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新

楊茂新,化名王鳳亭,1913年出生於湖北省江陵縣新觀鎮(現屬監利縣)一個家徒四壁的農家。不滿10歲,他就給地主放牛,幫鎮上一家磨坊推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茂新
  • 別名:化名王鳳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江陵縣新觀鎮(現屬監利縣)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38
  • 職業:革命者
  • 畢業院校:新關列寧國小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楊茂新(19141938),化名王風亭,江陵新關鎮(今屬監利)人,父為中共黨員,於洪湖根據地喪失後遭殺害。楊曾就讀於新關列寧國小,後擔任新關鎳工人糾察隊隊長,不久調任江陵縣總工會青工部長。1932年春任江陵縣少共書記。9月,紅軍主力撤離洪湖;楊在蘆林湖泊之中堅持鬥爭。1934年8月奉紅二軍用政治部指示組織地下臨時黨小組、任組長,不久被捕。後越獄到公安麻豪口,與地下黨負責人周進前取得聯繫,再建黨小組,並指派黨員王以山夫妻出面開“王合記飯店”以為地下黨聯絡站,又動員麻豪口一紳士出面辦“自強學校”。1930年10月正式成立荊沙地下黨支部,任書記。1937年6月,率部分武裝人員加入江陵地方武裝齊彩庭部,任中隊長。9月負傷,傷愈後即赴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匯報工作。10月在公安主持召開湘鄂西黨員聯繫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救國的方針政策,提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發展計畫。同年11月,湖北省委派于光遠到荊沙,審察並承認荊沙地下黨支部,改名為荊沙特別支都,仍由楊任書記。1938年春,遭匪首趙克光殺害。

人物事跡

1927年大革命風暴席捲江漢平原,楊茂新的父親楊立貴被民眾推舉為農民協會主席,13歲的楊茂新擔任兒童團長,1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6歲擔任區委巡視員;1931年上半年任江陵縣總工會青工部長,下半年任少共江陵縣委組織部長;1932年任江陵縣少共書記。他同湘鄂西洪湖蘇區一同成長。沒有蘇區,便沒有他和千百萬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窮苦人的今天。1932年10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夏曦率領新組建的獨立師突圍離開江陵,堅持了五年之久的洪湖蘇區陷入敵手。訊息傳來,身為少共江陵縣委書記的楊茂新悲痛異常,禁不住抱著身邊的同志痛哭起來。這不是因為他年輕,感情脆弱,經不起這沉重的打擊。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和這塊紅色蘇區有著多么特殊的感情。現在,與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的蘇區失守了,他怎能不悲痛?大敵當前,楊茂新明白現在不是傷心掉淚的時候。遵照上級分散隱蔽的精神,他秘密來到距新觀七八里水路的小集黃彩,與當地共產黨員一起辦了一個熟食店隱蔽下來。
