐理其事。數月後,初稿送省,逾二年定稿付梓,參與審刊工作。民國20年初逝世,時年59歲。
楊葆宸
從楊柳街出來人,沒能走出楊柳街
他籌辦師範附屬高等國小堂
他讓更多一點的人認識了書
認識了許多至今也有人不明白的道理
他續修了遵義府志
他手執遵義中學的教鞭
他滔滔不絕,他滿眼憂慮
他渴望遵義的學子學有大成
他匯款濟急,他心憂遵義
他是,楊柳街上
一棵不老的楊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