在黃彩的兩年間,楊茂新先後與原少共沙南區委書記譚波亭、紅九師副連長席正明、老黨員李萬順等十餘人取得了聯繫,秘密做了三項工作:一是調查當地自首人員的情況;二是弄清哪些同志被敵人殺害了;三是打聽紅軍下落,派人外出找紅軍。1934年初秋,轉移到湘鄂邊的紅二軍團政治部派人回洪湖,在江陵縣普濟觀找到了楊茂新。來人傳達了上級黨組織的指示:蒐集武器,恢復黨組織,重建革命武裝,堅持根據地的鬥爭,等待紅軍主力重返洪湖。楊茂新毅然擔起這一重擔。他和同志們建立了臨時黨小組,自己擔任小組長,迅即研究制定了開展工作的方案。不久,前往湘西找紅軍的譚波亭和席正明在大庸找到了紅二軍團。紅二軍團政治委員關向應聽取他們的匯報後,指示他們成立中共江陵中心縣委,為恢復甦區做準備,並親書委任狀,任命譚波亭為中心縣委書記,羅超北和席正明分管組織和宣傳。中心縣委組建後,增補楊茂新為縣委副書記,負責恢復監利、石首、公安三地的黨組織。白色恐怖下的洪湖地區,又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這時,反動軍隊配合各地保全團,再次對洪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進行“清剿”,楊茂新在秦家場被敵逮捕。在押往國民黨普濟觀區公所途中,他機警逃脫,隻身轉移江南,隱蔽在華容、石首交界的桃花山。
桃花山,位於湘鄂邊界,南飲洞庭,北濯長江。這裡峰巒疊翠,古木參天,山迴路轉,形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湘鄂西根據地的全盛時期,這裡曾是革命武裝的大本營,有“小井岡”之稱。現在這裡也同江北一樣,白色恐怖嚴重,到處是“清鄉委員會”、“鏟共團”、“反共義勇隊”。楊茂新利用給地主打短工為掩護,秘密進行活動,很快就恢復了桃花山的黨組織,成立了一個黨小組,由鄧東任小組長。不料,他們的活動被國民黨石首縣保全隊偵知,楊茂新等人被捕,關進石首監牢。剛剛開展起來的革命活動又受到挫折。在獄中,楊茂新堅不吐實,一口咬定自己是幫工的。八天后的一個夜晚,他組織同監的四名黨員及幾名民眾,在獄外同志的接應下,越獄成功。出獄後,他迅速轉移到公安縣麻豪口鎮。
麻豪口距長江僅十餘里,鎮雖不大,因交通便利,堪稱繁華。當地湖荒多,外地人到此開荒種地的絡繹不絕。這裡在大革命時期鬧得紅火,民眾基礎較好,因此洪湖蘇區喪失後,江陵、監利等縣以及湖南不少地方的一些共產黨員、革命民眾紛紛到這裡種田隱蔽。其中有個原監利縣的區游擊隊長王以山,與楊茂新是老戰友,來此已有幾年時間,對麻豪口地區的情況熟,人緣關係也很好。楊茂新到麻豪口後,很快與王取得了聯繫。為了活動方便,他與王以山商定以弟兄相稱,尊王以山為三哥,自己則化名王鳳庭,作為王的親弟弟,以修軋花機和幫地主姬兆遠打長工為掩護紮下根來。
楊茂新在麻豪口立住腳後,很快與隱蔽在這裡的湘北黨員周進前、彭桂泉等人取得聯繫,建立了一個臨時黨小組,楊茂新任小組長。為了及時開闢公安的工作,他和同志們經過認真分析研究,確定了具體工作方案:即一方面找黨,爭取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一方面對分散在江南、江北兩岸的黨員情況作廣泛的調查,以便儘快把他們組織起來。1934年冬,楊茂新派李萬順在石門找到了紅二、六軍團。賀龍、關向應等領導人親切接見了他,指示說:“紅軍長征後,留下的人要開展地下活動,建立一個地下聯絡站,以後好與中央取得聯繫。當江北情況緊急時,江北的黨員可以到江南隱蔽,伺機活動。”並送給李萬順50塊銀圓,作為組織活動的經費。按照這一指示,黨組織積極開展工作。楊茂新和同志們商量,在麻豪口最熱鬧的逸林街開一家小飯店,兼作客棧,由王以山夫妻出面經營,取名王和記飯店。很快,這裡便成了江南、江北失掉關係的黨員的聯絡處,在較短時間裡便聯繫上了20多名黨員,壯大了組織力量。
1935年春,黨組織已有相當發展,如何領導這批黨員開展活動,是臨時黨小組所面臨的大問題。楊茂新決定再次派人找黨。不久,執行這次任務的黨員邰傳仁在湖南澧縣找到了紅二、六軍團,帶回了“長期隱蔽,以待時機”的八字指示和100塊銀圓的活動經費。
當時,大麻豪口鎮上和附近農村,有一批失學青年。楊茂新考慮到培養革命人才是個很重要的工作,便派共產黨員歐陽幼珊串聯進步青年彭傳華,由他們兩人出面,籌辦一所學校。麻豪口街上有個大紳士謝博民,在當地很有名望,他對國民黨地方政府人員的倒行逆施看不慣,加上他家房子多,是較為理想的支持辦學人選。經過商議,謝同意“效勞鄉梓”,拿出幾間房子做教舍,校名為“自強中學”,他親任校長。黨組織則不失時機地將與黨組織有密切聯繫的老教師廖果生夫婦介紹到該校主持教務。
1935年3月1日,自強中學開學,招收學生50多名,分為中學部和國小部。學校除設國語、算術、英文和歷史等課外,廖果生先生還常向學生講授魯迅、茅盾等人的文學作品和進步刊物上的文章,並訂了不少進步書刊供學生閱讀。楊茂新經常與學生們接觸交談,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並選擇重點學生加以培養。1935年10月,學生彭傳華經楊茂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很快在他們周圍團結了一批進步學生,學生們受到革命教育的啟發後,對反動勢力開展了一些“合法”的鬥爭。如麻豪口的劣紳魯松階,多年來利用管理堤工款之便,鯨吞公款。學生們一舉清查了他的賬目,將他貪污的錢拿來辦公益事業。學生們還上街演新戲,宣傳新文化,破除迷信,禁菸禁賭,聲勢越鬧越大。這些活動,引起了反動派的敵視。魯松階向國民黨公安縣政府告密,說自強中學講授“普羅文學”,是共產黨的機關。1936年4月的一天拂曉,100多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團團圍住自強中學,強行搜查,儘管只搜到了幾本公開發行的如《唯物辯證法》之類的小冊子,但還是賊心不死,抓走了歐陽幼珊等四名進步學生,並將學校封閉了。楊茂新利用社會力量多方活動,迫使縣政府無罪開釋學生,並以誣告罪追究魯松階。這場風波影響很大,四鄉八里的民眾紛紛傳言“共產黨又開始活動了”,希望之星又在革命人民眼前升起。
楊茂新在公安基本站穩腳後,1935年秋,又把黨的活動範圍擴大到沙市。他和隱蔽在沙市便河的原監利縣鄉蘇維埃主席劉祖喜和荊州城的黨員王銘鼎建立了聯繫,分工劉祖喜在工人民眾中活動,王銘鼎則以荊州省立第八中學作為活動基地,在荊沙一帶學生中間活動。
1935年冬,設在江陵普濟觀東北面易家口的江陵中心縣委機關遭敵破壞,譚波亭、羅超北等十餘人被捕犧牲。為了使大江南北的黨員組織起來,實行統一領導,1936年4月,楊茂新在荊州城內主持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把各地黨組織按江南、江北編為兩個黨小組,楊茂新任大組長,統一領導兩個小組的活動。會議還作出了關於積極清理老同志、慎重發展新黨員以及注意打聽紅軍去向等重要決定。會後,江南、江北的地下黨員都利用合法身份開展公開鬥爭。如公安縣閘口等地的黨員,以教師的合法身份開展活動,擴大了黨的工作區域。荊州八中的共產黨員陳鐘萬、黎競平等創辦了《新生》文藝社,在《荊報》上創辦副刊,發表文章宣傳團結抗日的進步思想,在荊沙地區產生過一定影響。
1936年10月,黨組織在公安縣恆德垸陳祠橋召開第二次會議,正式成立了荊沙地下黨支部,下轄荊沙、江陵、公安、石首四個黨小組,選舉楊茂新為支部書記,徐少保為副書記。會議作出了積極找黨、鞏固組織以及積極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武裝力量的工作計畫。
1937年5月,荊沙黨支部在公安縣陳祠橋召開第三次會議。這時西安事變已經過去近半年,全國人民抗日情緒高漲,作為孤軍奮戰的荊沙地下黨組織,在與上級黨失去經常性聯繫的情況下,對怎樣領導本地區的抗日工作尚無明確對策,一切都有待上級黨的指示,於是會議決定派人去西北找黨。在楊茂新的精心安排下,彭傳華歷盡千辛萬險,終於在陝西耀縣莊裡鎮找到了紅二方面軍總部,向賀龍、關向應、甘泗琪等領導匯報了紅軍主力撤出洪湖蘇區後,以楊茂新為首的共產黨組織領導民眾艱苦鬥爭的情況,受到了賀龍、關向應等領導人的肯定。隨後彭傳華到延安向中央組織部匯報,被留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因而這一喜訊未能及時傳送回來。
1937年10月,楊茂新聽說武漢成立了八路軍辦事處,便及時派陳鐘石、李萬順去聯繫。隨之他自己也到武漢,找到剛成立的省工委,匯報了多年來鄂西地區黨的工作,請求組織審查。董必武聽了他的匯報,給他講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有關政策,指示他們要“注意鞏固組織,搞好統戰工作”。楊茂新在武漢逗留的20多天中,學到不少抗戰政策,為今後領導鄂西地區的抗日工作做了準備。
為了擴大抗日鬥爭宣傳發動面,1937年底,楊茂新派王銘鼎到宜昌活動,發展了張國棟等幾名黨員,把宜昌地區的抗日救亡活動納入黨的工作日程。為把這些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不久,黨組織在公安畢家黨員周雲庭家召開鄂西聯縣黨代表會議。江陵、沙市、石首、監利、宜昌、荊門、當陽、津市、華容等十餘縣市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王銘鼎主持,楊茂新作報告,他傳達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發展組織開展游擊戰爭的途徑。會議選舉楊茂新、徐少保為鄂西聯縣縣委負責人。這次會議雖然只開了一晚上,但意義極為深遠,它把原洪湖蘇區中心區域幾個主要縣份的革命力量凝聚到了一起,在鄂西地區形成了更大的抗日浪潮。
1937年11月,為全面了解楊茂新為首的鄂西地區地下黨組織的情況,中共湖北省工委應楊茂新及其所代表的組織的請求,派出省農委負責人于光遠到荊沙地區對這個黨組織進行審查。經過20來天的認真審查,于光遠代表省工委承認了楊茂新為首的黨組織,並命名為黨的荊沙特別支部。特支書記楊茂新,組織委員陳鐘萬,宣傳委員王銘鼎。特支下設荊州、沙市、公安、石首、華容、監利等六個支部(組)。
湖北省工委改為湖北臨時省委後,臨時省委組織部於1938年2月再次派羅乃夫、魏西(即彭傳華)、譚友林等對荊沙特支進行審查。楊茂新接受組織的安排後,逐一向黨員傳達臨時省委的決定,教育黨員以正確的態度接受組織的檢查。
1938年3月初,楊茂新按照臨時省委指示,積極收集武器,組建革命武裝,決定首先把盤踞公安、江陵交界的趙克光土匪武裝引向為民族而戰的正確軌道。楊茂新考慮到趙克光早年背叛過革命,為人心狠手毒,只宜智取。因此先派人聯絡,趙表示願與楊茂新攜手抗日禦侮。楊茂新旋率五人前往趙匪駐地南五洲。趙匪表面歡迎,暗裡卻早已秉承國民黨公安縣縣長方擴軍的旨意,欲置楊茂新於死地。就在這天晚上,趙匪命手下匪徒對獨處一室的楊茂新下了毒手。這一年,楊茂新才25歲。
楊茂新犧牲後兩個月,組織上對荊沙地下黨組織作出了以“楊茂新同志為首的荊沙地下黨支部是紅軍撤離洪湖根據地時留下的革命火種”的審查結論。中共湖北臨時省委組織部長錢瑛也對他們給予了充分地肯定,她說:“這個支部在那樣白色恐怖的環境中,能保存下來,堅持戰鬥,是我們黨一個不可多得的支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